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观察

2014-07-29 07:59彭志贤田华张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

彭志贤 田华张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5 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 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痉挛评分、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痉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痉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对小儿痉挛型脑瘫采用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降低患儿肌张力,减轻痉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皮肤针叩刺;康复训练;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

[中图分类号] R246;R7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6-201-03

小儿脑瘫,全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部分患儿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行为障碍和视听障碍等并发症。其病因主要与胚胎早期阶段的发育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脑缺氧缺血、产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等。一旦发现,必须及时诊治,不然可能造成终身残废,患儿痴呆,早亡等,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1]。痉挛型脑瘫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占小儿脑瘫总发病率的 60%左右。治疗关键为扩大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2]。本研究对32例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皮肤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 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5 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参照2004年10月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修订标准作为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患者知情同意。男35例,女30例;年龄12~45个月,平均(31.27±9.68)个月。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 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都采用运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其主要包括头部训练、手部运动训练及站立和行走训练三部分,分别对头部,手部,及用站立架进行站立训练训练患儿的站立及行走。

观察组在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皮肤针叩刺治疗。按人体解剖学的肌肉分布与走形选取叩刺部位,对上肢痉挛患儿选取肱三头肌治疗,对下肢痉挛患儿叩刺取胫骨前肌、腓肠肌。基本操作方法:对针具进行高压消毒,对叩刺部位行常规消毒后,针头对准皮肤,运用施者的腕部弹力,待针尖叩刺患儿的皮肤后,立即弹起,反复进行叩击,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对每个部位每次 5min以上,1d进行一次,一周4~5次,3 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3]

患儿主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活动的功能各项进展总分大于20分为有效;患儿主要症状有所改善,主要活动的功能各项进展总分大于10分为显效;主要症状无改善或恶化,主要活动的功能各项进展总分小于5分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痉挛程度评价方法[4]

现在临床上对小儿脑瘫的痉挛程度主要采用改良 Ashworth 量表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痉挛程度越高。

1.5 关节活动度标准[5]

被动屈曲角度达正常范围或增加 20°以上为显效;被动屈曲角度增加10°~20°为有效;被动屈曲角度增加< 10°为无效。

1.6 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为SPSS18.0,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痉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前后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后痉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关节活动度评定

观察组关节活动度的总有效率为84.3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脑瘫,全称小称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在我国新生儿中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家庭和个人,并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4-5]。现代研究认为,其病因复杂,目前公认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产前、分娩因素和新生儿期因素,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氧缺血、产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等,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6-7]。

小儿脑瘫与祖国医学中“五软” “五迟”“痴呆”“痿证”等范畴相关,其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元气不充,脉络不畅,肢体不用,脑髓空虚。病位涉及肾、肝、睥、心。中医治疗本病以培补肝肾,健脾养心为基本原则。脑性瘫痪以肢体瘫痪,不自主异常动作,智力低下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抽搐等症。本病证候繁杂,但辨证不外先天不足及后天失养,临证时应执简驭繁,抓住要点,先分病因,再辨虚实,随证施治。

采用运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其主要包括头部训练、手部运动训练及站立和行走训练三部分,头部训练能够促进患儿脑干的脊髓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使得局部循环正常;站立和行走训练主要增加韧带弹性,关节的挛缩、痉挛症状减轻[8-9]。

作为丛针浅刺法之一的皮肤针叩刺法,源于古代的“毛刺” “半刺”“扬刺”等刺法,其主要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来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十二皮部、十二经脉、体表和内脏具有密切联系,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调整十二经脉气血运行,激发经气,调整脏腑功能的紊乱,通利壅滞之气血,使阴阳取得平衡,促进机体恢复正常。

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前后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痉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后痉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见(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说明皮肤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配合长期的反复训练,可使得患儿的异常姿势降低,感觉-运动系统模式激活,从而改善患儿的各项功能。

综上所述,对小儿痉挛型脑瘫采用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降低患儿肌张力,减轻痉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 张健.小儿脑瘫的中医研究近况[J].医学综述,2010,16(7):1092-1095.

[3] 范文军,王立锁.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4):2743-2744.

[4] Rosenbaum P,Paneth N,Leviton A,et al.A report of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rebral palsy[J].Dev Med Child Neurol,2007,49(S2):8-14.

[5] 侯艳君.中药药浴为主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39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9):3576-3577.

[6] 周陶成,李飞,童光磊,等.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 (3):216-218.

[7] 王育新,王志敏,沈德新,等.针刺联合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6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3):226-227.

[8] 唐义丽,冯自威,李淑君.中药熏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8(8):870-871.

[9] 顾秀玲,严宏菲,魏航.水药热浴疗法加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25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 (13):89-90.

(收稿日期:2014-01-06)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小儿智力糖浆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分析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物理疗法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膝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效果评价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分析
微媒环境下运动康复训练的开展策略
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现状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