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
7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
很高兴看到李克强总理召集企业家开座谈会,听取企业家们对中国经济的意见,同时希望总理多开这样的座谈会,让实业家的声音变成中国经济舆论的主流。
结束金融家垄断话语权的时代
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必须结束金融家垄断话语权的时代,而让企业家发出应有的声音。因为,对中国而言,实业才是经济的主导力量,实业家的需求才是中国经济的需求,是中国经济真正的主人。
大家不妨回顾一下,这些年金融家和金融主管是不是在滔滔不绝地责备实业家?什么“扩张心切”构成“产能过剩”的泡沫,什么污染、资源消耗、低效率低效益等等,把“脏水”一股脑地泼向实体经济,泼向制造业。搞得实业家灰头土脸,无地自容,致使中国社会的“实业精神”被严重摧毁,而全民金融越发盛行。
这正常吗?就好比一个大家庭,仆人、服务人员整天滔滔不绝地对外人讲话,诋毁主人,而主人的声音却没人要听。
不错,美国的话语权确实掌握在金融家手中,但那是因为美国就是一个“垄断金融资本主义”社会,它需要依靠金融“吮吸”全世界的财富,并借此实现美国的利益。
美国实业家在美国本土没有地位,实业也甚至经常扮演“金融工具”的角色,被金融家倒来卖去,其中发了横财的实业家也渐渐蜕变为金融家,并把实业生产98%移向发展中国家。
所以,美国的舆论主导权当然是在金融家手里,在他们嘴里,资源消耗所带来的“污染”侵害了他们的健康,实业家的效率永远无法满足金融家的胃口,市场竞争所必然导致的“过剩”问题更是让他们头疼。
不过,现在这一切已经不是美国本土的问题,而是中国等加工国的问题了。美国的消费需求一定体现为中国的污染和资源消耗,而美国消费需求的减少,一定体现为中国的产能过剩。这恰恰是美国希望看到的。
那么中国是不是可以摆脱“实体经济特有束缚”?可以,但绝不是现在,而是必须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因为,人才的积累、科技的进步等条件使得消费性社会远不可能立即变成中国的现实。
美国可以通过“印钞票”为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发放奖学金和足够的课题经费,除此之外,其他哪个国家可以做到?
也正因如此,美国的科技实力让其他国家根本无以匹敌,这不是想追赶就能追赶得上的。这也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客观事实。
所以,谈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把握时机,寻找突破口,找到变革的路径,而绝不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妄自尊大。就像樊纲先生的一贯主张:转型升级是企业坚守专业前提下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而绝不是转产。
意大利的制鞋企业要不是几百年的坚持不懈,不是几百年的积累和传承经验,哪会有今天这样的品牌?
“金融污染”更可怕,
经济归根到底要靠实业
我们赞赏李克强总理对实体经济的认识:稳经济归根到底要靠企业。同样,发展经济归根到底也要靠企业。我们欣赏德国金融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低调,以及其全身心为本国实体经济服务的耐心。
所以,中国经济要发展,金融节奏要放慢。“快金融、高速金融、甚至超速金融”是美国人崇尚的东西,根本不适合中国。
现在,中国金融的转速越来越快,“钱炒钱”变成了非常普遍的社会风气,这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吗?比这更危险的是: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听之任之,言必称“美国如何”,但中国是美国吗?
所以,必须要搞清楚“三大产业的功能”。
笔者认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才是财富创造的基础。第三产业发展得好,它将成为财富创造的“效率提供者”;如果发展得不好,它将成为财富创造的障碍,甚至是财富的消耗者。
中国的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力量,现在到底在扮演着什么角色?在笔者看来,它们越来越偏向于“财富的消耗者”,尤其是在互联网帮助货币基金把“金融空转”极致化之后,中国的金融营养正在被严重消耗。
请问,这样“无烟”的消耗就不是“资源消耗”吗?这样的“资源消耗”不是在给中国制造着“金融污染”吗?不是在消耗着整个社会的“实业精神”吗?这不是比“物质污染”更可怕,对社会的腐蚀作用更大吗?
实业家要有自己的研究、
要求和立场
笔者希望实业家要多接受媒体采访,更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尤其要对金融服务提出自己的要求。
当然,现在的实业家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他们更多地在念“生意经”,而对国家宏观经济的研究和看法有些粗浅。他们认为,干好自己的一摊事,赚到自己的一桶金就是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商场如战场,但现在中国有多少企业家在谋全局?在谋万世?
所以,在批评“金融家羞辱实业家”的同时,也恳请实业家强化自身的宏观经济研究,把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融入宏观经济发展的大格局。这绝不是务虚,而是企业家们能够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愿望的基础。
毋庸置疑,金融家在这方面比实业家强得多,他们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必须清楚的是,他们的研究一定是站在金融家的利益立场上的。而实业家在宏观经济及其政策方向上有过投入吗?在宏观经济政策方向上有自己的利益立场吗?笔者认为,总理希望、也需要听到,但却没有。
(作者系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P12引言 中国的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力量,现在到底在扮演着什么角色?在笔者看来,它们越来越偏向于“财富的消耗者”,尤其是在互联网帮助货币基金把“金融空转”极致化之后,中国的金融营养正在被严重消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