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上的古镇

2014-07-31 12:21郭欣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单孔古桥古镇

郭欣

此行浙江省新市古镇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在六年前,那时候新市还没有旅游开发,虽有些没落但仍洋溢着一派水乡的原生态。最早知道新市是从资料上看到电影《林家铺子》是在那取景拍摄的,于是就有了那次寻访。

古镇风情

新市古镇,坐落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东部,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

新市古镇,旧称仙潭,成市于西晋,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北宋时期正式立名为新市镇。嘉靖《德清县志》记载:“新市地有三潭九井,街面市巷之整,人物屋居之繁,琳宫梵宗之壮,茧丝粟米货物之盛,视塘栖较先,盖俨然一大邑也。”新市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又因水被分割成十余块,再由架在河面上充满浓郁水乡情调的石桥连成一片,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桥有十余座。小弄贯穿于街市之间,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画卷。

从新市车站出来,凭着第一次来的记忆,顺着车站前面的大街顺行,街道繁华了,街道两边高楼立起,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马路上车来人往,比之若干年前的风貌,新市这几年变化发展还是很大的。但还是第一次来时的感觉,突然间时空交错,仿佛来到明清时光,古镇隐在这新镇的繁华后面。西河口是新市一条典型的江南老街,南始陈家潭北至朱家桥,长约一千米。缓缓流淌的市河由南向北将民居隔在两边,再由小桥连成一片。千百年来,咿呀而过的桨声楫影,曾勾起多少沿河人家的遐思。

新市古镇的布局和其他江南水乡古镇的布局没有什么两样,照例是中间一条小河,两边是临河而建的街巷和房子,还有很多河边的埠头,只是这小河之水连了大运河。流淌千年的河水很安逸,很平静,几乎没有涟漪。两旁的街巷美其名曰“烟雨长廊”,这个长廊的上方是楼房,人们依河而居,通过窗便可见到河上的动静,船上与窗台上的人还可以搭上话。房屋临街的一面以前都是铺子,现在还有几间开着,副食品店、杂货铺等等,其他的都上着木板,改为民居了。这些民居没有经过任何的修饰,岁月的风雨早就洗去了上面的颜色,看起来很古朴。河两边的建筑是灰白色的,但是长廊下方悬挂着一排红灯笼,使得这些老建筑看起来有一点生气。街上的人比较少,大多是习惯了这里生活的老人。这时一位老太太慢步而来,在一个副食店停下,嘴里吴侬软语十分好听,开店的是一个老头,大概七十多岁了,老太太买好之后还不忘闲聊几句。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起来,这些房子有些陈旧了,所以年前人都搬到新镇区的新楼房去了。无论多么古老的小镇,都要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古镇里面住着人,那么整座古镇也就鲜活起来了。只要有人,古镇就能永葆青春和活力。

新市古镇的古桥与古寺

古镇水多,故事多,而新市最多的就是桥了。据说最多时古镇上有桥七十余座,现今还有明清石桥十余座。神驾潭俗称陈家潭,形成于晋朝以前,因道学家陆真人曾临驾潭上,故名神驾潭。环绕陈家潭有三座古朴典型的石桥,潭东叫驾仙桥,潭西叫会仙桥,潭北叫望仙桥,这三座桥是在宋代以前所建造,明清时期又予重修。古时,传说有一得道仙人临驾于陈家潭,故三座桥分别以“仙”字命名。

会仙桥,单孔石梁桥,南北向横跨新市镇神驾潭与小南栅市河上,桥南通李家园,桥北为小南栅,桥长十一米,宽二点五米。会仙桥始建于唐代以前,为无名木桥,唐宋时,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云游江南,相约在新市小南栅相会,在一夕阳衔山的傍晚,八仙果然在桥上相会,为纪念八仙,镇人将无名桥取名“会仙桥”。会仙桥台用杂石砌筑,清代时桥南有水阁一处,排柱为四块宽大条石,柱上横扣石梁,石梁两侧铺长二点七米花岗岩,纵向石梁,原有石栏杆,青石板横铺桥面,北坡置踏跺七级,南坡踏跺八级,桥南墩台上镶嵌独块碣石,长一米,宽零点六米,阴刻楷书“嘉庆七年三月重建”,上覆盖石凿成瓦状,此桥在江南古桥中造型独特。

驾仙桥,单孔石拱桥,东西向横跨新市镇南栅市河上,又名日晖桥,俗称石灰桥。桥长十七米,桥顶宽二点八米,拱跨六点七米,拱高四点五零米。驾仙桥始建于唐代以前,因此桥为神驾潭(俗称陈家潭)与南栅市河交汇处,又因古时有仙人在神驾潭沐浴后临驾该桥,故称“驾仙桥”。明代正德年间,镇人募资重建,取“旭日生晖”之意,更名“日晖桥”,是新市现存最古老之石桥。驾仙桥造型古朴,拱圈石纵横交错,结合排列,拱圈型似半月,桥墩坚固,圈石采用花岗岩筑砌,桥台用青石、武康石砌叠,上方有两对长系石,其下有武康石制的桥联石,柱上原有桥联一副,然因年代已远,风化严重,字迹已无可分辨。桥顶望柱石狮造型独特。回看周边古桥石狮,未见此工艺,足见此桥历史久矣。两边分别置踏跺十七级端抱鼓石工艺精湛,有唐宋石刻之雄风,亦乃江南“市井桥”之代表。

望仙桥,单孔石梁桥,在新市镇陈家潭与西河口交汇处,建于宋前,最后一次重修在清代光绪年间。

古镇桥多,除了这三座“仙桥”,古镇还有其他很多别样的古桥。

太平桥,为单孔石拱桥,横跨小西河。始建于宋朝,明清时期得到重建。两侧栏杆至今仍保留石狮数个,桥石基座上刻有楹联。当地流传这样的风俗:新婚男女都要从桥上经过,寓意太平吉祥。

状元桥是单孔石拱桥,南北向横跨新市镇北栅市河上,桥长二十一米,宽三点五米,拱跨六点六米,拱高三点五米。状元桥,又名玄武桥、东吴桥,建于唐代,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桥南人士吴潜中状元,后任左右丞相,被奸臣贾似道毒死循州,为纪念吴潜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镇人将玄武桥更名“状元桥”。桥墩两侧用条石水平错缝砌置,桥拱用七条石纵联分节砌置,两坡置踏跺二十一级,踏跺两边垂带石,桥顶千斤石有漩涡纹装饰,直径零点六米。桥面两侧各设六根方形望柱和七块护栏石镶嵌,桥顶有精美石狮四只,双目炯炯,栩栩如生。护栏石末端置抱鼓石,纹饰优雅。桥拱券上阳刻“状元桥”,款“同治十二年里人重建”。桥两边镌刻隶书阳文桥联两副,桥东曰:“佳气遥迎三极北,崇阑静障百川东。”桥西曰:“巍耕百世留陈迹,遗泽三潭启后贤。”

虹桥,又称洪福桥,单孔石拱桥,东西向横跨新市镇北平街东段市河上,桥长十四点四十米,拱跨五点五米,拱高三米。虹桥古名西吴桥,又名拾清桥,亦称洪桥,古代桥傍建有总管祠,故俗呼总管桥,建于宋前。虹桥原为三孔石平桥,清康熙八年(1670)改为单孔石拱桥,桥北原有档火墙,上有“仙潭屏障”砖刻,此墙于“破四旧”时期被毁。虹桥由武康石砌筑,拱圈上复袱石,洞孔两侧有两对长系石,刻一对雕工精湛的鳌首,起镇桥之用。桥联石上原有桥联,年代久远漫漶不清。桥面千斤石刻漩涡,护栏不设望柱,两端抱鼓石纹饰清晰。桥顶有“吴王靠”供行人憩息。两坡各置踏跺十五级,北方券面石刻“洪福桥,道光十七年里人重建”,南方券面石刻“虹桥,民国十三年里人重建。”

迎圣桥位于千年古刹觉海禅寺前,所以又称寺前桥,古名福地桥,始建于唐代。迎圣桥原为木桥,至北宋时改为石桥,到了明代弘治年间重修,之后又毁,后觉海寺僧人惠源重建,改名“迎圣桥”,明朝正德年间又更名“寺前桥”,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嘉庆年间。

另外,新市古镇佛教、道教文化兴旺。随着历史的推进,目前保存完好的古迹有觉海寺和刘王庙。

觉海寺,位于新市镇北街迎圣桥(现称寺前桥、如意桥)北堍,始建于唐代,坐北朝南,占地约四千平方米。觉海寺是一座风景优雅、香火旺盛的千年古刹,民间有“先有觉海寺,后有灵隐寺”的说法。

刘王庙,是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刘锜所建,始建于南宋。其山门庄严肃穆,石门坊上刻“刘王庙”三字为楷书阳文,下方刻有浮雕“二龙戏珠”与“狮子滚绣球”。朝南封火墙上的砖雕《三国演义》片段及人物、骏马等,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新市古镇,自古繁华。抗日战争初期,长三角等地的人们来此避难,经商者大增,市场繁荣为当时杭嘉湖所罕见,曾被人们称为“小上海”,可见当时繁华至极。时光飞逝,繁华褪去,如今的新市的发展比之其他古镇有些停滞不前了,周边的南浔、乌镇旅游开发热火朝天,新市的脚步才刚刚开始,希望新市能保存那份水乡的纯真又能得到合理的保护开发。

江南水乡古镇都有她独特的韵味,都是以水为脉,有的纯真,有的安静,有的喧闹,有的繁华,有的隐落。人也一样,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粗茶淡饭,有人喜欢灯红酒绿,我呢?喜欢游走古镇,特别是像新市这样刚开始旅游开发的古镇!

猜你喜欢
单孔古桥古镇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效果探究
大班班本课程“古桥”的实践探索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同里古镇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对照
千年古镇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25例临床观察
西塘古镇
游戏
光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