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调查

2014-07-27 12:44郑梦熊董顺利梁明海王列妮
时事报告 2014年11期
关键词:石泉县管护全县

郑梦熊 董顺利 梁明海 王列妮



陕西省石泉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调查

郑梦熊 董顺利 梁明海 王列妮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全国由此伴生的60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感情上的关注和呵护,成为全社会不能不关注的重大问题。陕西省石泉县正视这一社会问题,从政府层面积极推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可贵经验。

石泉县地处陕南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劳务收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全县18.2万人,有4.2万农村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当地留守儿童数量在1万人以上,占石泉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人数的比重在50%左右。其中,选择在学校寄宿的留守儿童人数达到总人数的40%左右。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正常的家庭教育,他们在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人身安全等方面出现了诸多突出问题。据县教育部门所作的专项调查,留守儿童中,78.3%在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较大差距,40.6%脾气暴躁或有偏激行为,24.6%对未来生活从未设想过,8%10%生活比较贫困,出现的安全事故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学生。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没有兴趣,有的优等生变成了“后进生”,有的意志脆弱,有的染上了吸烟、喝酒等恶习,有的对父母心生怨恨,有的沉迷网络游戏,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石泉县委、县政府自2007年以来,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培育队伍,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管护的长效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石泉县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专门为留守儿童开办的阳光儿童夏令营。

党政统筹多方联动构筑教育管护网络

建设三大中心,开展多种校内外活动。全县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按照“校园、家园、乐园”的理念,在11个镇的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建立起26个留守儿童成长中心。中心统一设有学生宿舍、阅览室、亲情接待室、心理咨询室、餐厅、浴室和保健室,配置了亲情电话、电视、电脑、文体活动设施,配备了专职的生活管理和心理辅导老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为留守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校外活动场所,石泉县依托社区,建立了17个校外活动中心,图书室、活动场所和器材等一应俱全,居委会主要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为孩子们免费提供课业辅导,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校外学习、管护缺位问题;对于学龄前儿童,石泉县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制定实施办法,鼓励社会力量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办托管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托或半托式服务。目前,全县已有7个托管中心投入使用,配套建立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和各类家长学校61所,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校外生活抚育和管护问题。

在石泉县池河小学留守儿童成长中心,志愿者教师在教孩子们学习舞蹈。

同时,县里积极开展“我的历史故事”主题征文、“十佳自强儿童”评选表彰等活动。各学校组建了合唱团、舞蹈队、科技小制作、书画、乒乓球、小记者等课外活动小组,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学校还专门开通了心理健康热线、知心姐姐信箱和心灵有约QQ群等,通过个别交谈、电话咨询、写信、座谈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及时疏导,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真正把学校建成“家园”和“乐园”。

培育四支队伍,建设骨干团队。一是建立学校留守儿童专职教育管护队伍。从在职教师中遴选组建了一支富有爱心的生活管理老师和专业辅导教师队伍,通过岗位实践指导和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行为纠偏、生活照料等12个方面的管护工作。二是建立代理家长队伍。按照自愿参与、双向选择的原则,组织全县2477名党政干部、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1+1”的形式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当代理家长,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和生活抚育方面的缺位。代理家长要承诺履行“六个一”的职责:即每周为孩子辅导一次作业,每月与孩子进行一次沟通交流,每月帮助孩子与家长进行一次电话联系,每学期带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参加一次学校家长会,每半年进行一次家访。这些活动,有效弥补了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和生活抚育、教育管护方面的缺位。为了帮助代理家长、法定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履行好职责,他们在全县建立了16所“家长学校”,累计培训8000多人次。三是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伍。根据留守儿童成长实际需要,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离退休干部中招募了300余名志愿者,利用节假日走进学校、社区和家庭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心理抚慰、经济扶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不仅丰富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内容,而且营造了全社会关爱儿童、关心未来的浓厚氛围。四是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护专家队伍。与陕西师范大学联手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石泉模式”研究、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研究,为关爱留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供理论支撑。

坚持“六位一体”,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党政统筹。石泉县把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三年规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目标任务统一安排、人财物统一调配,并在县教育部门设立了留守儿童管理中心。二是部门联动。县里教体局、财政局、妇联等23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均为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规定他们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实行专项工作考核。三是学校为主。按照“校园、家园、乐园”的理念,发挥好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把留守儿童教育管护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拓展和延伸教育服务链条,全方位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环境,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四是家庭尽责。石泉县建立了家长学校,利用重大节假日家长返乡的机会,组织家长参加培训,签订家长、监护人、代理家长三方协议书,督促强化家长作为儿童法定监护人的责任意识。五是社会参与。通过推行代理家长、开展“爱心妈妈”“手拉手”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六是儿童为本。坚持以留守儿童为工作主体,尊重留守儿童成长规律,避免把留守儿童标签化、问题化、弱势化,加强人文关怀,创新关爱方式,培育和引导留守儿童自立自强。

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8年来的努力和坚守,石泉县留守儿童生存、成长、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活、安全、心理、道德、学业状况明显提升,既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全县和谐发展。

成长中心的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笑逐颜开。

校园、家园、乐园,素质教育之花在这里悄然绽放。石泉县建立的留守儿童成长中心,使校园有了家园的功能。学校建立的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劳技室等设施,为校园变乐园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学校围绕培养“自立、自强、自信、自觉、自律”的“五自少年”,开展抒发理想、学会感恩、赞美别人、野外生存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石泉县留守儿童管理中心调查显示,留守儿童遇到挫折能对人倾诉的由30%上升到75%,愿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由25%上升到79%,84%的孩子自信心有所提升,93%的孩子学业成绩有所提高,85%的孩子坚信自己有美好未来。

城乡均衡发展,基础教育迈上新台阶。石泉县以留守儿童成长中心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改变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状,多方筹措资金1.5亿元,对全县中小学按照统一标准,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使全县所有乡村学校,都建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阅览室,教师全部实现了电子备课。2009年11月,石泉县通过了省级基础教育“双高普九(高标准、高质量)”验收。2014年6月,石泉县相继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和省级教育强县复验。

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劳务经济稳步发展。池河镇的一位农民工告诉我们:“过去我在外面打工,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家能不能吃饱穿暖,生病了怎么办?学习成绩会不会下降?上学路上是否安全?现在,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了营养改善计划,政府建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心,在那儿有老师和代理家长精心照顾,孩子能吃好住好,去掉了一块心病,现在在外面打工放心多了。”在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2009年全县外出打工的农民达到4.2万人,比之前增加近6000人,农民劳务收入大幅增加。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

在奉献中追求幸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8年来代理家长、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长期坚持为留守儿童服务,并向留守儿童捐献212万元。不仅使全县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而且也教化了社会风气,密切了政府、学校、干部、群众的关系,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石泉县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被授予“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县”“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分别为陕西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和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

猜你喜欢
石泉县管护全县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服务石泉县域经济发展,推动蚕桑产业迈人新时代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法律服务不再“靠爱发电”——石泉县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之后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