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花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恰当地创设乐学情境,不断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种主动探究知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开端,在第一节化学课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一些有趣的实验,如清水变牛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又褪色、水能生火等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很多来自于实验,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实验自始至终贯穿其中.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领悟到化学的魅力,使学生从化学实验现象的精彩变幻中产生兴趣,形成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
例如,在讲“微粒在不断运动”时,教师在A烧杯中放入适量滴有2~3滴无色酚酞溶液的蒸馏水,B烧杯中放入3~5mL的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A、B两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会儿,发现A烧杯中的溶液慢慢变红.顿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让学生各自发表意见,一起探讨,最终获得结论.这样比起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好得多,学生不仅对知识的理解比较透彻,而且印象深刻,也不容易忘记.教师要借助学生这种初步的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劲儿,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化学世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有效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学习环境,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奇特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石灰石”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物质中含有碳酸钙?学生能说出很多,如大理石、鸡蛋壳、水垢等.继续设疑:有没有同学知道珍珠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学生会有点迟疑,但是还会给出很多答案.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以及教师适当的提醒,最后可以大致确定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追问:想不想知道珍珠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不是碳酸钙呢?能不能通过实验验证?联系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活动与探究,总结出如何检验碳酸钙.接着由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证明珍珠的主要成分是不是碳酸钙.然后检验学生自己带来的石块中,哪些石块含有碳酸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整个学习过程都会觉得非常轻松愉快,会使他们喜欢上化学课,更喜欢学习化学知识.
三、引起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因.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强烈的欲望,他们就能主动去学习,这样对知识的接受就来得比较简单.
例如,在讲“中和反应”时,先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往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滴到某一滴时,溶液突然褪色了,这时学生通常会比较惊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有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先从已有知识对这几种物质进行分析,再让学生分析一下,要出现上面这种现象变化应该会是什么原因.通过学生各抒己见,以及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些变化的原因,再补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最后总结出什么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和中和反应的一些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个一个问题逐步深入.长此以往,学生遇到问题时就会这样提问自己,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学生的自信也会越来越大,学什么都来得比较简单.
四、适当的竞争,让学生体会成功
的喜悦
好胜心是每个人的天性.在初中化学中,所要记忆的内容特别多,大多数教师都会对基础知识进行默写.经常默写,使得学生会感到乏味,大多不愿多花工夫去背去记,更有甚者会产生一些抵触心理.有时,教师可以举行一些小竞赛,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己去组织这样一个比赛,教师整个过程只要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对优胜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优胜者会比较兴奋,落后一点的学生会对教师提出要求,要再举行这样的比赛,他也想获胜.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背,他们会学得更有兴趣,也学得更起劲,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只要有竞争目标,有想超越的人,就会有压力,有动力,主动学习的效果肯定比被动学习来得好.
五、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学生思
维上的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经常用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语言来表述,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时的枯燥无味,而且相对而言学生也会比较喜欢上该教师的课.语言的生动有趣,能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教师要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