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有效思维的几点把握

2014-07-26 23:33孙淑琴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被除数除数小数

孙淑琴

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和解题技巧,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传承数学研究精神。“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数学学习。”数学课堂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主阵地,教师灵活驾驭课堂,准确把握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思维,显得尤其重要。

一、把住细节,延伸思维

“细节决定成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都应是学生表现和言语的敏锐的观察者,且是主导者,对学生有意无意的反映,都必须快速作出判断并执行,即使是细微的表现,或是无意的一句话,教师都应就其现象做出判断,领悟其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关系到哪个知识点的理解?并巧妙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有时还要“小题大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发现真正的数学本质。

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时,学生已经有了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基础。而“小数除以小数”知识的增长点是:把除数化成整数。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出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说: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有的的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的说:把除数是小数的化成整数;还有的小声说: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也可以。最后这个学生的话,虽然声音不大,但很有价值,是个好问题。教师揪住这句声音不大的话不放,把问题推给学生,反问:“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行吗?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忙于举例,一片积极景象。不一会儿,他们争先恐后回答:“我举的是‘被除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多,我认为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计算是可以的。”“我举的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我认为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计算是可以的。”“我举的是‘被除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后,除数还是小数,还得在转化,数字越变越大,会使计算更复杂,还是要把除数化成整数计算更快。”此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却激起一阵热烈的争辩,换回热烈的掌声。笔者不得不感叹:细小的声音,威力强大,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以至于把知识越辩越深,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二、把准问题,有效思维

课堂上激发学生积极、真正思考,不是为了一些表面的愉悦,而是源于对数学问题本身产生的思考热情,是一种“欲求不得”,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状态,又“欲罢不能”的感觉。此时,教师若能把准问题的设置,并利用能引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把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数学认知结合起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有效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内容,把准问题的关键,设计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有效思维尤为重要。善问如撞钟,叩之小则小鸣,叩之大则大鸣。怎样的问题,才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有针对性地触及到数学知识本质?才能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才能使不同学生获得思维空间?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打电话”的教学。当学生汇报完:分3组需7分钟,分5组也是7分钟。教师提问:分组确实比逐个打省时间,这是为什么?学生陷入思考。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动手操作引向理性思考,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最后发现:分组后有同学帮着打电话。教师又追问:是不是组分得越多时间越少?学生:不是。教师:还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小组再次合作探索。教师请用时最少的小组到台上展示成果,然后问:“这个方案和前面的方案相比,少了3分钟,是从哪里省的呢?”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省时”“优化”,为学生的思维点火、铺路、导航。此时,学生瞪大眼睛,想从黑板上的图示寻求打电话的方案。他们通过讨论、汇报、补充、矫正、完善,得出结论:得到通知后的人,不空闲,一起打。通过问题引导,数形结合,诱发学生深入地探究:现象背后的数学本质——优化思想,对学生的思考具有指向性。后面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建模,就水到渠成。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的核心内容,转化成能引发学生认知矛盾、适合学生探索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目的性,要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问题引导下,课堂讨论交流才有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学生的学习才会明确具体,数学思维才能深入。

三、把住支点,深化思维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主要阵地。当学生遇到一个新的学习内容时,其思维有时是简单肤浅的,有时是天马行空的。在学生思维无方向时,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和提示,如雪中送炭,又如干涸思维中的“及时雨”。或适时提供探索素材,或提示一些思路,为学生的思维架起一个支点,帮学生架设一个思维的梯子,使学生的思维有“架”可依,思考得更全面、更深刻。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例5: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动手画,再小组讨论,充分交流、补充、矫正,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画的图,(学生所画的图,有6个点是在同一条线上,也有6个点是分散的)并有序地表达出:从第一个点向其他点可以连6-1=5条,从第二个点起可以连6-2=4条,依次类推,六个点一共可以连5+4+3+2+1=15条。教师借图延伸问:如果12个点、20个点可以连多少条?学生对答如流。教师:N个点呢?学生:(N-1)+(N-2)+(N-3)+……+1。教师提出:有没有更简单的公式?此时,学生积极搜索,苦思冕想。教师:从6个点的5+4+3+2+1=15条,找找看。有个学生念到:5×3=15。教师:你能说说想法吗?学生:我是根据得数猜的。另位学生:我知道,5是6-1,3是6的一半,就是(6-1)×(6÷2),N个点可以连的总条数就是:(N-1)×(N÷2)。教室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另一学生补充:也可以写成[12]N(N-1)。教师:同学们太厉害了,能自己发现计算公式,你们简直就是数学家。如果在上方点一个点,能连几个三角形?生:也是5+4+3+2+1=15。另一学生:理由?生:可以连15条线段,和上面那个点就可以连15个三角形,即。“太棒了!”老师赞叹。“如果我再加一横呢?学生:15×2=30个。教师有随手在黑板上就学生画的图添画成问:有几个长方形?此时,学生瞪着大眼睛,盯着图想啊、数啊,完全沉浸在解决问题的状态中。不一会儿,学生:(3+2+1)×(2+1)=18个。

思维从指尖开始。教师借用具体的线段和图形为学习材料,作为思维的支点,思维之“梯”越架越高,学生思维也随之层层深入,不断提升,体验到数学建模思想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材料是数学学习的基石,直接影响学习思维能力的深度、高度。教师若能善于提炼、精选、设计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并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智慧运用材料,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在直观和思维之间架起“梯”来,学生的思维才能伸得更高、更远。

四、把准教材,拓宽思维

现行的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充满时代气息,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思维空间。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在比较高的层面上,审视处理教材,才能合理、科学地借助教材向学生传递完整的数学思想,才能引导学生建立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使学生思维向着更广、更宽、更深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的,而所采用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思维度,也是各有不同的。如《比例的意义》在同课异构中,三位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教材的方法:

A教师:课堂上用2分钟时间,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指名回答,什么叫比例?接着完成做一做题目及一些练习。

B教师:嫌教材罗嗦,自己改编教(下转第8页)(上接第4页)材。直接出示表格,要求学生填写速度,从填写过程中观察发现速度相等,引出比例的意义,接着做练习。

C教师:①利用多媒体逐一呈现课本中的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②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四面国旗,思考为什么长和宽的尺寸不一,形状却相同?里面是否隐藏什么秘密?学生回答不够准确后,教师再次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两面国旗的长和宽,进行小组合作。③各小组汇报:2.4:1.6=[32],60:40=[32],2.4:1.6=60:40。“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谁能说说什么是比例?”经过交流、补充、纠正,学生自己完善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④回答教材中“小精灵”的问题。即“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可以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此处,教师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再次思考、讨论。经过思考和讨论后,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说:2.4:1.6=60:40,比的前后项位置调换,即1.6:2.4=40:60;四个项有序变换,还可以得出:2.4:60=1.6:40,60:2.4=40:1.6。还有的说: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通过位置变换,能写4个不同的比例;如果等号左右两个比,再进行左右交换,又可以写出4个比,也就是说组成比例的4个数一共可以写出8个不同的比例。又有一位学生迫不及待说:课本里四面国旗的长和宽,每两面就可以写8个比,一共就有8×3=24个比例。

纵观三位教师的教学片段,C教师深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准确有效地发挥“小精灵”的问题,把学生思维挖深,挖宽。而简单的传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但不会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谈不上“数学思考”和“数学思想”的培养。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起着引导者、组织者和协助者的作用。因此,教师的主导显得尤其重要,要“导”出怎样的教学目标,就在于教师课堂上的把控能力:要判断学生反馈出来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要设置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也要根据知识的难点,架设思考的支点;还要有潜心研读教材的精神。只有灵活把握课堂上的问题,学生才能有效、有序思维,才有可能撞出思维的火花,渲染课堂。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被除数除数小数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失踪的小数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巧求被除数
商和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吗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错中求对
如何在除法估算中求近似数
小数精灵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