中国山水画留白探析

2014-07-31 14:59熊显林孙文博
艺海 2014年3期
关键词:空灵留白审美

熊显林+孙文博

[摘 要]留白是中国山水画构图的重要法则,赏析历代中国山水画名作中的留白,不难发现,他们通过利用留白来烘托画中的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画外之水、天空之阔、云雾空明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作天、作水、作烟、作道路、作日光等,而且不仅仅是具象的留出形象,还将画中留白作为“气”来贯穿始末以及分割画面。留白是中国哲学与社会现实、作者生存状况的结合体,是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留白 山水画 内涵 审美 空灵

引言:中国人关于山水的观念,源于宗教文化,揭示了天体宇宙的无限奥妙。为了表示对山水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人们刻画山水神灵的形象,用于祭祀或瞻仰,神话或神画启发了山水画的独立成形。庄子的出现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人开始与天地精神往来,通过哲学方式决定了中国人关于自然的定义,天地人并生,天地人合一。中国的山水画和政治时局离得较远,与自然最为贴近,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中使人的情感与性灵尽情显露,这种生命情调无不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艺术的深沉情感,也反映了人们心灵深处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及心中的理想与寄托。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般认为,中国画留白艺术形成于六朝、成长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及至元明清则成为成熟的创作法则。纵观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留白已成为一种艺术,成为中国山水画重要的构图法则和审美特征。

一、“留白”是什么?

“留白”是什么?

单从字面上讲,“留”是指:停留、阻止、耽搁、守候、剩余等意思,“留”既是动作又是过程,同时也是结果。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艺术作品中用墨或色将形体抒发和体现,而剩余部分完整的长久的停留在纸张上,我们将这个过程和结果称之为“留”。“白”是指:雪白、明亮、清楚、空白等;表象的“白”有纸素之白的意思。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画外之水、天空之阔、云雾空明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作天、作水、作烟、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也是留白具体应用在古代论述中“白”的解释。所以,“白”是看得见的、典型的、客观的。

完整的中国山水画中的白,并非纸素之白,乃是作者有意留下的有情有趣之白,中国画中的空白是形象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衬托了画面的主体,同时也扩大了作品本身的意境。唐代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句子,这里的“无声”就是指空白,让读者发挥想象;跟我们山水画中的留白有神似之处,所以,山水画中的留白,是空间的、是理想的、是唯心的、是主观的,只能凭感觉、感官、意念去理解体会。

由此我们讲,在山水画中,“留”是方法,是结果;“白”是创造是想象是设计,于是,山水画的留白便和中国古典哲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留与白是相辅相成,是相互统一的,有留才有白,有白才有留。在传统的山水画法不加底色,疏密聚散皆为留白的布局。以黑白为色调两极,色域大开,沉重与明亮皆造绝顶,对比强烈,石破天惊。比之于勾、皴、擦、丝、点之类繁复技法,留白似乎是最省力气了,什么也不用画,就在整幅画中里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二、中国山水画“留白”的内涵

中国山水画的“留白”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空间意识,这不仅仅是空间结构问题,而且也显示了深远的意境。正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白”通常指的是天空,其次是水,再次是烟云和雾气,这些可以认为是不需要表现出来而又能产生画意的部分,所谓笔不到而意到。作为画面的构成,留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知白守黑”,黑是实景,白是虚景,虚实相生。所以只要了解了空白才能表现出实景,只有懂得了留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落墨而有法。“留白”在空间结构上起到了分割画面的作用;有了空白的分割,就有了上下左右的关系。有人将留白称为作品的“气韵”,它不仅能产生空间距离,营造画面的动感和韵律,还能协调画面的色彩关系,起到使前后景色均衡协调、层次平稳过渡的作用,没有留白的作品闷且不透气,不仅没有生活气息,也让观者觉得压抑、沉闷。因此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里,最难的就是那似有似无的空白。

我国古代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它著名的三段式构图就是利用空白分割上下关系。如《六君子图》,上段为天空与远山,下段为近景的山石树木,近景下段为空白,中段是大片的空白水面,画面经过这样的分割,实景中产生了空白,实景也产生了虚景。也可理解为实景分割空白,即山石树木与远山分割了整个空白的画面,空白中产生了实景。这就如黄宾虹所说:“守黑方知白可贵。空白他并不代表“空”,不落墨并不代表无,它是一种因心而造景,是一种空灵的景。空白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为画中流行的“气”,即谢赫六法所说的“气韵”;正因如此,虚景才可能转化为实景。所以山水画如果没有留白,就缺乏灵动的结构与空灵的境界。

三、中国山水画“留白”的空灵妙境

对于“空灵”的艺术境界,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曾说:“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新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他认为源于心灵的“静照”便是创作主体内心的清淡、无为、含蓄的精神,而艺术作品中空灵妙境便是由这种精神表现出来的、外化的一种形式。

“留白”在山水画中给人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留白”在画面中表现空间,用空间创造了深远空濛意趣,给观赏者的想象力进行二度创作留有余地。苏东坡曾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常有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在这里“无常形”的自然景观,山石、竹木、水波、烟云等,他们的自然性似乎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从体现自然客观性、气势、意境、意蕴、气脉流动、画面的审美意象方面来讲,却要发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想象力。这种“留白”的表现手法就是桃花源的入口,在山水转接,气韵贯穿的那片虚无也许连接着一处世外桃源。正是这种假设通往另一处的空间入口和虚拟现实的超级表现力,开辟新的艺术表现空间,使中国画在“留白”的艺术表现上、创造性上更上一层楼,显示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写意性,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境界所在。

四、“留白”的现实意义

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画面中留白的重要性。对留白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留白与传统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留白也一样。无论从美学、哲学还是古代画论中,我们都能看出留白与笔墨章法、虚实紧密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贯穿整个时空,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其次,留白是创作者的画面构成要素。白与黑在中国山水画水墨的黑白体系里同等重要,都是画面中的构成要素。原本以黑为主要体系的思维模式中,留白问题并没有单独作为研究传统的对象。最后,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经营留白。做到成竹在胸,意在笔先。白无定形,却有定理。黑白朴素的画面与现代纷繁都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使生活在当下的现代人内心听从传统的召唤。留白于作品中,留白于生活中,是“留白”对现代人创作的意义,也是留白对当下生活的启示。

中国画的“留白”已经被很多艺术领域所认同并发扬,比如版画、设计、动画、漫画等等。在当下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生活的快节奏,传播媒体的高频率冲击着人们对传统的坚持。隐居山林变为束缚于写字楼的格子间,得志与失意变为生活生存的压力。当面前的山川美景变为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当林泉溪瀑变为中心广场的一处喷泉,中国画对于我们是心灵的最好归属。现代人的现代“病”只能依靠传统这剂良药来医。继承“留白”所代表的传统笔墨章法,是新时代的创作任务。学习继承发扬创新,只有沿袭传统、再寻创新才是“留白”在中国画发展趋势的正确道路。

五、结语

中国传统山水画博大精深、潜力无限,而留白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历代画家笔下的“空灵” “知白守黑”,还是近现代中国画中表现出来的“虚实相生”,或是当代中国画体现出来的抽象性和现实性,都体现了“留白”的重要作用。“留白”不但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延续至今,更以它的广度、难度、深度让画者研究至今,并将以它特有的姿态激励后人在绘画中体验到生活最深刻的呐喊。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闫莉.中国画留白艺术的美学解析[J].甘肃兰州,2012

[2].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4].南羽.黄宾虹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

[5].南羽.黄宾虹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

[6].南羽.黄宾虹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

[7].熊志庭,刘城淮,金五德.宋人画论[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66-69

猜你喜欢
空灵留白审美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空灵、轻盈、秀雅的瞿利军
浅谈留白在版式设计中的使用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中国传统的“虚静”观与文人园的空灵之美
千载空灵岸 悠悠湘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