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的发展,民族和国家的进步,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54-02
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使之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是我国教育思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高校应重视思政教育、认清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目标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对于创新者来说,往往有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往往是一个人终身追求的东西,在观念形态上表现为雄心壮志、远大理想等。近期目标是学好专业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实际技能,是人们近期内探索研究的课题和要求解决的问题,它可以对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聚焦”的作用。因此还要引导学生根据实践需要和自己的特点制订出一定的近期目标,以明确创新方向。奋斗目标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又促进目标的实现,所以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精神动力和内在诉求。
2.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国家、民族对学生的根本要求和根本目标。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学生从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步入大学的校门,在新的相对平和的环境里,部分学生厌学、谈恋爱,缺乏创新意识和兴趣。部分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不良信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学生们普遍重业务知识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讲市场经济理论时,应注重对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是关于创造性人才的竞争,现代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其特点是每一个人都将终身接受教育,大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等理念的阐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想和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要强调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当代青年要树立的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当代青年要树立的信念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1.联想求异,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生动的求知过程变成努力向标准答案贴近的呆板程序。教师要善于点拨诱导鼓励这些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在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向他们学习的同时,又敢于超越名人和权威,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新,探索未知世界。针对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教师要认真备课,了解本学科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和多维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思考空间和创新空间。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敏锐地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将思想上的疑点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从而发现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如大学生毕业受聘于民营企业,不能在这个民营企业的大城市落户口,档案要放到人才交流中心的资料库;市场经济崇尚优胜劣汰的原则,是否还讲诚信,讲社会公德等等。结合政治理论课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谈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把握社会现象的敏锐性,并提高解决一定社会问题的应变能力,由此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强化训练。
2.政治理论课创新思维教学方法和规律的探索。在高校,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专业提高技能对将来走向社会有用,学习政治课,只是空洞的理论,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几道题就可以了,学习的兴趣不浓。创新思维并不是天赋神授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发展和提高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实现。(1)鼓励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要勤于思考,战胜惰性。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对问题的研究。科学的知识,只有独立思考才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形成新知识。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努力使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并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前提。(2)注重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发散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演绎与归纳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以及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代的高校教师要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等,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的同步综合,或具体事件情境的模拟,展示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使理论直观化具体化,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具体性和信息容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努力营造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环境
1.关于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突出方式训练,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创造性人才培养需要创造型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探求比较抽象的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畅所欲言,联想求异,构建师生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关系,解惑攻疑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如沐浴春风般地愉快学习,使他们有自由飞翔的安全感,要对不同观点的学生表示赞许,重视他们的意见,并且给予热情点评,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到创新的喜悦,品尝到成功的快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2.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全国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没有统一标准,开卷、半开卷、闭卷并行,但是都实行标准化评分方式。传统教育的特点在于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教材、课本内容在教学中的强势地位,强调书本知识的绝对正确性和权威性,不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统一性,忽视每一个学生作为不同个体的差异性,统一个模式,一个标准答案,这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应该变标准化考试为情境化考试,以现实教材为背景,设置应用已学知识尚不足以解决问题,迫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作者简介:于洋(1981-),女(蒙古族),通辽人,辽宁大学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世界历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