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聚焦凝神

2014-07-26 17:35王锐利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表皮注意力课本

王锐利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阶段自我约束能力有限,如果不被眼下的事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向他们更加感兴趣的地方,长此以往,学习效果必定会打不少折扣。因此,教者在把“学”还于“生”的同时要做得更多的便是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45分钟里真正持续地专注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习效率。笔者以生物课堂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让学生专注课堂,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活动单的设计——让学生“动”得起来

活动单,有的地方也称为导学案或者学案,是由教师的教学思路转换而来的供学生学习的一种说明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单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思维力度。过于简单,学生直接抄写课本则不能排除有些学生不动脑记忆,效率低下;太难,学生则会失去探究的兴趣,失去自主学习的信心。其次,针对重难点的知识,教师应及时设计相应的例题,让学生能够适时得到应用和巩固。例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和深度,以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专题复习中,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突破可以作如下的设计。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曲线分析

[思考1]图中什么样的O2浓度下酵母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什么样的O2浓度下酵母菌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什么样的O2浓度下酵母菌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思考2]生产生活中选择什么样的O2浓度储存粮食或蔬菜水果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学生根据图形及[思考1]中的问题,经过分析,完全能够总结并得出结论:当O2浓度介于0%~10%时,CO2的释放量较小,即细胞呼吸作用最弱,此时有机物的消耗是最少的,从而轻松解决[思考2]中的问题。问题设计层层递进,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印象深刻。所以,活动单的设计要合理,包括知识面的覆盖,思维的由浅入深,从而不断激发学生一步一步探究下去的兴趣。

二、适时补充生物智力背景——激发学习的愿望

建构性教学主张,学生的学习要将新知识(含能力)镶嵌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包括现时的生活和可能的生活)中,并实现新旧经验系统的有机重组,那才是最有效的。的确,课上每每讲到课外知识时学生的兴趣好像就突然提升了不少,这样,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将平铺直叙的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介绍给大家。例如,在讲到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时,可以介绍市场上“有字的苹果”是怎样形成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些红苹果上带有“喜”“福”等字样,那么这些字是怎样形成的呢?通常在苹果长到一定大小时,用做好的黑色字模遮在苹果的向阳面,被遮挡的地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含糖量低,从而影响花青素的形成。另外,没有光照,叶绿素合成也受阻,从而表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未贴字模的地方光照充足,糖类不断积累,原来的绿色被含有花青素的红色所取代,于是苹果表面就形成了红黄两色对比明显的字画了。这样,学生对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掌握得就很到位,而且印象深刻。所以,教学过程中若能将书本知识置于广阔的应用背景之下,与实际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过程相联系,为学生学习构建丰厚的生物学智力背景,必定能够使学生专注生物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三、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缓解学生单一感官的疲倦

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不间断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课本的插图便是很好的调节学生注意力的教具,同时,课本插图形象直观地将生物学规律,以及一些较难理解的生理过程及复杂的生物学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图像比文字更加容易记忆。所以,在引领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妨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一下,以调节长时间的文字接触和聆听。例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在介绍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肽链的合成时就给出了如下这幅图(见图1),结合这幅图学生便能够很好地理解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不仅如此,真正理解了这幅图之后,就不会与题目中常常出现的图2相混淆了。图1中的模板链是mRNA链,一个个黑色圆颗粒是一个个的氨基酸分子;图2中的模板链是DNA链,一个个黑色圆颗粒是一个个的核糖体。所以,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1

图2

四、鼓励学生积极质疑——绷紧跃跃欲试的心

在课时紧、内容多的情况下,许多教师习惯了 “照本宣科”,不允许学生有与教材内容或与自己教学设计不相符的观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潜能得不到开发,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也大打折扣。不仅学生厌烦,教师自己也倦怠。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提倡、鼓励学生争先恐后地质疑问难能够使学生随时绷紧神经,从而学习更为专注、主动,课堂氛围活跃,尤其是在学生厌倦困顿时或在调解重难点知识部分更为必要。

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教学中,所选材料强调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因为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有大的紫色液泡,便于观察。而在实验操作时却有的同学撕取的是洋葱内表皮(液泡不呈现紫色,接近无色),结果当然没有看到质壁分离的现象。同组的同学便提出质疑:为什么没有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呢?试剂和操作步骤均正确,学生困惑不解。旁边有同学提醒他们应该撕取紫色的外表皮,此时这位同学站起来问:老师,这个实验为什么不可以用无色的内表皮做呢?笔者将这位同学的质疑告知全班同学,并让他们讨论此问题:可不可以用无色的内表皮做这个实验?若可以,该做怎样的改动?经过讨论之后,一位同学提出,既然内表皮细胞的液泡是无色的,看不到它失水时变小和收缩,我们可以在细胞外液(蔗糖溶液)中添加色素,若看到细胞里色素面积越来越大,相对而言液泡以及整个原生质层就是在变小,往内收缩,也就表明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这位同学的回答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他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了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当然,有时学生们的质疑也许是出乎意料的,但我们不能摒弃,更不能认为这打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解答和表扬,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激发和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其实,学生的学习就是要“在问中学”,“在学中问”,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我们教学的目标要实现从让学生“学会”到让学生“会学”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只有学生本人真正参与“学”的过程中,才能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课前的设计非常关键。设计一个有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开场白,在中间的环节还要做到有兴趣的调动,到结尾时仍趣味无穷,能这样持续地刺激学生的神经确实是比较难的,还需各位同仁从多个角度一起努力,帮助学生真正专注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

(责任编辑:符 洁)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阶段自我约束能力有限,如果不被眼下的事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向他们更加感兴趣的地方,长此以往,学习效果必定会打不少折扣。因此,教者在把“学”还于“生”的同时要做得更多的便是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45分钟里真正持续地专注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习效率。笔者以生物课堂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让学生专注课堂,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活动单的设计——让学生“动”得起来

活动单,有的地方也称为导学案或者学案,是由教师的教学思路转换而来的供学生学习的一种说明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单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思维力度。过于简单,学生直接抄写课本则不能排除有些学生不动脑记忆,效率低下;太难,学生则会失去探究的兴趣,失去自主学习的信心。其次,针对重难点的知识,教师应及时设计相应的例题,让学生能够适时得到应用和巩固。例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和深度,以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专题复习中,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突破可以作如下的设计。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曲线分析

[思考1]图中什么样的O2浓度下酵母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什么样的O2浓度下酵母菌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什么样的O2浓度下酵母菌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思考2]生产生活中选择什么样的O2浓度储存粮食或蔬菜水果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学生根据图形及[思考1]中的问题,经过分析,完全能够总结并得出结论:当O2浓度介于0%~10%时,CO2的释放量较小,即细胞呼吸作用最弱,此时有机物的消耗是最少的,从而轻松解决[思考2]中的问题。问题设计层层递进,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印象深刻。所以,活动单的设计要合理,包括知识面的覆盖,思维的由浅入深,从而不断激发学生一步一步探究下去的兴趣。

二、适时补充生物智力背景——激发学习的愿望

建构性教学主张,学生的学习要将新知识(含能力)镶嵌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包括现时的生活和可能的生活)中,并实现新旧经验系统的有机重组,那才是最有效的。的确,课上每每讲到课外知识时学生的兴趣好像就突然提升了不少,这样,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将平铺直叙的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介绍给大家。例如,在讲到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时,可以介绍市场上“有字的苹果”是怎样形成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些红苹果上带有“喜”“福”等字样,那么这些字是怎样形成的呢?通常在苹果长到一定大小时,用做好的黑色字模遮在苹果的向阳面,被遮挡的地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含糖量低,从而影响花青素的形成。另外,没有光照,叶绿素合成也受阻,从而表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未贴字模的地方光照充足,糖类不断积累,原来的绿色被含有花青素的红色所取代,于是苹果表面就形成了红黄两色对比明显的字画了。这样,学生对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掌握得就很到位,而且印象深刻。所以,教学过程中若能将书本知识置于广阔的应用背景之下,与实际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过程相联系,为学生学习构建丰厚的生物学智力背景,必定能够使学生专注生物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三、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缓解学生单一感官的疲倦

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不间断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课本的插图便是很好的调节学生注意力的教具,同时,课本插图形象直观地将生物学规律,以及一些较难理解的生理过程及复杂的生物学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图像比文字更加容易记忆。所以,在引领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妨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一下,以调节长时间的文字接触和聆听。例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在介绍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肽链的合成时就给出了如下这幅图(见图1),结合这幅图学生便能够很好地理解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不仅如此,真正理解了这幅图之后,就不会与题目中常常出现的图2相混淆了。图1中的模板链是mRNA链,一个个黑色圆颗粒是一个个的氨基酸分子;图2中的模板链是DNA链,一个个黑色圆颗粒是一个个的核糖体。所以,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1

图2

四、鼓励学生积极质疑——绷紧跃跃欲试的心

在课时紧、内容多的情况下,许多教师习惯了 “照本宣科”,不允许学生有与教材内容或与自己教学设计不相符的观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潜能得不到开发,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也大打折扣。不仅学生厌烦,教师自己也倦怠。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提倡、鼓励学生争先恐后地质疑问难能够使学生随时绷紧神经,从而学习更为专注、主动,课堂氛围活跃,尤其是在学生厌倦困顿时或在调解重难点知识部分更为必要。

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教学中,所选材料强调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因为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有大的紫色液泡,便于观察。而在实验操作时却有的同学撕取的是洋葱内表皮(液泡不呈现紫色,接近无色),结果当然没有看到质壁分离的现象。同组的同学便提出质疑:为什么没有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呢?试剂和操作步骤均正确,学生困惑不解。旁边有同学提醒他们应该撕取紫色的外表皮,此时这位同学站起来问:老师,这个实验为什么不可以用无色的内表皮做呢?笔者将这位同学的质疑告知全班同学,并让他们讨论此问题:可不可以用无色的内表皮做这个实验?若可以,该做怎样的改动?经过讨论之后,一位同学提出,既然内表皮细胞的液泡是无色的,看不到它失水时变小和收缩,我们可以在细胞外液(蔗糖溶液)中添加色素,若看到细胞里色素面积越来越大,相对而言液泡以及整个原生质层就是在变小,往内收缩,也就表明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这位同学的回答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他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了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当然,有时学生们的质疑也许是出乎意料的,但我们不能摒弃,更不能认为这打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解答和表扬,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激发和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其实,学生的学习就是要“在问中学”,“在学中问”,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我们教学的目标要实现从让学生“学会”到让学生“会学”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只有学生本人真正参与“学”的过程中,才能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课前的设计非常关键。设计一个有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开场白,在中间的环节还要做到有兴趣的调动,到结尾时仍趣味无穷,能这样持续地刺激学生的神经确实是比较难的,还需各位同仁从多个角度一起努力,帮助学生真正专注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

(责任编辑:符 洁)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阶段自我约束能力有限,如果不被眼下的事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向他们更加感兴趣的地方,长此以往,学习效果必定会打不少折扣。因此,教者在把“学”还于“生”的同时要做得更多的便是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45分钟里真正持续地专注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习效率。笔者以生物课堂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让学生专注课堂,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活动单的设计——让学生“动”得起来

活动单,有的地方也称为导学案或者学案,是由教师的教学思路转换而来的供学生学习的一种说明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单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思维力度。过于简单,学生直接抄写课本则不能排除有些学生不动脑记忆,效率低下;太难,学生则会失去探究的兴趣,失去自主学习的信心。其次,针对重难点的知识,教师应及时设计相应的例题,让学生能够适时得到应用和巩固。例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和深度,以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专题复习中,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突破可以作如下的设计。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曲线分析

[思考1]图中什么样的O2浓度下酵母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什么样的O2浓度下酵母菌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什么样的O2浓度下酵母菌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思考2]生产生活中选择什么样的O2浓度储存粮食或蔬菜水果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学生根据图形及[思考1]中的问题,经过分析,完全能够总结并得出结论:当O2浓度介于0%~10%时,CO2的释放量较小,即细胞呼吸作用最弱,此时有机物的消耗是最少的,从而轻松解决[思考2]中的问题。问题设计层层递进,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印象深刻。所以,活动单的设计要合理,包括知识面的覆盖,思维的由浅入深,从而不断激发学生一步一步探究下去的兴趣。

二、适时补充生物智力背景——激发学习的愿望

建构性教学主张,学生的学习要将新知识(含能力)镶嵌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包括现时的生活和可能的生活)中,并实现新旧经验系统的有机重组,那才是最有效的。的确,课上每每讲到课外知识时学生的兴趣好像就突然提升了不少,这样,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将平铺直叙的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介绍给大家。例如,在讲到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时,可以介绍市场上“有字的苹果”是怎样形成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些红苹果上带有“喜”“福”等字样,那么这些字是怎样形成的呢?通常在苹果长到一定大小时,用做好的黑色字模遮在苹果的向阳面,被遮挡的地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含糖量低,从而影响花青素的形成。另外,没有光照,叶绿素合成也受阻,从而表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未贴字模的地方光照充足,糖类不断积累,原来的绿色被含有花青素的红色所取代,于是苹果表面就形成了红黄两色对比明显的字画了。这样,学生对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掌握得就很到位,而且印象深刻。所以,教学过程中若能将书本知识置于广阔的应用背景之下,与实际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过程相联系,为学生学习构建丰厚的生物学智力背景,必定能够使学生专注生物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三、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缓解学生单一感官的疲倦

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不间断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课本的插图便是很好的调节学生注意力的教具,同时,课本插图形象直观地将生物学规律,以及一些较难理解的生理过程及复杂的生物学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图像比文字更加容易记忆。所以,在引领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妨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一下,以调节长时间的文字接触和聆听。例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在介绍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肽链的合成时就给出了如下这幅图(见图1),结合这幅图学生便能够很好地理解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不仅如此,真正理解了这幅图之后,就不会与题目中常常出现的图2相混淆了。图1中的模板链是mRNA链,一个个黑色圆颗粒是一个个的氨基酸分子;图2中的模板链是DNA链,一个个黑色圆颗粒是一个个的核糖体。所以,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1

图2

四、鼓励学生积极质疑——绷紧跃跃欲试的心

在课时紧、内容多的情况下,许多教师习惯了 “照本宣科”,不允许学生有与教材内容或与自己教学设计不相符的观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潜能得不到开发,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也大打折扣。不仅学生厌烦,教师自己也倦怠。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提倡、鼓励学生争先恐后地质疑问难能够使学生随时绷紧神经,从而学习更为专注、主动,课堂氛围活跃,尤其是在学生厌倦困顿时或在调解重难点知识部分更为必要。

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教学中,所选材料强调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因为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有大的紫色液泡,便于观察。而在实验操作时却有的同学撕取的是洋葱内表皮(液泡不呈现紫色,接近无色),结果当然没有看到质壁分离的现象。同组的同学便提出质疑:为什么没有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呢?试剂和操作步骤均正确,学生困惑不解。旁边有同学提醒他们应该撕取紫色的外表皮,此时这位同学站起来问:老师,这个实验为什么不可以用无色的内表皮做呢?笔者将这位同学的质疑告知全班同学,并让他们讨论此问题:可不可以用无色的内表皮做这个实验?若可以,该做怎样的改动?经过讨论之后,一位同学提出,既然内表皮细胞的液泡是无色的,看不到它失水时变小和收缩,我们可以在细胞外液(蔗糖溶液)中添加色素,若看到细胞里色素面积越来越大,相对而言液泡以及整个原生质层就是在变小,往内收缩,也就表明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这位同学的回答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他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了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当然,有时学生们的质疑也许是出乎意料的,但我们不能摒弃,更不能认为这打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解答和表扬,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激发和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其实,学生的学习就是要“在问中学”,“在学中问”,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我们教学的目标要实现从让学生“学会”到让学生“会学”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只有学生本人真正参与“学”的过程中,才能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课前的设计非常关键。设计一个有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开场白,在中间的环节还要做到有兴趣的调动,到结尾时仍趣味无穷,能这样持续地刺激学生的神经确实是比较难的,还需各位同仁从多个角度一起努力,帮助学生真正专注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表皮注意力课本
让注意力“飞”回来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水果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Baby girl’s rare skin condition makes hugging impossible
建筑表皮设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