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
江门市中心医院,广东江门 529000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达到了20%,以5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上升。反复呼吸道感染者除了较健康人多罹患几倍的呼吸道疾病之外,多有食欲不振、盗汗、体重不增和面色萎黄等临床表现[1]。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很多,据相关报道指出,反复呼吸道感染多与先天性因素或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微量元素或者维生素缺乏有关,有部分患者是因为遗传、护理、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疗方式不当就会造成哮喘、心肌炎、肾炎等更为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上述因素是如何造成患者发病的,是我们临床工作人员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2]。因此,本文特选取8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从实验检查结果、发病年龄、先天性疾病、药物使用史等这些临床资料入手,采用回顾分析的研究方式,以求寻找出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此次研究选取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均是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入院经调查得知,患者年龄分组如下:18~30岁 18例,31~49岁 23例,50岁以上者 39例。其中城镇患者75例,农村患者5例。
对这80例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方法为:①血常规检查:检查患者白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可以帮助我们对呼吸道感染作出是细菌引起或是病毒引起的判别。②咽拭子培养:对高度怀疑是细菌造成疾病的患者,我们对其进行了咽拭子培养。③X线检查:对于反复出现肺炎的患者需要作肺部X线检查,由于病程的长短会导致影像的不同。④免疫功能:该项目可以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作出基本判定[3]。
对细菌性疾病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疾病患者则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基础治疗,比如止咳、平喘和退热等。
80例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者43例,分别为胃食管反流4例,慢性扁桃体炎16例,慢性鼻窦炎18例,原因不明确者5例;下呼吸道感染者37例,分别为胃食管反流3例,原发免疫缺陷病13例,支气管异物8例,支气管结构出现异常9例,原因不明确者4例。详见表1。
50岁以上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例数为39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6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23例;31~49岁23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5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8例;18~30岁18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2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6例。
此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1例,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5例,维生素缺乏导致佝偻病9例,贫血3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
成人反复呼吸道感染大多与先天性疾病、自身免疫功能等有关之外,还与环境因素、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造成哮喘、心肌炎等较为严重疾病。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50岁以上患者较其余年龄组人数更多,且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比较多,说明年龄越大,患病的几率越高。因为老年人循环系统的代偿能力比较差,机体抵抗力比较差,加之感染之后局限能力差,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该年龄段患者的护理[4]。
表1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随着进步,汽车成为人们代步的重要物品,尾气大量排放、化工厂生产废料、化纤物品、吸烟等因素造成了环境污染,给有害气体威胁人们健康提供了可趁之机。人们一旦吸入有害气体,首先进入的是肺部,无疑降低了呼吸道抵抗力。城市人口比较拥挤、环境差,也会增加发病的几率。此组临床资料表明,农村患者的发病率明显比城市患者低。
衰老是造成机体出现变化的关键因素,老年患者经常会并发各种心肺功能方面的疾病,机体代谢率也普遍降低,抵御疾病的能力也逐渐下降。80例患者中有72%的人免疫功能比较差,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也应验了这一点。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合理、有效用药逐渐成为医药学发展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保证用药安全和治疗有效率上体现出了重要的一面。但是多年的临床用药中我们发现存在着许多影响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不良因素,导致医院多出现药物滥用的现象,同时与患者希望病情快点好转的愿望有关。所以在给予患者治疗,医院会给其使用激素,起到减轻症状的效果。然而激素的过度和频繁使用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招致新的感染,使其比其他的患者更有会患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调查显示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家族史的有13例,提示反复呼吸道感染也有一定的遗传性,阳性家族史的成人发生该病的几率也明显比健康人高,但是具体的异常过程尚需进一步研究。
平时的锻炼也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联系。
综上所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该病和一种或者多种因素有关。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有助于我们对症治疗,提高治愈率。
[1]刘定远,禺德,银平,等.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伴IgG亚类缺陷病[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3(15):278-279.
[2]陈慧平,董碧蓉.免疫球蛋白、胸腺肽、核酸及中药等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证据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0,22(8):574-576.
[3]Xue Xing,Qi Shifang.Journal of clinical 120 cases[J].practical pediatric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2012,17(3):216.
[4]Chinese society of respiratory disease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un ity acquired pneumonia guide[J].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2010,29(10):65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