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内控分析

2014-07-28 10:01何澄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何澄

摘要:国家对行政事业机构进行了适当的改革,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显现市场化的趋势,在行政事业单位面对新的内外部市场环境时,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入手,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又研究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风险防范的内控对策,旨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和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经济、政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国家方针政策的直接贯彻者,有着较强的执行力,财政资金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收支无法有效控制等一系列的问题。2013年,国家制度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风险防范,提高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水平,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一)财务风险

风险常指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当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多种可能不能具体肯定时,就叫作风险;反之,若对某一行动的结果很肯定,即无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经常指的是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与财务紧密相连,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控制性。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一般的企业有所不同,往往是不涉及到盈利、负债和筹借资金等问题,更多的体现在因为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引起的差错;因为内部管理松懈导致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因为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突破预算管理,或是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主要目标包括人: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效果、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的效率和效果。它不仅是简单的制定出一本规章制度,其效果受到组织内各层次人员的影响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风险控制是促使其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然而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一些部门的领导对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单位中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就是没问题存在,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意识还比较淡薄。目前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明显,部门领导人认为对财务风险建立内控制度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甚至还会耽误其他部门的正常工作,因此就缺乏对财务风险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对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认为在财务工作中,有财务部门来对会计核算把关就够了,即使出现问题也是由会计核算人员负责。单纯的把对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归结为是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存在着重大的隐患。

(二)财务风险内控体系不健全

“一把手”对财务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只制订一般的财经规章代替内部控制制度,甚至在工作不能做到认真落实。一些部门的领导人越权干预财务事务管理,财务工作人员无法正常行使自己的职权。除此之外,财务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均未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而财政审计部门组织的外部审计又无法兼顾到财政性资金的全覆盖,对财务活动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约束,使得一些资金、财务风险就可乘虚而入。

(三)财务人员素质影响了会计信息失真

因为预算会计核算比较简单,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对财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财务的人员的要求就没有企业中那样的严格。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诚信问题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每年国家审计总署的审计报告中,总能发现行政事业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流失,贪污腐败等严重问题。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完善,就不能充分反映单位经活动的全部内容。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壮大,单位内部的财务知识体系与管理内容不断呈现出复杂化,很多财务人员的素质却不能满足单位财务控制的需要。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风险防范的控制对策

(一)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受传统经济制度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中“一言堂”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管理事宜都容易呈现出形式化,为了建立健全内部的控制制度、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内部的软环境建设是重要途径。领导是单位内部的最大家长,所以要至上而下的建立风险防范意识氛围,增强全员对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度,从而加强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强化机关单位内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相关的文化建设。其次可以带领财务管理人员到风险防范工作做的好的单位学习,提高本单位防范风险的意识与手段。再次,把风险防范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的考核目标内,督促工作人员牢记风险防范。最后,可以签订财务风险的责任状,对各部门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明确,一旦风险事故发生时,除了要对当事人进行追究,同时还要追究到相关负责人。

(二)优化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以内部牵制、财务处理程序、财务分析等基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把对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覆盖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多个业务环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防止发生无效率或不法行为。二是注重程序制约,对主权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物资设备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重大项目的确立、资金划拔等支出。三是注重岗位职责牵制,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明确各部门组织及岗位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和追究措施。找准本单位控制薄弱环节,培育符合自我特点的约束能力,保障财务工作有标准可参照、财务管理行为有制度可约束,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endprint

(三)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监督相统一

对于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预防与控制同样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所需要建立的管理制度。在这个管理制度中,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是关键环节,通过对风险防范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努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应变能力,把单位的风险程度降到最低。另外,让财务审计监督作为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对于人手不足的单位,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构力量参与,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内部审计和监察的职能。要推进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进行重点风险因素的排除,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监督制度,认真落实财务监督工作,使风险防控和财务管理有机的协同统一。

(四)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增强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

一套良好的工作制度及单位的美好愿景都需要人员来践行和实现,因此人员是内控制度正常运行的关键性因素。一定要增强人员的执行力和责任心,财务人员要不断增强职业修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会计职业道德。面对日趋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知识的普及和应对风险技能的培训,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政策法规水平和合理运用法律规范手段进行财务管理的能力,并能够合理科学的设计出资金风险的管理目标,减少风险的发生。

四、结束语

总之,内部控制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控则强,失则弱,无则乱。加强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成为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亟需要注重的问题,要加大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研究,及时调整好内部控制政策,更好的规避风险的发生。内控制度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加以不断修改,切实控制各种漏洞的发生,促进财务工作安全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2010,(06)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3]韦道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科技与经济,2011,(04)

[4]季娟.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