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同态加密的云计算安全方案的研究

2014-07-29 18:51耿姝等
中国新通信 2014年1期
关键词:云计算加密

耿姝等

【摘要】 云计算的用户在使用云计算提供的方便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被窃取、篡改、盗用、伪造等风险。本文将全同态加密算法应用到云计算的安全方案中,利用了全同态加密的不用解密密文,针对密文的操作与针对明文的操作效果一致的特点。解决了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问题。

【关键词】 云计算 全同态 加密 安全方法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模式经历了从最初把任务集中交付给大型处理机模式,到后来发展为基于网络的分布式任务处理模式,再到最近的按需处理的云计算[1]模式。最初的单个处理机模式处理能力有限,并且请求需要等待,效率低下。后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按照高负载配置的服务器集群,在遇到低负载的时候,会有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导致用户的运行维护成本提高。而云计算把网络上的服务资源虚拟化,整个服务资源的调度、管理、维护等工作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用户不必关心“云”内部的实现,因此云计算实质上是给用户提供像传统的电力、水、煤气一样的按需计算服务[2,3],它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计算使用范式。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IT产业革命,其概念自2006年由Google提出后,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IT厂商及用户的认可和追捧,云计算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云计算是一种可以调用的虚拟化的资源池,这些资源池可以根据负载动态重新配置,以达到最优化使用的目的。用户和服务提供商事先约定服务等级协议,用户以用时付费模式使用服务。

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IaaS、PaaS、SaaS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其核心理念就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有偿地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4]。

从硅谷到北京,大数据的话题正在被传播。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可佩带”计算设备的出现,我们的行为、位置,甚至身体生理数据等一点变化都成为了可被记录和分析的数据。以此为基础,“反馈经济”等新经济、新商业模式也正在开始形成。

如今,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而发觉数据价值、征服数据海洋的“动力”就是云计算。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与移动通信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以“PB”(1024TB)为单位的结构与非结构数据信息的新时代。在云计算出现之前,传统的计算机是无法处理如此量大、并且不规则的“非结构数据”的。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可以便宜、有效地将这些大量、高速、多变化的终端数据存储下来,并随时进行分析与计算。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一个是问题,一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云计算对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会使得决策更为准确,释放出更多数据的隐藏价值。

数据,这个21世纪人类探索的新边疆,正在被云计算发现、征服。但是,实现云计算系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现有的云计算系统的部署相对分散,各自内部能够实现VM的自动分配、管理和容错等,但云计算系统之间的交互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关于云计算系统的标准化工作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还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云计算系统中,用户数据存储在云端,如何保证用户的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泄露是系统必须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即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问题。没有相应的信息安全技术的保障,云计算的发展与普及之路将任重而道远。

本文提出基于全同态加密的安全云计算服务模型的建立与实现。此方案是实现各种安全云计算服务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988年,SUN微系统公司的合作创建者John Gage曾经说过“网络就是计算机”,可以说那就是云的开端。

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云已从模糊的时尚概念,变成了现在遍布于网络与信息领域的具体应用服务,如Amazon的亚马逊网络服务云,提供简单存储服务、弹性计算云和简单排列服务;Google的应用软件引擎;Microsoft的云产品——“软件加服务”;IBM的“蓝云”计算平台等。在我国,云计算的发展也非常迅猛,2008年5月,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中国移动的“大云”系统;联通的 “互联云”系统;以及电信紧跟着推出的“e云”系统等。中国的云正处于似云非云状态之中。

2009年IBM 公司的Gentry在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既陈旧又新鲜的密码学概念——全同态加密(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说其陈旧,由于早在1978年Rivest、Aldeman和Dertouzous就曾提出过类似的保密同态的概念,随后Rivest、Shamir和Adleman将这一概念引入到了RSA中,其中提到的同态加密只是满足乘法同态,即部分同态;说其新鲜,是由于2009年的这个研究成果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同态加密方案,其构造原理是基于深刻的理想格方法,通过在“somewhat homomorphic encryption”方案中引进了“bootstrappable”性质,使其同态加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全同态加密方案。全同态加密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对加密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一个输出,将这一输出进行解密,其结果与用同一计算方法处理未加密的原始数据得到的输出结果是一样的,就像是不知道问题也能给出问题的答案一样。该方案可容易的应用到保密数据的统计计算、保密问题的云搜索等多个云计算领域[5]。

二、全同态加密简介

全同态加密是在同态加密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态加密(Homomorphic Cryptograph)是由 Rivest 等人于 1978 年提出的,也称为秘密同态(Private Homomorphic)。记加密操作为E,明文为m,加密得e,解密操作为D,即e=E(m),m=D(e)。已知针对明文有操作f,针对E可构造F,使得F(e)=E(f(m)),这样E就是一个针对 f 的同态加密算法。也就是说,可以在不知道明文的情况下,对密文直接进行操作,效果就如同先对明文进行操作,然后加密得到的结果一样。同态加密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态类型,即乘同态和加同态。加密算法分别对乘法和加法具备同态特性。2009年,克雷格·金特里构造了一种称为“全同态”(Full homomorphic)的加密方案。

全同态加密算法介绍:

加密参数的选择:q和r

密钥:奇数p

加密:对明文(bit)m,计算c=pq+2r+m,即为相应的密文。

解密:m=(c mod p) mod 2

正确性验证:由于pq远大于2r+m,则(c mod p)=2r+m,故(c mod p) mod 2=(2r+m)mod 2=m。

下面验证同态性,以加法和乘法为例:两个密文c1=q1p+2r1+m1,c2=q2p+2r2+m2,则有c1+c2=(q1+q2)p+2(r1+r2)+m1+m2,这样,只需要满足条件2(r1+r2)+m1+m2远小于p,则有(c1+c2)mod p=2(r1+r2)+m1+m2。即该加密满足加同态条件。

c1*c2=p[q1q2p+(2r2+m2)q1+(2r1+m1)q2]+2(2r1r2+r1m2+r2m1)

+m1m2因此,只需满足2(2r1r2+r1m2+r2m1)+m1m2远小于 p,就有(c1*c2)mod p=2(2r1r2+r1m2+r2m1)+m1m2,而[(c1*c2)mod p]mod 2=m1m2,即该加密满足乘同态条件。

三、利用全同态加密方案解决云计算中数据的安全传输、安全存储问题

数据在用户端产生之后,即用全同态加密方案进行加密,之后将密文传输到云端。数据在云端可以进行分类、统计、搜索、修改等一系列操作,且操作的均是密文。这样,既可以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拦截、被复制、被篡改或被伪造的风险,又可以避免数据存储方将数据外漏或在服务器端被攻击的灾难发生。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介绍计算模式的发展过程,引出云计算的概念以及应用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大数据的海洋里,因为有了“云”,使人类的生活与工作不再迷茫,也是因为有了云,才发生了或可能发生信息隐私泄露等安全问题。本文针对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提出将密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全同态加密应用于云计算中。经过同态加密的各种异构数据可以在云端进行搜索、统计等工作,而又不必担心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拦截、篡改;信息在云端被窃取或泄露,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及用户隐私的保密性。为云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可以使云的使用者放心的使用云所提供的服务。

猜你喜欢
云计算加密
一种基于熵的混沌加密小波变换水印算法
加密与解密
一种基于LWE的同态加密方案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云计算与虚拟化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云计算中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应用
认证加密的研究进展
基于ECC加密的电子商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