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和谈:在“流沙上盖房”

2014-07-27 06:27沈雅梅
时事报告 2014年3期
关键词:巴方和谈巴勒斯坦

沈雅梅



巴以和谈:在“流沙上盖房”

沈雅梅

推动巴以和谈在“重启”和“中断”之间逡巡的,并非各方对谈判走向胜利的信念,而是源自对和谈不进则退的担忧和恐惧。

有人说,2014年很有可能作为“克里之年”被载入史册,因为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新一轮直接谈判的成果即将于4月底见分晓,而这凝聚了克里的巨大心血。

诚然,克里自任职以来在中东地区密集穿梭,推动巴以和平进程呈现出一派热络景象。然而,从1993年《奥斯陆协议》、2000年戴维营会谈,到2007年安纳波利斯进程,历史曾多次为巴以营造出“和平近在咫尺”的氛围,但双方始终在领土和主权问题上存在尖锐矛盾。随着拉宾遇刺、阿拉法特逝世、哈马斯坐大以及美国用力的强弱,巴以问题时起时伏,就像一道不断被撕裂的伤口,每每在重新整合的关口上卡壳,总会落回到原地踏步的节奏。当前这轮巴以和谈犹如逆水行舟,和平仍未可期。

从地区环境看,中东持续动荡,和谈很难在“流沙”中立足。近年来,埃及、叙利亚、沙特等多个阿拉伯国家出现执政危机、政权更迭,甚至爆发武装冲突,阿拉伯世界对巴勒斯坦的政治支持大幅缩水。2013年4月,经克里做工作,“阿拉伯和平倡议”委员会提出,巴以可就少量土地互换达成协议。这意味着阿拉伯国家不再把以色列全面退回到1967年边界线作为条件,对巴以和平进程的立场有所让步。

不仅如此,巴勒斯坦在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类似的问题,民众被强烈的经济不公平感和政治不公正感裹挟,法塔赫执政代表性缺失这一点更加突出。而以色列方面认为,中东地区的伊斯兰主义有所上升,长远上对自身战略处境不利,因此强化了战备意识,不断提高防务预算,和平愿景更加黯淡。在中东地缘政治图景乱象纷呈的背景下,把一份协议强加给巴以双方,就好比在“流沙上盖房”,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从美国因素看,中东的诱惑和陷阱并存,美国仍需要“艰难地学会谦逊”。中东历来是美国挥舞权力大棒的练兵场、推广自由梦想的宣讲台,也是美国总统创造遗产、流下眼泪的地方。冷战后,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均曾一脚扎进中东泥潭,却抱憾而终。2009年奥巴马执政伊始,为修复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也曾高调介入巴以冲突,但与以色列关系的恶化使美国推动和谈始终迈不开步子。

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解决巴以问题的紧迫感再度上升,一是为弱化中东对美国内政外交议程的干扰;二是抵消俄罗斯对叙利亚、伊朗的影响,阻止俄在中东获得战略立足点;三是把巴以问题限制在双边轨道,避免联合国介入;四是修缮因美伊(朗)和解势头而受影响的美以特殊关系。此外,奥巴马推动国内议程处处碰壁,推行亚太战略遭遇反弹,有可能转而寻求把巴以问题作为塑造政治遗产的一个突破口。

从巴以双方看,新旧矛盾盘根错节,日益从谈判的“症结”变成“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定居点、边界、耶路撒冷归属、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等涉及最终地位的核心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还不断出现新的争议问题,事实上无限期推迟了最终地位谈判。

由于巴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以色列掌握战略主动权,其对巴方先后提出过的要求有:巴方承诺打击恐怖主义、承认以色列“犹太民族国家”属性、接受未来的巴勒斯坦国非军事化、放弃领空、以色列在约旦河谷保留战略驻军,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和谈必须跨越的障碍。在巴勒斯坦方面,法塔赫和哈马斯两股力量“谁也吃不掉谁”,自我造成的隔阂有所固化,如果巴方不能先从内部形成统一的政治立场,就无法在谈判桌上同以色列进行对等较量。

归根结底,近年来推动巴以和谈在“重启”和“中断”之间逡巡的,并非各方对谈判走向胜利的信念,而是源自对和谈不进则退的担忧和恐惧。一方面,克里提出的巴以框架协议实际上是想用笼统的原则营造一个成功的假象,可以判断,谈判的尽头远非冲突的结束。另一方面,有关各方事实上均在为谈判破裂准备退路。克里已经放言将毫不犹豫追究责任者,以方必将想方设法洗脱罪名、打破孤立,巴方则有充分理由轻松回归联合国轨道了。

2013年7月30日,以色列首席谈判代表利夫尼(右)和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在华盛顿出席新闻发布会。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部副研究员,曾在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工作)

猜你喜欢
巴方和谈巴勒斯坦
印度“状告”巴基斯坦
天下
巴勒斯坦 女孩
巴勒斯坦冲突再起
中美会谈与越美和谈——兼论越南战争期间的中美越三角关系(1971—1972)
降低标准 ——帕特里克(美国)
巴勒斯坦发生校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