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藏线去西藏(一)

2014-07-28 05:26程德美
中国西藏 2014年3期
关键词:岩画公路

程德美

2013年8月,我第三次走新藏线。新藏公路是目前连接新疆南疆和西藏阿里地区的唯一一条边境公路,沿途翻越5000米以上的大山5座,冰山达坂16个,冰河44条,穿越无人区几百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苦的公路。

2013年前,在阿克赛钦,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分界处一直是模糊的。尽管地图上有界线,但实际上界线是不存在的,如今,在泉水湖一带,已经树立起了“西藏界”的路牌,属于阿里地区日土县的边防武警开始在这里检查和登记边防证。

从泉水湖过死人沟、红山机务站岔口后,眼前出现了海拔 5010米的龙木错。龙木错像一只头朝西、底朝东的葫芦,团团白云在湛蓝色的水面上漂移。极其平坦宽阔的公路在湖边急速下坡和急转弯,也许是缺氧造成的异常兴奋,也许是缺氧造成的疲劳,海拔落差巨大的转弯处成了交通事故的多发地。

离开龙木错后,公路转向南,沿这个较缓的荒坡东去,可以沿昆仑山南缘横穿越羌塘无人区,那里散落着许许多多的冰湖。北面通过开阔的克里雅山口,可以去于田方向,进入塔里木盆地。最初的新藏公路就是从于田开始的,至今在克里雅山口以北还可以找到当年的公路痕迹。或许有一天,这条路还会重建。

不久,我们经过多玛,开始有树,前面就是班公错了。班公错又称错木昂拉红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班公错海拔4244米,这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还有全军驻防海拔最高的陆军船艇分队。班公错湖面长约15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最窄处不到百米。班公错地区大部分在阿里境内,其余则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所以中国和印度边防军的武装船只经常交错行驶,当双方巡逻艇在湖面上相遇时,为避免冲突,有时双方都会打出印着“中印是好兄弟”字样的旗子。

日土是新藏公路到达狮泉河之前的最后一个站,也是沿途近千公里路上最大的城市了。日土县很小,拥有崭新整齐的医院、邮局、旅店,电力充裕,过去家家门口摆着发动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最让人感动的是日土这里开始出现绿色的小树和灌木,山麓有了浅浅的绿草。

日土曾是阿里地区三大古邦国之一。公元九世纪,吐蕃国王朗达玛发动了野蛮的灭佛运动,然后被刺杀。朗达玛的后人吉德尼玛衮逃至阿里的札达,娶当地贵族的女儿为妻,生下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长大后,吉德尼玛衮把今天克什米尔的列城封给了长子,后成为拉达克和日土的酋长,次子分得普兰,三子分到了扎布让,成为古格王。于是西藏最西部出现了普兰王朝、古格王朝和拉达克王朝,普兰被称为“云彩汇集的地方”,古格被称为“云彩弯弯的地方”,拉达克和日土被称为“云彩最高的地方”。后来这三部分被古格王朝统一。在元朝的时候,这些地方被蒙古人称为“纳里速古鲁孙”,意思是“阿里三部”,或“阿里三围”。

出日土县城不远,公路边有一处刻画着岩画的山崖,这就是著名的“日土岩画”了。岩画内容十分广泛,有狩猎、宗教祭礼、骑乘、放牧、农耕、日、月、山、牛、马、羊、驴、羚羊、房屋、人物等。其中一些古老的岩画似乎显示出了西藏古老文明与欧亚草原文化之间,曾经有过的密切联系。这些岩画主要分布在班公措南部和东面近两三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最容易找到的岩画就是位于新藏公路边上的。

下一站是狮泉河镇了。狮泉河镇建在噶尔藏布河附近,于是狮泉河也称为噶尔。“噶尔”在藏语中是“帐篷、兵营”意思,它来源于森巴战争,藏军到阿里抗击来犯的克什米尔人,大军曾在这里驻扎,于是有了“噶尔”,附近的大河也被称为噶尔藏布。

因为无霜期太短,狮泉河镇曾经没有树木,开拓初期,人们从狮泉河到扎西岗之间的林子里移来了大批红柳,红柳每年只有夏季的两个月生长期,但镇子里还是养育出了大量的红柳林。狮泉河海拔 4285米,几乎没有穿单衣的时候,加之植物稀少,随时会感觉缺氧,所以要少活动。对旅游者来说,狮泉河就是一个驿站,要以休整为主。

噶尔藏布在宽阔的大河谷里汇入狮泉河,水鸟在草地上飞翔,浓浓的白云不时聚拢变成雨水,云的影子不断飘过漆黑的公路。狮泉河沿着扎西岗河谷,走出中国边境,在那里继续汇聚无数的河流,成为印度河,去了印控克什米尔,去了拉达克,去了巴基斯坦,哺育了伟大的印度河文明。

从新藏公路岔口到扎西岗乡,不过57公里。这个岔口很巧合,这里是G219的1069公里处,恰恰是新藏公路的中点。扎西岗正在通往拉达克的路上,曾经没有居民,仅仅是路途中的一座寺院。它很强悍地耸立在河谷中央,远看就是一座城堡。近看,尤其是从拉达克方向看,更是一座要塞。寺外围是一周壕沟,高墙上还建有射孔和两座圆形碉楼。

自狮泉河往拉萨方向,除了个别地段临时铺路修桥外,新藏公路已经非常平整了,而且基本上没有悬崖峭壁和连续的危险盘山路了。过那木如,公路盘过巨大的山坡,站在海拔4620米的盘山路顶,回望噶尔藏布大河谷,很是壮观。公路南侧是一片高山,伊拉日居山梁隔开了近在咫尺的噶尔藏布与朗钦藏布,也就是札达的象泉河。这两条河殊途同归,象泉河经印度、巴基斯坦后,最终也注入了印度河。

接近札达的时候,周边出现了绵延不断的残墙断垣一样的群山。这就是札达独有的土林了,它远比美国的大峡谷壮观。札达是西藏历史文化的精髓宝地,来札达的人很多,外国人甚至比中国人还多。所以札达有许多藏式的家庭旅店可以提供给游客餐宿。

札达的一早一晚是辉煌的,太阳一起一落,札达没有一丝声音,可谓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站在托林寺边,站在象泉河高深的黄砂崖上,慢慢呼吸,万籁俱寂,面对辽阔、雄浑,壮丽、苍凉的象泉河大河谷,似乎置身于洪荒时代,真不想离开。

托林寺始建于公元996年,由古格王国国王益西沃和大师仁青桑布设计建造。益西沃热衷佛教,他选派了七名贵族子弟去克什米尔求学佛法,大多人染病去世,只有仁钦桑布和俄勒贝喜饶两人七年后学成回乡,开始在托林寺翻译佛经。益西沃保护了吐蕃被灭的佛教,由此传出的戒律传承,被称为“上路律学”。他为邀请到阿底峡大师耗尽了财富和生命。阿底峡在托林寺与仁钦桑布等人翻译经典,仁钦桑布还支持建造了阿里的重要寺院。

托林寺的建筑是与众不同的,他分内外两圈,内圈是十字型的,中间是一座四方殿,中间安放着立体坛城和佛像。方殿的四个方向又是4个方殿,在十字型的内圈殿外是环绕一周的天井回廊的。这组殿堂基本保留了吐蕃时期佛殿的结构,是藏族建筑史上的杰作,是西藏最独特的一座古老寺院。

札达的意思包含了札不让和达巴,札不让在扎达西面20公里的象泉河边。出札达,沿着新建的旅游公路溯象泉河而上,过芒嘎小村,转上村后的高坡,扎不让王宫城堡突然出现在面前。古老的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崖上,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土山浑然一体。曾经的佛塔、碉楼、庙宇、王宫自下而上,依山迭砌,恢弘壮观。难以想象在这生存条件如此恶劣的地方、在人类生命的禁区,居然存在过一个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近700年的历史,在17世纪悄然消失。至于是洪水、是疾病、是内战,谁也不知道。据说在1624年,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来到古格,他把重金赠送给国王夫妇,并宣讲福音劝他们皈依天主。国王本打算借西方宗教与政敌抗衡,便下令拆毁民房,建教堂。于是古格僧俗愤激,宫廷内乱,拉达克人乘虚而入,于1635年灭掉古格。

札达土林的精华在达巴方向,那里有方圆近几百平方公里的土林。站在天之涯,山之颠,面对苍凉的古格,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苍茫之情油然而生……(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岩画公路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观岩画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与节能分析
“播放”音乐的公路
来自远古人类的“密语”
岩画诗
家乡的彩色公路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阴山岩画
Olympic Venu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