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生 孟广英
近些年来“教改”这个名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出现:口头上、墙壁上、报刊杂志以及各类媒体上……。可以说所有的这些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教改”氛围。“教改”在提升老师、学校的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其功劳不可磨灭。但是,我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功利化”正使得我们的“教改”变了味。
在功利的驱使下,一些“专家” 不再潜心钻研学问,而是“满天飞”。他们到处兜售自己所谓的“新思想、新理论”。理论的贩卖让他们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理论的贩卖往往让他们掌握一个地区教改的话语权;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将获得更多的名和利。
在功利性的驱使下,一些学校极尽吹牛之能事。由于“专家”的包装与推介,由于自己“王婆式”的宣传,一些所谓的“名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学校的名声上去后,接下来是参观者、学习者的络绎不绝;慕名而来的学生源源不断。这些又给学校带来更大名气,更是财源滚滚不断来。学校成为“名校”后,更有名师不断出。天上飞、地上跑赚的“名至”又“实归”,更有可能带来的是个人政治上的利益。
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热热闹闹的“教改”热潮过去以后,我们再看看那些“专家”的“思想与理论”是不是还在指导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再看看那些所谓的“名校”在离了包装,离了宣传,离了优质生源以后是不是依然还是名校。我认为当我们在理论或者实践上没有新的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功利化只能驱使着我们的教育变得日趋浮躁,而浮躁的教育只能让我们收获更多的表面繁荣与泡沫。教育是科学,它们需要我们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但是,如果“教改”成了运动、成了时尚,甚至成了名利的敲门砖的时候,那么这种“教改”对教育来说是戕害,对国家对民族来说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