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失衡,“论文评价”为祸首

2014-07-31 23:50刘云
人力资源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科论文期刊

刘云

在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高校考核及排名中,期刊影响因子(“发表论文”的数量及刊物等级)均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作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一家期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越多,且这些论文的观点或结论被其他研究者发表的论文引用的次数越多,影响因子就越高,期刊的影响力越大。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界最知名的《自然》、《科学》以及《细胞》三本刊物,都是以高影响因子而著称,因此被视为国际上最顶尖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在国际科学界的影响无与伦比。

然而, 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诺贝尔奖得主兰迪·韦恩·谢克曼博士,却在一篇文章中呼吁“科学界应该推翻顶级期刊的暴政”。谢克曼认为,现行机制使得那些不是最好但最时髦的研究获得最大回报,像丰厚分红导致金融业扭曲一样;一些专业性奖励,比如在著名刊物发表论文权力,扭曲了科研界。他认为,影响因子是一种噱头,这种衡量方法有重大缺陷,引用与质量并不完全相关。顶级期刊喜欢接收那些易引起噱头的论文,这导致它们在那些时髦的领域里堆起了泡沫,并且阻止其他重要研究。

谢克曼的观点在国际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自然》杂志母公司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负责人尼克·坎贝尔承认,目前科学界确实存在过度依赖期刊声誉及影响因子倾向,《自然》杂志同仁也多次表达了对于过度依赖影响因子的担忧。

在我国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同样长期存在着以“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少为标准的评价机制。这种机制不仅严重影响着我国学科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更严重阻碍着我国国防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此现象应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

理工院校文科专业过度膨胀

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经济、管理、法律、新闻等热门文科专业招生与毕业生数量增加了几倍乃至十几倍。但从就业角度讲,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新闻等单位是文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但这些单位人才需求量并不大,再加上地方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精简机构,需求量更是趋减,“国考”录取率越来越低就是明证。

就高校整体而言,文科扩招幅度最大的并不是有

深厚文化底蕴的老牌文科大学(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政法大学等)和综合性大学文科专业(如北京大学各类文科专业),而是理工院校。1999年高校扩招之前,大多理工院校并没有设置文科专业,其通过增设文科学院的方式摇身一变,成为文、理、工、经、管、法齐全的所谓“综合性大学”,于是农业大学里面出现了新闻专业、石油大学出现法学院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认为,理工院校热衷增设文科院系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出于期刊影响因子评价的需要。社科类核心期刊数量庞大,南京大学所属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所发布的中文社科核心期刊(即CSSCI期刊)总数达500多种,其中多数是法律、管理、经济、金融、传媒方面的核心期刊,其数量比理工类核心期刊多得多,这意味着相关论文在社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数量更多,被引用的更多,高校在各类社科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将因此提高,这既能作为高校领导政绩考核的依据,又有助于提升高校声望与排名,何乐而不为?

因此,部分理工院校一窝蜂地增设这些热门文科专业,致使这些文科专业的理工类高校之多已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这些文科专业的疯狂扩招必然使这些专业不少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降低国家和学生家长的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从而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另外,不少理工院校认为,文科专业不需要购置昂贵的实验设备,投入少,见效快,招几个教师,盖几间教室就可新开一个文科专业,而这种培养方式使其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与老牌文科大学的文科专业相比。任何一个理工类高校,其教育资源(如资金、设备等)总是有限的,用于培养扩招文科生所耗用教育资源越多,用于培养工科生的教育资源就会相应减少,其培养数量与质量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既不利于培养出有较高质量的文科生,又影响工科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理工院校片面追求论文发表数量,而转型为建设综合性大学未见得是好事,如果这种转型是以牺牲理工科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为代价,那就更加得不偿失。理工院校还是应坚守自己的“主业”,文科专业扩招与文科生培养应交由文科大学来承担,毕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专业畸形发展,教育投资浪费

目前社会上有一个流行说法:“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从表象来看,这句话十分诱人,而实则其却受到各种因素制约。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迟缓,对人才需求有限,大学毕业即失业已成了常态。网上有个广为流传的“生物是垃圾专业”的帖子称:只要和生物有关的根本无法找工作!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博士,就是“海归”也得成“海带”!

相对于网贴上描述的尴尬境地,在科学界与高校,生物科学的确属于热点学科。《科学》、《自然》两大综合性自然科学顶级期刊也格外青睐生物科学方面的论文。据JCR(《期刊引用报告》)公布的172个学科的平均影响因子排名,位于前10位的学科全部与生物科学相关,排在第一位的免疫学平均影响因子居然达到5.792,相比之下,排名垫底的船舶工程类刊物平均影响因子只有0.319,两者相差18倍之多。

与生物科学类似,计算机学科因为影响因子排名靠前,因而也倍受高校青睐。在影响因子驱动下,各高校生物学科、计算机等影响因子排名靠前学科与专业呈现“大跃进”式发展的势态。目前,几乎所有过去没有相关专业的理工类重点大学都新设了与生物科学、计算机相关的学院或专业,而相当数量毕业生却陷入无业可就的困境之中。

各大学在追求以影响因子为代表的漂亮科研数据的同时,却忽视了发表论文较少且不易被引用的学科建设,使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以平均影响因子最低的船舶工程学科为例,该学科对船舶工业、国防建设、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之争日趋激烈,航母自主建设、海洋强国的建立与海洋石油开发,从造船大国升级为造船强国等都凸现了船舶工程学科与专业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倍受追捧的生物科学无法相比的。然而,虽然近几年我国造船业快速发展,但除了上世纪60年代前就已开设相关专业的几所院校之外,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几乎没有高校新开此专业。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将可能导致我国在船舶及海洋开发领域缺少可用之才,相关产业也将陷入长期停滞不前的窘境。

与热门文科疯狂扩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和社会急需的一些传统工科专业,如煤炭、水力、水

电、地质、采矿、测绘、铸造、核技术、铁道工程、桥梁遂道等,与船舶工程类似,相关刊物平均影响因子均排名很靠后,加之培养成本高,不少理工类高校对这些无名无利的艰苦工科专业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毕业生数量与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严重制约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发展。

对军工人才培养的冲击不容忽视

军工产业是强国富民、安身立命之本。出于保密及外国对华技术封锁等原因,相关学科专业刊物少,发表论文少,被引用量也少;如同造船工程,相关刊物平均影响因子均排名靠后。

近年来,我国对航空发动机研发的投入大量增加,资金已不是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的主要瓶颈,而一流的人才却成为发展的关键。单就航空发动机领域科研人员的数量而言,我国甚至与美国不相上下,但一流人才的数量不够、比例偏低。过去我们所倚重的人海战术、加班战术和奉献精神,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收效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大师级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专家带队攻坚克难。目前,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仅5人,像吴大观这样的顶尖专家少到屈指可数的程度。

据英国《简氏国际海洋》杂志称:中国在2015年之前可能无法推出自主建造的航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可能缺乏建造航母所需的特种钢材。美、日、英、法均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而俄罗斯在特种钢材产品输出及技术转让上会向中国“漫天要价”,这都加大了中国航母建造的难度。

衡量一个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就是看特种钢材(又称特殊钢)即特钢占钢铁总量的比重,美国特钢比重占22%、日本占28%、瑞典占50%,而我国仅占3%。可见,我国钢铁产业症结就在于低端普钢等大路货比例太高,产能严重过剩,而高端特钢却大批量依赖进口。造航母主要用特钢,我国钢铁产能占世界1/3,研制建造航母所需高端特钢却困难重重,我国钢铁工业是典型的大而不强,其原因也是缺乏一流的技术人才。

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表示,我们国家钢铁研究队伍严重缺乏后备人才,现在的年轻人都倾向从事金融和经济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学冶金,搞钢铁研究,即便是有,其素质也不够高,基础理论薄弱,大量研究、计算工作,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

中国研制航空发动机、航母特钢等均严重缺乏顶尖技术人才,和相关军工学科与船舶工程类似,由于论文发表数量排名靠后,相关学科与专业建设受到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不同程度的忽视。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与生物类专业“大跃进”式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各类军工专业可以说是扩招幅度最小的专业,高校招生不多,考生报考不积极,也未见哪个高校新设军工类专业,以航空发动机专业为例,仅有北航、南航、沈航、西工大、哈工大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这就必然出现一些领域和专业(如航空发动机、钢铁等)招生数量偏少、顶尖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的不均衡状态。

大国与小国的区别在于,小国可以偏重一个或数个领域的不均衡发展,如瑞士的手表与精密机械制造,但大国必须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所以,大国强调的是在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那么技术人才就应在各个领域合理分布,否则就有可能危及国家经济与国防安全,正如木桶容量取决于水桶中长度最短的木板一样。 责编/寇斌

猜你喜欢
文科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