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蔡爽
从专利保护到科技企业创新
文 ·本刊记者 蔡爽
中国企业要进一步提质增量,就注定会把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虽然在市场监督层面,政府的引导与规范必不可少,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以企业为主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主体地位必会愈加明显,制造业兴起的事例已经告诉我们,企业秉持“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态度,抱团取暖往往会有较好的效果,这也应是未来科技企业的方向之一
2014年4月26日,又一年的知识产权日。对于具有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国来说,专利保护、技术创新这样的词汇,显得既熟悉又陌生。曾几何时,我们曾经在世界科学领域独领风骚,但僵化的制度、连绵的战火却并没有使这些科技成果得以深入到日常实践,更没有为中国打开现代化大门,科技好像和中国开了个玩笑。
但这种情况在最近三十年却发生了根本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技术创新如雨后春笋般大量萌发,我国一跃“再次”成为世界专利申请大国,年申请量超过20万件。在科技行业,这种萌发带来的效果更加明显,201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大关,仅仅用短短十几年,从大数据到智能工业,从互联网到消费电子,我国科技行业发起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全面赶超,所有人都沉浸在发展带来的巨大成绩中,直到最近危机的出现……
事情还要从海尔的一款智能电视说起,日前海尔电视对外宣布,其将推出一款颠覆性的智能电视。据介绍,此款产品将集电视、高清有线机顶盒、互联网高清视频机顶盒功能于一身,并采用阿里云OS操作系统,搭载支付宝、游戏、在线教育、高清电影等各种资源,全方位满足用户各种要求。
种种的宣传造势令市场对于这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明星产品无限期待,但结果却令人失望,电视一经推出,立刻遭遇各方质疑。有业内专家就曾直言,采用阿里云OS操作系统的海尔电视,根本不能称之为“颠覆性”产品,而只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跟风”产品。“首先,从时间上来说,海尔这款电视比内置创维天赐系统和阿里云OS双系统的‘酷开电视’上市晚将近三个月,这在智能科技领域已不算短。其次,海尔这款电视并没有自己研发的操作系统,而是完全依赖于阿里云的OS系统,甚至没有一点改动,如此创新实在令人遗憾。”上述业内专家如是说道。
作为国内家电巨头,海尔的事例引发了行业内外的震动,也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我国科技行业的现状。事实上,近几年,“抄袭出的创新”在科技领域已不少见,由于我国科技行业基本不掌握CPU、GPU等基础性核心专利,虽然可以打擦边球,声称要“做中国人喜欢的产品”,但产品一经推出,消费者却经常发现,那只是自作聪明的小修小补与越发隐蔽的抄袭借鉴。
发展带来问题,发展也能解决问题,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路径,政策的导向性总是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不仅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我国当下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还首次明确提出了创新的综合体制建设,指出将大力开展产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预警工程和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加快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但纵观整个《计划》,业界关注的细节问题仍少有回应,未来,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赢的局面也还不明朗。
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政府在整体上管住和在微观上放开同等重要,而衡量产业政策是否合理可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是否能激活社会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尽管我国已是专利大国,但还不是专利强国,引导企业加强专利研发仍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专利的数量是基础,质量才是关键,而所谓的质量即专利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和专利强国相比,我国基础性、原创性、高价值的核心专利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国科技企业将落脚点踏到我国经济转型的主旋律上去,即‘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
申长雨进一步指出,“稳增长”,就是稳定专利增长速度,不断提高专利治理,加大对低质量专利的管控力度;“调结构”就是调整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比例,加大发明专利比重;“促转型”主要是促两个转型:一是由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专利向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专利转型;二是由市场前景不明朗的专利向市场前景明朗的专利转型。“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专利高水平的创造、高质量的申请、高标准的审查、高规格的授予,不断提高我国的专利质量。”申长雨这样说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技术有自主的选择,市场也会通过资源配置来推动创新,但不排斥政府积极介入其自主的研发过程。自主创新的各个阶段与市场的距离大致可确定政府和市场结合作用的界线。离市场越近的阶段,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越大;离市场越远的阶段,政府的作用也越大。这意味着在创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阶段,更多地需要政府介入。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要进一步提质增量,就注定会把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虽然在市场监督层面,政府的引导与规范必不可少,但内生动力还是要以企业为主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主体地位必会愈加明显,制造业兴起的事例已经告诉我们,企业秉持“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态度,抱团取暖往往会有较好的效果,这也应是未来科技企业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