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凯
摘 要:电影《卧虎藏龙》是一部饱含东方神韵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它犹如一座桥梁,在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落成,沟通了东方与西方,拉近了高雅与通俗,更为那个年代的中国电影指出了一条多元文化融合的新路。本文试图通过对影片配乐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让大家对片中的音乐作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以此片的配乐为切入点,剖析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卧虎藏龙》;电影音乐;音乐构成;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2001年,全球最受瞩目的华语电影非李安的《卧虎藏龙》莫属。《卧虎藏龙》不但将中国的武侠电影推到一个至高点,而且开启了中国“大片”的时代。除此之外,影片将东方音乐的古典与西方音乐壮阔有机融合,产生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并且大获成功。在当年,《卧虎藏龙》获得了包括“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主题曲”在内的十项奥斯卡提名。观者多这样评价《卧虎藏龙》:影片最华丽的是打斗,最深远的是台词,而最感人的是音乐。
一、电影《卧虎藏龙》配乐作用
1.器乐至简,洋乐中音,突出影片中国音乐神韵。影片《卧虎藏龙》配乐的乐器构成虽并不复杂,却不时透出或古朴淡雅 ,或广博大度的中国音乐神韵。片中的旋律虽多用大、小提琴拉奏,但并未透出过多的西方味道。导演李安将音乐奇才帕尔曼的小提琴弦置换为蒙古马头琴弦,让国际知名大提琴家马友友运用特殊技法将大提琴拉出了马头琴和中国二胡的声音,不仅让不同音色之间的衔接更为流畅,而且让电影所配音乐从精髓上属于中国。如在主题曲《卧虎藏龙》中,大提琴宽厚哀婉的声音为影片电影了悲情基调,古琴的悠扬泛音则为听者留足了想象空间,两种乐器与片中江南清澈秀丽的景色相互鸣和,使观者迅速被带入电影当中。而在配乐《荒漠奇情》中,非洲手鼓用腔体和鼓皮尽情诉说着边塞大漠的苍劲荒凉;大提琴用顿挫的滑音细致的模仿着维吾尔族乐器的音色,让西域风情尽收眼底。之后段落中中国传统乐器的使用,更将影片音乐的中式格调 和盘托出。如玉娇龙南行时便配以笛子独奏,笛声的多变灵动增添了玉娇龙仗剑走江湖的诗意美;李慕白和玉娇龙穿越竹林时幽远深邃的箫声,令影片中两位踏竹而行的剑客倍显高深莫测,铿锵作响的琵琶,徒添高手对决的惊险;两位女主角夜斗时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顺滑如丝的音色,将月夜的安详静谧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在影片的关键场景里,为了表现“半
天云”的西域边塞血统,导演让他清唱出了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中的维语唱段;最值得一提是,在玉娇龙随父到任伊犁的路上,放眼望去,满目荒芜景色,配乐上却选用维族传统乐器热瓦甫弹奏出欢快的旋律,音画形成较强的风格反差。使艺术特色显得极为鲜明。综上所述,该片以带有东方音色的西洋乐器为主,加入中国传统乐器。使音乐中既有西式音乐的精巧雅致,又有东方音乐的灵动神秘。这种略显矛盾的搭配产生的独特音乐美感,想必应是影片获得美国电影学院肯定的秘诀之一吧。
2.中西合璧,乐意深邃,深化影片挚美爱情。影片《卧虎藏龙》在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洋音乐的指引下,绕过片中明显的剑与侠义,转而深究爱情的奥义,无论是曾经彼此全部拥有的玉娇龙和罗小虎,还是至死才得以吐露心声的李慕白与俞秀莲,他们的爱情都被美轮美奂的音樂所环绕,虽然他们最终都被死亡分开,但毕竟都体会了爱情的美好。影片伊始,主题音乐《卧虎藏龙》描绘出了一个惊险莫测,快意恩仇的江湖。大提琴一笔宕开,反复回荡在配乐之中,把片中凄美的爱情烘托的恰到好处。几经变奏的主题曲,被安排在影片的各个场景中,多方位渗透着影片的主题。整首配乐始终被“寂灭的悲哀环绕”,让片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爱情显得无比悲情;配乐《The Eternal Vow》在热瓦甫与非洲手鼓的配合中欢快开场,随后又被大提琴拽入深深的忧伤,继而大提琴拉出了二胡的音色,再配合竖琴和管乐勾勒出相对平静的音乐背景,将暗色的忧伤突出在一片纯白底色中,让李俞死别的凄婉画面显得毫不突兀;配乐《Sorrow》以大号和大提琴紧张激烈的合奏开篇,随后又转为大提琴和竖琴的低吟浅唱。江湖的无情,玉娇龙拿到青冥后心境的安稳在音乐中得到了巧妙体现。影片的最后,向往自由的玉娇龙在尝尽人情冷暖后找不到心灵的归宿,遂跳崖以命去寻,此时所配音乐《Farewell》涌出深深的悲伤,仿佛在为玉娇龙和罗小虎之间的爱情长叹,在音乐尾声,渐渐隐去的大提琴声更是将他们之间的爱情意义提升到了崭新的高度。
3.乐艺精湛,声声入扣,为影片剧情发展推波助澜。影片在舒缓的大提琴声中开始,配合着江南风物的介入,向观众展开了一幅水墨晕染的画卷,唯美而又寓意深刻。继而琴声乍响,将观众拖入江湖纷争之中,加之鼓声轰鸣,平静的音乐背景被打破,迎面奔来的便是江湖。李慕白意欲隐退,托人把随身所配宝剑带给贝勒爷,画面中车轮碾过深深的车辙进京时的音乐趋于紧张,进入其中时,音乐又变得豁然开朗,这种音乐安排,意在昭示故事就此展开;在青冥宝剑被盗的打斗场景中,虽没有竹林剑舞的如梦似幻,却比影片的其他打斗要精彩,多变新颖的视角充分展示着月夜追斗的线条美,中国鼓和戏曲打板的配合,将打斗的激烈与精彩很好的表现了出来;在铁贝勒府,玉娇龙偷剑被发现后,先是两声古琴伴着鼓槌清脆的敲击,随后鼓的声音以“只”为单位加入,鼓声顿变集密,仿佛筑起了一堵不可穿越的高墙。时而是单独的鼓只轻拂敲击,时而是成片的鼓同时震响,这种音乐节奏与电影打斗节奏完美结合,使情节格外夺目,更让观者的心境不禁随着鼓声跌宕彼伏;在陕甘捕头和碧眼狐狸的打斗中,音乐显出阴暗的音色,使碧眼狐狸的凶险狡诈得以突出;在玉娇龙归还宝剑,李慕白追至古寺过程中,大提琴的沉缓之声又将江湖的侠义尽情抒发;在月光照耀下的古庙里,琵琶的轮指技法将一场人心与人性的较量勾勒的很是精彩。在玉大人上任伊犁途中,新疆手鼓的加入,更是恰如其分的表现出大漠的异域情调;来到影片最后,李慕白救玉娇龙被碧眼狐狸所放紫阴毒针暗算,仅余一息,一向淡定从容的俞秀莲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守住气,给我一点希望”,几个字将二人深沉真挚的情感道破。此时音乐缓缓进入,缠绕在配乐主旋律中久久不愿离去,仿佛他们的爱不会因死亡而停止,沉重的的大提琴预示着李慕白的生命行将结束,但又似乎期盼着再度相会。而后李慕白的一句“我已经浪费了一生”,使俞秀莲满眼凄伤。乐曲风格也由此变得凄婉悲凉。在这种哀伤气氛中,经历人生百态而顿悟的玉娇龙仿佛受到感召,毅然跳入无底悬崖,将影片带入终结。统观全片,该片的音乐与美景配合,与真情交辉,不仅有力的推动了影片的剧情发展,更深深的震撼了观众的内心。
二、结合《卧虎藏龙》看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现状
中国电影音乐从《渔光曲》到《卧虎藏龙》再到今天,走过了将近7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时代变迁的磨砺和观众品味的挑选,总体上已经走进了成熟期,虽然相比国外还有很多的不足,但基本面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传承与运用。目前,中国电影音乐妥善继承并积极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历史的悠久绵长与内涵的博大深邃为电影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使电影音乐有了厚重的人文气质。中国传统音乐与传统绘画相似,都讲究意境深远,但同时也讲究表达方式上的自然与内敛。在影片《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中,作曲人谭盾就是很好地借鉴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这些特点,把它们与影片情节发展与场景描绘意境人物的刻画巧妙结合起来,通过娴熟的西式音乐处理手法,使影片配乐在中西音乐文化兼顾的基础上,散发着浓浓着中国古典文化气息。这种音乐表现手法如今被中国电影广泛使用,在诸如《夜宴》《英雄》等一系列影片中,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笔笔皆是。
2.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音乐得到发展。广阔的华夏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不同的生活风俗和地域环境差异造就了不同民族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也形成有各自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陇南青海有花儿,黄土高原有信天游,内蒙古则有呼麦与长调。如此异彩纷呈的民族音乐形式必然深深地影响着生长于这片土地的中国电影,使得中国电影中存在着许多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音樂元素。影片《卧虎藏龙》中独具维吾尔族风格的民歌和手鼓以及热瓦甫等乐器的运用,电影《白鹿原》中陕西秦腔唱段反复出现,无不是这一特征的有力证明。
3.异国音乐成分比例逐渐增多 。改革开放以来,电影艺术在国际间有了广泛的交流与诸多成功合作。”作为现代传媒产业的重要产物。电影受到了大量异国音乐的反复冲击。在许多国家和众多音乐风格的交流浪潮中,我国电影音乐中已具有相当的异国音乐成分。我国电影音乐早已不再是二胡、竹笛、大鼓唱主角。代之的是提琴、钢琴、管弦乐等世人皆知的西洋乐器与中国乐器同台献技的局面。如电影《卧虎藏龙》的主题曲《A Love Before Time 》与主题配乐《The Eternal Vow》便是中西文化交汇浪潮中的佳作。而饱受西方音乐熏陶且不舍中国传统音乐的谭盾受到国际和国内的认可,导演何平在其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的影片 《天地英雄》中用印度作曲家拉赫曼的音乐来弥补中国传统音乐表现力上的不足更是我国电影音乐异国音乐成分增多的有力证明。
三、结语
影片《卧虎藏龙》作为一部成功的中国古典风格电影。不仅仅依靠中国武侠元素俘获广大国内外观众和好莱坞电影投资商的注意力,更是依赖中西合并的音乐所塑造的深远飘逸,沁人心肺的中国古典文化意境而在众多的电影中脱颖而出。而以该片为代表,中国电影音乐正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充分理解与运用,合理吸收西方音乐元素的方法,配合中国电影走向音乐根基更扎实、文化更多元、数字技术更成熟的美好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