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
马文章,一个从始祖伏羲之乡和老子故里走出的人高体宽、睿智的中原汉子;一个出生在易经世家、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文化传人;一个频频出资捐助公益慈善、济贫扶弱、传播国学的中华使者;一个经常出入各种参政议政重要活动场所的文化名人。他以一颗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家乡的感恩之心,燃亮了中原文化之火种,传播了中华精粹之国学,根深中原枝繁叶茂,毗佑华夏硕果累累,大善行之天下,国学传之久远。
事经履历写岁月 半生求索显功德
马文章,字玉良,男,汉族,生于1956年3月8日,河南省沈丘县人,1963至1974年,就读沈丘县陈砦镇小学、初中、高中。1974至1977年就读于山东大学,1977至1980年在山东大学任教;自幼爱好国学、哲学、社会科学,尤其酷爱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他从1980年起弃教从商,创办了“北京合众文化咨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自1980年以来,创办马玉良工作室,做国学、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工作30余年。2005年以来创办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任会长,兼任中国国学院研究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毛泽东新闻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安阳周易专修学院名誉院长、河南省民间组织促进会副会长、河南省圣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会长、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河南省社科联委员等职务。
马文章先生从小深受家庭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中华国学易经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深入,悟性极高,通过多年锲而不舍的专研和悟道,成功的编撰出《华夏神数》(密本),创立了自成体系的国学预测理论,且广泛应用于对天、地、人的预测,深受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和东盟诸国侨界政要的极高评价,得到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肯定和赞扬,并受聘为高级顾问职务。
2005年10月30日,由马文章先生策划并出资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十周年庆典”活动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十周年庆典先进事迹表彰颁奖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向马文章先生颁奖,他被国家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授予宏扬国学传播传统文化杰出贡献奖。
2006年4月,马文章先生以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名义,在鹤壁市举办“第三届世界周易论坛暨圣贤文化研讨会”,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周易文化大家300余人参与论坛。本次论坛取得三大成果:一是为周易文化向联合国“申遗”奠定了文化基础和人文平台;二是收集《第三届世纪周易论坛文集》30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周易文化论文;三是催生了300万字、带有浓重周易文化底蕴的巨著史书《中华圣人》(马文章先生为该书副总编辑)的出版。
2006年9月30日,马文章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和中国毛泽东新闻研究院副院长身份,在首都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了“纪念朱德诞辰120周年书画家联谊会”,受到出席大会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的高度评价,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为马文章先生颁发了“纪念朱德120周年特别贡献奖”。
2008年11月9日,马文章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身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与了“第二十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并在开幕式大会主席台就座。由于马文章先生对此项活动做出的重大贡献,组委会特颁发“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贡献奖”,以示赞扬和表彰马文章先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和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为马文章先生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同年(2008年),马文章先生先后被评为“中华爱国先进模范个人”、“中国改革创新风云人物和影响中国杰出贡献的500位专家”之一。2009年,经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核准,特授予马文章同志为“2009年度中国百名改革创新风云人物”,同年(2009年),被授予“中华爱国先进模范个人”和“中华爱国公德人物”称号。
2012~2013年在河南博物院举办的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中,马文章先生的榜书受到海峡两岸高层领导的高度评价,赞称是榜书一绝。
马文章先生,潜心研究中华国学30余年,尤其是对易经文化的悟道。半生来,他的言论、札记、文章、报告及著作颇丰;他所编撰的《周易与和谐人生》、《中华圣人》等著作,深受国内外国学与社会科学界及华语人士的好评。
施爱度民厚祖易 从善积德践国学
马文章先生,身为国学学者和传统文化传人,以自己深厚的国学底蕴从事传统文化普及和传播工作;其心理咨询授众逾千。因受其指点而家庭和谐、邻里和睦者,施人同事团结、和谐共事而事业有成者,诲人勤政亲民、效法天地与自然和谐而促进发展者甚多。马文章先生多年来大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多次主办层次不同、文化多元、内涵深厚的大型文化活动,尽到了一个传统文化学人的职责,其贡献得到国内学界、政界、友人以及港、澳、台华人华界的肯定、支持和好评。
马文章先生乐施好善,济贫扶弱,历年来援助物资救灾、资助家乡建设、自资国学传播、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以及资助受困学生就学、资助病困家庭就医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马文章先生所崇尚的是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他所践行的是传统国学的易经文化。
2000年以来,马文章先生向中西部地区出资捐款200多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建设;他在河南祖籍捐资助学、资助乡亲修路,这些事迹广泛流传于家乡父老和民众之间,乡亲们将先生出资兴建的沈丘县陈砦镇的乡间路亲切的誉名为“玉良”路;他资助75万元建设沈丘县陈砦镇第一所养老中心;他资助200万元支持陈砦镇中心小学改善办学条件。
2003年4月,马文章先生出资协助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举办了“绿色真情,一路同行”抗击非典献爱心捐助活动大型演唱会,并与深圳凯尔得有限公司联合为北京各大医院捐献消毒产品3000台,价值300万元人民币。
2003至2005年,马文章先生出资,连续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合作主办了三次纪念毛泽东诞辰110、111、112周年大型系列活动。
2003年5月,马文章先生出资,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举办了“群星共献爱心·关心失学儿童”大型演唱会,并发动爱心人士对失学儿童采取了一对一的捐赠。
2004年6月,马文章先生协助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及团体会员单位上海斯美斯集团向河南省确山县南泉村(艾滋病)捐赠了价值500万元人民币的“大蒜胶囊套餐”。有340多人吃了两个多月的大蒜胶囊,疗效显著,受到了当地农民和卫生部门的好评。
2005年10月1日,马文章先生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东方华人文化艺术团、中国手拉手艺术团带领300名8至12岁少年儿童到香港慰问孤寡老人院,受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认可和香港孤寡老人院的热烈欢迎;此次活动意义深远,10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
2005年,马文章先生在杭州、扬州、福州数次出资,协助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举办“中国京剧票友艺术节”,并协助全体京剧票友策划出版了《中国当代京剧票友大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等图书。
2006年10月21日,马文章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和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的双重身份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中华姓氏文化与品牌命名策划研讨会”,国内首次推动中华姓氏文化与我国品牌文化+品牌战略+品牌命名的课题。为推动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与我国品牌文化、品牌战略和品牌命名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6年11月22日,在河南博物院,马文章先生以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为主导,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了“‘根之情走进河南·广元法师书画展”。受邀出席开展剪彩仪式的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先生、省人大副主任袁祖亮先生、原省人大副主任侯志英先生、原省政协副主席杨光喜先生等省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书画展历时7天,观展者近万人,社会各界给予此次书画展以很好评价。书画展出人—世界华僧会副主席、台湾中国书画学会会长释广元大师非常满意,表示愿在有生之年带领更多的台湾书画家到大陆参展,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努力奔走,画展及相关活动在海峡两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两岸的文化交流。
2007年5月26日,马文章先生以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了“‘根之情神州行·百家书画环球展·冯国堂书画展”,省政协王全书主席及省直单位领导和社会各界500余人出席开展仪式,展出取得巨大成功。自此拉开了由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导、主办的“‘根之情神州行·百家书画环球展”巡回展的序幕。
2007年5月19日,马文章先生以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的名义主办,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承办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暨《百年精彩——蒙特梭利教育》国际学术峰会”在郑州市举办,省政协王全书主席,原省政协杨光喜副主席接见并出席了由联合国蒙特梭利教育项目执行总监朱迪斯女士等联合国官员参加的峰会,受到了国际友人的赞誉。
2007年8月16日,马文章先生以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为主导,联合世界周易学会、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国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周易论坛暨华夏传统文化研讨会”在中国安阳召开,国内外港、澳、台及全球华人华侨3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论坛,大会推动了华夏传统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弘扬了中华国学和谐文化的核心精神,促进了易学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同时为《周易》易学向联合国“申遗”做出了贡献。
2007年11月,马文章先生以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导策划,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统战部指导和主办,省文化厅、民政厅、民进河南省委、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影视委员会承办的‘根之情唱响中原·好个大中原”系列活动在河南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省政协王全书主席,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宣传部孔玉芳部长,省人大袁祖亮副主任,省文化厅郭俊民厅长、省民政厅孟超副厅长等领导和嘉宾五百余人出席,并参加系列活动之一,由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策划并出资300余万元拍摄的、以舍己救人英雄李学生烈士为原型的电影《草根英雄》首映式;系列活动之二,“好个大中原”文艺晚会当晚在河南省人民大会堂隆重推出,省市领导和应邀出席晚会的嘉宾约两千多人观看了文艺节目。此项活动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和批示,并给予了较高评价。省电视台、市电视台、《大河报》、《郑州晚报》等新闻媒体连续4天采访报道。
2008年,马文章先生出资并策划在沈丘县刘湾兴建兼具民族特色和新世纪风格的幼儿园、新农村文化广场和敬老院。这一具有公益文化设施落户豫东平原,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镶嵌了一颗亮丽的明珠,受到当地乡亲们的热情欢迎,得到省、市领导的赞扬,这一捐资近1200万元。
2008年9月,马文章先生参与筹备策划第四届杰出华商大会暨2008杰出华商活动月工作。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商领袖、华商500强、杰出华商代表800多人出席大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世界杰出华商大会主席何鲁丽会见马文章先生,并赞扬其为筹备大会所做出的贡献。
2008年10月,马文章先生参与了第十一届亚欧工商论坛的组织活动,并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主题为:“与时俱进、公私携手、行动为先”的各项活动。
2008年11月,马文章先生参与和筹备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女弟子“郭秀仪书画展”,并出席了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开幕式。本次活动受到北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得到出席和参加本次活动来宾的热情赞扬,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接见了马文章先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马文章先生密切关注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和受灾情况,并号召会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以不同形式支持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其后,马文章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的身份,带头发出倡议,号召参会人员以不同形式关注灾区、支援灾区人民的抗震救灾,得到与会人员的拥护和响应,受到参会人员的支持和尊重。再其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支持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募捐大会”上,他带头捐款,以实际行动再一次显现了爱心和善举,激励广大会员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关爱生命、支持灾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抗震救灾、募捐支持灾区活动受到国家民政部的表扬。在民进河南省委“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募捐会”上 ,他再次带头捐款,被民进河南省委授予“民进河南省抗震救灾优秀会员”称号。
2009年3月30日,马文章先生受聘为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会长,在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大会上,马文章先生向基金会当场捐资220万元,受到省委领导赞扬,并被授予“扶残助残爱心企业”光荣称号。
2010年8月21日,马文章先生出资,在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镇马庄村建成了第一家新农村文化设施项目,幼儿教育基地和新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玉良幼儿园幼儿教育首期5个班,共计150名儿童,新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健身器材、设施齐备,成为当地民众活动与休闲中心。
2011年3月,马文章先生出资900多万元,为刘湾镇策划修建了一条“界黄路”,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广大父老乡亲们出行。
2011年9月份,马文章先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期间,以河南省残疾人联合基金会副会长身份协助策划并筹备“真情报党恩 ,爱洒残疾人”扶残助残专项募捐活动,积极组织募捐并带头捐款2000万元人民币,为河南省残疾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2012年6月2日,马文章先生以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的名义与河南省政协书画院、台湾颜真卿书法学会共同主办的“根之情”海峡两岸大型系列活动“给力中原经济区”颜真卿书法学会作品展,在河南博物院隆重举办,受邀展出的台湾颜真卿书法学会理事长释广元及其会员30余人136副精品之作亮相河南,受到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十届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十届河南省人大常务副主任王明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原副司令刘世民,河南省人大副主任刘新民,河南省副省长赵建才等领导的高度好评;书法展历时4天,观展者近万人。
2013年11月30日上午,由马文章先生作为总策划,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河南省豫台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台湾“中国书法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炎黄画院等书画院协办,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承办的“根之情”海峡两岸大型系列活动-共圆中国梦两岸书画名家作品联展,在河南博物院中心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来自北京有关方面和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及省直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台湾“中国书法学会”参展团成员,大陆参展团成员,省内外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武警河南总队官兵,各院校大学生代表,企业职工代表,省内外新闻媒体记者等40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参政为国企发展 议政为民图幸福
马文章先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河南省政协委员,2013年1月26日,在河南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河南省政协十一届政协常委。
马文章先生以他宽大的胸怀、仁慈的心灵、大爱的己任以及天降的使命感,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在他广泛传播国学、关爱家乡建设、施爱弱势群体的同时,处处为国分忧,为民办事,深得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赞誉,在广大的人民中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07年,马文章先生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带领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联合开展了“八荣八耻论坛”、提高公民道德、抢救昆曲、走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畅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受到了贫困农村及其人民大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2008年,马文章先生参与并出席了“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此次由45个成员国参加和出席的大会,主题为“对外合作、互利共赢”,于10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大会由成员国首脑出席,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大会,大会取得巨大成功。
2009年6月14至21日,马文章先生以中国中一集团副总裁、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身份,随团参加了胡锦涛主席出访俄罗斯上海合作组织首脑峰会、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及对俄罗斯、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三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活动。作为随团成员,参与并出席了《中俄经贸合作论坛〈企业交流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中国—克罗地亚商务论坛暨企业家洽谈会》,随团参访历时8天,行程1.6万多公里。
2009年,马文章先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组织创作、编写图书著作。他以主编或副主编的身份组织编辑并出版了《和谐中原建设论》(主编)、《与共和国同行》(副主编)、《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副主编)、《新跨越新河南》(副主编)等4部著作。
2010至2011年,马文章先生以河南省政协委员身份参加河南省高等法院案件评查组;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分别在郑州铁路中院、开封、商丘和濮阳等地区中级人民法院评查案件,走访许多案件的当事人,化解上访案件和社会矛盾,尽到了一个政协委员的职责,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以及省高院领导的大力表扬。
2011年6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马文章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和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身份参与策划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联合筹备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联谊活动”,出资80万元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身份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大会主席台就座。当天晚上在全国政协礼堂成功举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型文艺晚会,受到人大副委员长买买提和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及各位参会领导的好评和赞扬,活动取得巨大成功。
2014年3月23日,马文章先生跟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荷兰出席了“中荷经贸合作论坛”。作为随团成员,见证了两国企业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
中华国学之根脉 华夏昌盛之源渊
马文章先生作为中华易经文化的代表人物,2006年4月,在“第三届世界周易论坛暨圣贤文化研讨会”上结合《易经》的起源、文字的演变、国学的内涵等,博古论今,侃侃而谈,得到了出席本届论坛的国内外300多位专家、学者的强烈共鸣,被业内人士称作易经高手。2007年8月,在“第四届世界周易论坛暨圣贤文化研讨会”上,马文章先生从周文王演义八卦,到孔圣人播种经典,穿越夏商周,纵横五千年,把易经和国学的精粹阐释得入木三分,让人深刻领悟到周易对华夏历法、天文、天象、礼乐、地理、人文、中医药诸学科的基奠和渊源,让人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马文章先生认为,《易经》为中华国学之根脉,智慧谋略之哲学,华夏昌盛之源渊。易经是人类智能的第一宝典。它的影响是历史的,是深远的,是世界的。说她是历史的,正是周易奠定了华夏历法、天文、礼乐、中医药诸学科,促进了农业文明,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奠定了和谐统一的中华民族。说她是深远的,周易是一部天象、地理、人文之学,对高深莫测的天、地、人三才,易学则之,放之四海而皆准,都包含在周易之内,概不例外。唐朝宰相李虚中说:“不学易不可以为将相”,据此,周易乃是成就文官武将之学说。伟人毛泽东说:“不学易,不足以谋大事,不学易,不足以解天地”。据此周易乃智能之学,谋略之学。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尔海姆说:“知识经济正在改变著我们的时代,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伟大的经典《易》。《易》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出了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普通的西方人日常生活决策的指南”。据此,周易是科学之科学。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易经》所从事的“是一种崇高的事业”。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谈到人类唯一的智能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当代国学大师南怀谨说:“周易是哲学中的哲学,科学中的科学”。不一而论,但《周易》是一部举世闻名的人类智能第一宝典当无异议。说她是世界的,周易不但孕育了中华文明,同时滋育着神州周边的国家和民族,影响着亚洲和世界。从日本汉字书法艺术的普及和儒商文化对日本经济奇迹般的影响。进而周易太极图进入了大韩民国国旗中心位置,再到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无一不凸显易学的博大精深和她的无限生命力。
现在《周易》向联合国申遗工作已进入快车道,她不但具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而其重在于划时代。正如199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发表了举世震惊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易经》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历代贤者智慧的结晶。
马文章先生对《易经》深有感悟,他认为,《周易》乃中华国学之精粹,华夏传统文化之核心,位于国学诸经之首。周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占据着至关重要地位。是东方文明之源,中华文化之根,当之无愧为华夏民族之魂。《周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成卷历经三千余年,开人类文化之先河。人文始祖伏羲画八卦,首创符号文化,开《易》篇,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夏、商、周王朝的建立,揭开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篇章。周文王演义八卦,为《易》系辞,创立了华夏文字,由符号“易”进化到文字“易”及其《周易》文化时代。旷世易学完成者的孔子,为周易作十翼,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成为《易经》的终作者,《易传》的著作人,易学的传播人和伟大的教育家。这部智能之作历三位先人之精血,经三千年之久远,圣人则之,孔子成就为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其后至春秋时代学术空前繁荣,氛围自由宽松,真正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境地。《周易》为诸子百家发扬光大,终于成为东方龙的传人的精神支柱和智能源泉。从而,确立了易学为中华国学之根脉,华夏传统文化之源头的地位,奠定了华夏民族和中华大一统的根基。
马文章先生30多年来,潜心中华国学的研究和传播,大爱施天下,慈心为人民,行善多积德,斯任报祖恩。最后,引鉴世界华僧会副会长、台湾颜真卿书法学会理事长释广元法师用“功德无量”四个字对马文章先生作出终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