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正
摘 要:掌握“诚”与“坐”在文言文句中的不同用法,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句意及文意,有助于更好的学习文言文。
关键词:用法;释义;句式
古汉语中的“诚”与“坐”用法颇为复杂,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用法。为了能更好的理解文言文,把握文章中的词意、句意及文意,就中学文言文中常见的“诚”与“坐”谈点粗浅见解。
首先,“诚”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种用法:
一、用在假设句中做连词,可译为“如果”“果真”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现在如果把我们这些人冒充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下,该有很多的人响应了。
2.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赤壁之战》
——现在将军如果能够派猛将统领几万士兵,同刘豫州同谋协力,打败曹操的军队就不成问题了。
3.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荆轲刺秦王》)
——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颅,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就一定高兴的见我。
4.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果真像这样,那么霸主业绩可以成就,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楚国如果能够同齐国断绝关系,秦国就愿意把见方六百里的商于之地献给楚国。
二、用在陈述句中做副词,表肯定,可译为“的确”“确实”“实在”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的确怕遭到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已叫人把宝玉带了回去,现在已经走小路秘密地回到赵国了。
2.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如天,诚不为过也。(《原君》)
——古代天下的百姓爱戴这些君主,把他们比如父母,比拟为天,确实是不过分啊。
3.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
——你干得确实痛快,可是我们太守的冤还没有昭雪,还是没有用。
4.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着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确实是不能跟他硬拼的。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6.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邹忌)上朝廷拜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7.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
8.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
9.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
三、有时用在陈述句、感叹句中,粘在代词之后,表不虚伪,可译为“真实(的心意)”
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天帝被愚公的真心所感动,就命令大力神夸蛾氏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东面,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面。
2.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与妻书》)
——我真心愿意同你互敬互爱到老死。
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中山狼传》)
——你的恩情就像使死者复活,枯骨头长肉那样,我怎敢不努力献出龟蛇那样的真心呢!
其次,“坐”字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种用法:
一、作介词。可以理解为“因”“因为”“由于”“为了”“因……犯法”“因……受牵连”等
例如: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停下车来是因为(或“为了”)喜爱枫林的晚景,经霜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还红。
2.坐是,两者弗获相同焉。(《甘薯疏序》)
——因此,一般认为不同地区的作物就不能够互相引种了。[“坐”“因”和“是” 连用,可译为“因此”。]
3.后事泄,坐死者六七人。(《三国志·潘夫人转》)
——后来事情暴露,因受牵连而死的有六去人。
4.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坐”,是“因为”“由于”的意思。
二、做副词。如果用在动词前边,表示时间的迅速,可译为“立即”“顿时”
“马上”等;如果它和“见”“看”连用,可译成“眼见”“即见”。例如:
1.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
——“坐”有“顿时”“遂”的意思。
2.观进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韩愈《石鼓歌》)
——“坐”和“见”连用,含有“即见”的意思。
3.六出花飘入户时,坐看修竹变玉琼。(《太平广记》)
——雪花飘时,眼看竹子变玉枝。[“坐看”即“眼看”。]
除此,作副词用时,有时还含有“不劳不动”“徒然”“白白地”的意思。例如:
1.坐观成败、坐享其成、坐享渔利、坐视不救、坐以待毙等成语中“坐”
字,就含有“不劳不动”的意思。
2.胡为坐自苦,同悲仍抚膺?(《白居易·反鲍明远<白头吟>》
——“坐”:白白地。
三、作动词用
例如:
1.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坐” :古人席地而坐,指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叫“坐” 。席子放的不端正,不坐。
2.项王未有一应,曰:“坐”。(《鸿门宴》)
—— [词义同例1]
3.副有罪,当相坐。(《苏武传》)
——副使有罪,(你正使)当连同犯罪。[“坐”:犯罪]
四、“坐”通“座”
例如:
1.公子引侯生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 前一个“坐” 是动词,词义同现代汉语中的“坐”;后一个 “坐” 是“座” 的通假字,“座位”的意思。
2.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 “坐”通“座” ,座位。
3.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词义同例2]
综上所述,“诚”有“名词、连词、副词” 的用法;“坐”有“名词、动词、介词、副词”的用法,因而,了解好“诚”与“坐”在文言文句式中的不同用法,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句意及文意,有助于更好地学习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