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对纳粹德国导弹人才的争夺

2014-07-26 07:41刘桐林
现代兵器 2014年6期
关键词:苏联专家导弹

刘桐林

苏联的“面包换人”计划

1944年7月13日,邱吉尔写信给斯大林表达了对V-2的迫切需求,苏联开始正式知道德国远程导弹的研究。

同年9月,苏联红军占领了位于波兰Dembidze的研究基地,并修复了第一枚V-2残骸。1945年3月,导弹专家组被派往波兰。在波兰抵抗组织成员的帮助下,V-2部件被装载上了Li-2飞机。但飞机在基辅附近坠毁,只有部分V-2部件被运到莫斯科,成了苏联仿制V-2导弹的宝贵资料。

1944年10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再次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私人信函。丘吉尔在信中说,纳粹德国从当年9月8日起向英国发射了4300余枚神秘的V-2导弹,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皇家空军侦察,这些导弹都是由德国佩内明德火箭中心设计开发的,该中心恰好位于苏联红军的进攻区域。丘吉尔请求苏方允许英国专家进入红军进攻区域,以便搜集纳粹导弹的情报。斯大林把丘吉尔的来信视为重要情报,立即指示有关部门抢在西方盟国前获取德国导弹情报。斯大林指示,把获取导弹技术资源作为国家最紧迫的任务。由于西方盟军尚未在法国登陆,试验基地又多靠近东部,苏联就先下手为强了。

早在1945年夏,苏联红军一支小分队奉朱可夫将军的命令,直扑德国佩内明德地区导弹试验场。1945年6月1日,苏联专家组赶到佩内明德,取走了那里的全部设备和图纸,俘虏了导弹工程技术人员。但也有一些德国专家携带V-2导弹的关键图纸向美军投降,这令苏方极为惋惜。等到美军赶到导弹试验场时,等待他们的只是空荡荡的房屋、荒凉的废墟和瓦砾。

美国也在进行绝密的“回纹针”行动,目的是把所有德国导弹专家弄到手,并赶在红军到来前找到导弹技术设备并运回美国。美军率先开进诺德豪森的德国导弹地下工厂。根据同盟国分区占领的协定,该地区属苏联红军占领区,美军很不情愿地撤离,但在临走时拉走了绝大多数有价值的设备。在美国人撤离24小时后,苏军才进入厂区,苏联专家组面对的是人去楼空的厂房。

尽管美国人抢走了大批的导弹专家和资料,但苏联人也有出人意料的收获。纳粹德国投降以后,库默尔多夫、佩内明德和诺德豪森导弹试验中心均被划归苏军占领,有一些科学家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或得到许诺,或不愿离开家人,而决定留在德国。后来,这些专家都成了苏联导弹和火箭研制队伍的骨干。有趣的是,虽然冯·布劳恩去了美国,但他最要好的朋友赫尔穆特·格罗特鲁普(佩内明德导弹试验中心控制系统负责人)却拒绝了美国人的高价收买,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投奔了苏联。他受到苏联的极大重视,由他负责组建一个有7000人的研究机构,负责导弹和飞机部件的研制,后来还发展出了苏联航空航天中心和闻名世界的苏联第四试验场。

为弥补损失,朱可夫元帅决定实施“面包换人”的计划。朱可夫签署命令,允许苏占区单方面开放边界,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向德国全境宣传。声称,只要参与过导弹工作的德国人肯过来合作,苏占区能提供充足口粮和优越的工作岗位。在美苏占领区交界的卡本霍夫小镇,苏军把黄油和面包直接摆在检查站边上,还在一侧挂出标语:“来吧,这里有生存的希望。”这一招果然奏效,部分没有跟美国人走的德国专家陆续汇集到苏占区。赫尔穆特·格罗特鲁普无疑是其中最有价值的“收获”。

莫斯科非常重视这批德国专家,苏联兵器工业部部长乌斯季诺夫(后曾任苏共总书记)专程赶到,决定就地组建诺德豪森研究所,负责恢复V-2导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生产。由于苏联人对导弹还没有形象的概念,诺德豪森研究所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让德国专家回忆整理出全套V-2导弹生产组装流程。在克格勃军官的监督下,格罗特鲁普每天叼着烟斗,对着挂在墙壁上的几张导弹结构图比比划划,时不时地用德语说出一些关键词汇,旁边的苏联专家则像学生一样进行记录,本子上密密麻麻的速记符号让外人根本看不懂。很快,格罗特鲁普等人就整理出了V-2导弹技术手册和生产规范纲要。

但诺德豪森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却让苏联领导人产生另一种忧虑。1946年初,驻德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领导人伊万·谢罗夫上书斯大林,说德国人参与苏联导弹研制是一种“潜在威胁”,德国专家会从导弹研发上获得经验,还会帮助恢复德国军事工业。再严重一些,那些德国专家中说不定有美英间谍隐藏其中,能够很容易地了解到苏联导弹的研制进度。斯大林和其他苏联领导人经过商议,决定迅速转移3500名德国工程师、技工,并将他们的家属迁往苏联境内。为了避免出现德国专家大量出逃的情况,转移 计划在整个苏占区同时展开。

1946年10月22日,约一个团的苏联士兵出现在诺德豪森研究所的德国专家住宅门口,以命令式的口吻通知他们准备前往苏联。

苏联在莫斯科近郊的波得利普基成立了第88研究所,格罗特鲁普继续担任德方专家组组长,后来该研究所又转移到卡普斯京娅尔靶场。但苏联内地专家对德国专家的信任度很低,他们毫无表情地接收从德国运来的物资和资料,德国专家只能协助编写有关V-2导弹的文件,进行关于弹道导弹、地对空导弹和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前景研究。

1947年10月18日,苏联以V-2导弹为蓝本设计制造的第一枚国产弹道导弹R-1,实现了首次试射,10月20日又进行了第二次试射。虽然两次实验导弹都飞了起来,但试验结果显示导弹飞行了231千米,却偏离目标达180千米。乌斯季诺夫只得邀请德国专家来协助解决。德国专家很快查出干扰的原因,做了必要修改后,导弹的命中误差果然缩小。乌斯季诺夫非常高兴,下令奖励每位德国专家及其助手1.5万卢布和一桶伏特加酒,而当时一名苏联高级工程师的月薪也只有1000卢布。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苏联人从德国专家那里学到了丰富的试验经验,在导弹国产化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专家又被有意无意地隔离开了。

1947年底,苏联政府把第88研究所的德国人送到莫斯科以北200千米的格罗多姆利娅岛上,以方便集中管理。这座小岛被谢利格尔湖环绕,环境闭塞而优美,苏联政府在岛上专门修建了贵宾楼,供德国专家居住,岛上四周有苏军警卫。尽管当时苏联仍处于食品短缺状态,但德国人的日子还算过得不错,假期里他们还可以轮流去莫斯科大剧院看芭蕾舞。endprint

1948年6月,第88研究所接受上级下达的G-1远程弹道导弹研制计划,方案领导和总设计师都由格罗特鲁普担任。同年9月,格罗特鲁普小组便将G-1设计方案提交研究所科技委员会审核。该方案的设想新颖而具有创造性,导弹性能超越了美国正在研制的远程导弹。如果苏联全力以赴的话,或许能够先于美国得到射程覆盖大半个地球的弹道导弹。

但这时苏联政治风向却发生巨大变化,由于东西方冷战爆发,苏联科学院提出“与一切讨好西方的行为作斗争”的口号,甚至一些科学术语也取消了拉丁字母的书写方式。在这种环境下,由德国人主持苏联最尖端的导弹计划成为泡影。乌斯季诺夫曾争取多次,但都被上级拒绝了。西方历史学家认为,G-1导弹如果能上马,苏联无疑会在冷战最初几年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核大国地位,而不是在1970年以后。

鉴于美苏两强都在发挥德国导弹专家的余热,西方媒体曾编出一个流传很广的冷战笑话:当美苏导弹在空中相会时,它们都能够用同样的母语——德语互致问候。

1950年,已经大体掌握了德国导弹技术的苏联开始遣返德国专家。1951年12月,第一批德国专家回国,最后一批于1953年回国,格罗特鲁普如同沉船的船长一样,带领家属最后离开了美丽的格罗多姆利娅岛。

有俄罗斯历史学家表示:“苏联引以为豪的导弹事业有一大半功劳应归功于德国人。”

美国的“回纹针”计划

随着纳粹德国失败的迹象日趋明朗,同盟国纷纷派秘密使团到前线,以求最先得到德国先进军事技术。

大战一结束,美苏双方都急着要掌握德国的火箭技术。但是按照雅尔塔协定,V-2火箭生产工厂的主要所在地划给了苏联托管,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完好无损地交付苏联红军,对此美国心有不甘。美军在得到政府支持的情况下组成了一个突击队,秘密地展开一项代号“回纹针”的紧急任务。在1945年5月22日到5月31日的10天之内,美军挺进巴伐利亚区并占领当地,动用了300节火车车皮和13艘轮船,把近百枚的V-2火箭以及相关设备和半成品抢运一空。苏军在第二天的6月1日抵达时,只看到一座座空荡荡的工厂。

编年史学家赖纳·艾斯菲尔德是如此记录的:“这是从被占领的德国运出的最大一批非法物资。”

美国人还将目标盯在了搜捕导弹专家上。他们深信,一个冯·布劳恩比之导弹试验场的价值一点儿也不差。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亲自给进军德国的巴顿将军下令:“一定要找到布劳恩!他比俘虏德军几个师更重要”。于是,美军立即展开了对柏林城的大搜捕,反复搜寻和设卡检查布劳恩和他的助手。

纳粹倒台后不久,布劳恩和童年时的玩伴以及后来的同事鲁道夫等100多名德国科学家秘密逃离德国,而他手中拿着的正是中情局提供的美国入境签证。中情局这一行动的代号为“回纹针”,该行动利用美国当时入境管理法规的漏洞,故意隐瞒了这些纳粹分子的历史,从而让这些手上沾满鲜血的战犯得以在美国逍遥法外。两人一同来到美国后,为美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凭借这些,鲁道夫和布劳恩一同获得美国国籍。1960年,鲁道夫还被美国国防部授予最高嘉奖。从1961年开始,鲁道夫参与“土星”号火箭的研制工作。后来,该火箭被用于发射“阿波罗”-11登月载人航天飞船。

冯·布劳恩无疑是来美纳粹科学中最有影响的一位了。冯·布劳恩1912年3月23日出生于德国东普鲁士的维尔西茨。他的父亲是德国农业大臣,母亲是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他买的望远镜激发了布劳恩对于行星研究的兴趣。少年布劳恩即有很强的实验精神。有一天傍晚,柏林使馆区内的蒂尔加滕街,宁静的气氛被爆炸的巨响打破。浓烟从街心冲天而起。警察抓住了一个13岁的男孩。原来这个男孩用6支特大焰火绑在他的滑板车上。导火索点燃后,滑板车失控飞了出去。这个男孩就是布劳恩。他的父亲很生气,把他关在书房里。奥伯特著名的《通向航天之路》一书,就是这时被布劳恩看到的。

后来,布劳恩在苏黎世高等技术学校读书时,参加了奥伯特创始的德国空间旅行学会,并很快成为董事会成员。1930年,布劳恩进入柏林大学,成为奥伯特的学生。在尚未大学毕业时,就受聘于德国陆军军械部,成为多恩伯格的主要助手。1932年,布劳恩大学毕业;1934年,布劳恩获得柏林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参加研制A-2火箭,并在库默斯多夫试验场试射火箭成功。1937年转到佩内明德研究中心,任技术部主任,领导设计A-4(即V-2)导弹。

V-2导弹没能挽救纳粹德国的命运。1945年1月,冯·布劳恩和僚属们开始考虑德国战败后该怎么办。他召开了一次只有高级人员参加的绝密会议,大家一致决定向美国投降。1945年5月2日,冯·布劳恩的弟弟和另外一位火箭工程师秘密地与美军第44步兵师接上了头,两人骑着自行车,用极其蹩脚的英语说到:“我是冯·布劳恩的弟弟,我的哥哥发明了V-2火箭,我们要投降”。他们还巧妙地保存了大量有关导弹计划的秘密文件,作为投靠美国的见面礼。美国人如获至宝。5月初,布劳恩的V-2班子主动向美军第44师投降(见题图)。

到美国后,布劳恩的生活开始安定下来。冯·布劳恩通过书信的方式向他的表妹、18岁的Maria von Quistorp求婚。1947年3月1日,在得到批准后,冯·布劳恩回到德国,在兰茨胡特路德教教堂结婚。并在1947年3月26日携妻子一家返回纽约。1948年12月9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冯·布劳恩此后又添2个子女。家庭其乐融融。他还保持着自己早年的生活习惯,喜欢在午夜捕捉工作灵感,喜欢吃中国菜,闲暇时为家人演奏自己擅长的大提琴和钢琴。1955年4月15日,布劳恩夫妇和他的同事们宣誓入了美国国籍。

1957年10月,苏联抢在美国前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失望、沮丧和愤怒情绪笼罩着整个美国。美国启动“先锋”计划,决定用“真正的美国人”来发射第一颗卫星,把“二等公民”布劳恩晾在了一边。但偏偏“先锋”的团队不争气,发射接连失败。胸有成竹的布劳恩此时挺身而出,向国防部承诺在90天内将一颗美国卫星送入太空。1958年1月,布劳恩的混合运载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点火起飞,卫星发射成功了。布劳恩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也成为美国的民族英雄。

肯尼迪在1961年上台后,进一步加大了美国的空间研究投入,布劳恩启动了雄心勃勃的“土星”号火箭计划,争取在10 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1969年7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运载着“阿波罗”11号,将阿姆斯特朗等3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带他们平安返回。布劳恩的个人荣誉达到了顶峰。

1970年,布劳恩任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主管计划的副局长,并兼任马歇尔航天中心主任。在两年任期内,布劳恩完成了航天飞机的初步设计及未来10年的研究规划。晚年,他服务于提供卫星实际应用技术的费尔德柴尔德公司,任副总裁之职。

1975年夏天,布劳恩和妻子在加拿大度假时发现自己身体不适。虽然布劳恩是一个强人,但不是一个铁人,长年的辛劳使他患上了肠癌。1975年8月,他进行了手术,手术后3个月,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坚强的意志促使他再度回到办公室,并参与新近成立的全美航天协会的工作。

1977年6月16日,布劳恩终于没挨过病魔的困扰,这位伟大的火箭专家、现代航天之父因大肠癌在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逝世。冯·布劳恩葬于当地的Ivy Hill公墓,终年65岁。

他简朴的墓碑镌刻着圣经的诗句:“诸天述说神的荣耀,苍穹传扬他的手段”。

布劳恩曾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一场旷日持久的冷战,围绕他的争议在美国一直存在。在美国民间,他受到民众的追捧,但为纳粹效命的经历也使他深受困扰。通过布劳恩传奇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身上体现了现代科学家的困境:重大科研活动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应用,是受政治家控制,而不是科学家自己来支配的。只要这种困境存在,对布劳恩这种全力为政府效命的科学家,就难以盖棺论定。

虽然直到现在,对到美纳粹科学家的指责之声依然持续不断,但后世的很多西方学者还是认为,正是纳粹德国科学家带来的导弹和火箭技术促进了后来的航天技术的发展,使航天事业的发展至少节省了10~20年的时间。

(编辑/万历)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联专家导弹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武装保护苏联
神奇的纸飞机(四)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发射导弹
雾在做迷藏
专家答疑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