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们也都在大声疾呼开展名著阅读。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尤其是在条件较差的农村初中收效更微。近日,我县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研讨会召开,率先尝试名著阅读走进语文课堂的十余所学校交流了各自的做法。无疑,从认识到行动,这是一大进步;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兹反思如下。
一.选择与引导
现象一:(A老师)“我就将家里的藏书,包括郑渊洁、杨红樱、郁雨君、伍美珍、曹文轩、许友彬、沈石溪,毕淑敏,还有意林、智慧背囊、花季物语、冒险小虎队、福尔摩斯侦探全集等全带到学校,分给孩子们阅读。”
分析:低幼化。估计这位老师是把自己孩子看的书“奉献”给了他的学生们。
现象二:(B老师)“……第二招,投其所好推荐书。我引导他们读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兵王》《亮剑》《致青春》《文化苦旅》《花季雨季》《我为歌狂》《三重门》《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认识了饶雪漫、余秋雨、余华、韩寒、九把刀、都梁……;我还买来五颜六色的、有插图有漫画的青春阅读杂志……”
分析:时髦化。这位年轻的女老师是把流行的书“推荐”给她的学生们读。
现象三:(C老师)“我带着学生看的书有《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红楼梦》《边城》《雷雨》《月牙儿》《二十年目睹官场之怪状》以及王朔、张爱玲的作品……”
分析:拔高化。估计这位老师是把自己看的书“指导”给他的学生们读。
现象四:(D老师)“一年来,我为(八年级)班里的学生精选了30本好书。除了《骆驼祥子》外,另有11本外国诗选、14本外国小说、3本网络小说,还有一本诗集是马鞍山一居士写的。我觉得学生应该多读外国诗歌,那本居士的诗集也很好,写出了安静闲适无为的隐居生活,这与喧嚣的现实恰好相反。”
分析:狭隘化。这位老师是把自己看书的偏好“传染”给了他的学生们。
现象五:(E老师)“我尝试了名著“文本细读”的办法,即对一本名著做深入、长期、反复的阅读,以读懂一本书为契机,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分析:偏激化。这位老师是把长长的名著当作课文“教读”给他的学生们。
反思:名著读物的选择与引导怎一个“乱”字了得,应当匡正!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农村初中的名著藏书很少。但宁缺毋滥,无论如何,我们语文教师也不能把名著推荐与引导儿戏化、随意化!读如此,莫如不读!不适合的书只能起到反作用;就像吃药,弄不好要付出极大代价的!
二.导读与展示
现象一:在开展名著阅读走进语文课堂之后,不少学校又是让名著阅读走进语文课堂,又是把语文课堂搬进图书馆;有的竟要求学生一周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分析:夸大化。过分放大名著阅读课的地位,夸大它的作用,就会削弱课文教学的主导地位和“例子”作用,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像要求学生一周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事太荒唐了!
现象二:不少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目光只盯着分数——逢读必练中考;不读原著整本书,只做精彩片段题。
分析:考试化。这是错引了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这种功利性阅读,必然会败坏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名著阅读的真正指向是快乐学生、纯净心灵,要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自然阅读、无为而读,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学生戴着考试的镣铐阅读!
现象三:有些学校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零导读,只是简单的布置阅读任务,生硬的检查阅读指标;或者是指令化导读,用命令代替方法助读;或者是资料化导读,教师发布一系列关于背景与讲解的资料代替导读。
分析:放羊化。这是忽视了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助读策略,暴露了教师导读方法的缺失和导读过程的随意盲目。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彻查学生读情,精心设计导读,使名著阅读高效化。
现象四:“《西游记》名著阅读展示课目标——了解主要故事内容,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现实意义。展示课流程第一环节——测一测你对《西游记》的了解,第二环节——说一说你认为最美的情节,第三环节——讲一讲你最喜欢的人物……”
分析:游离化。像这样远离名著文本天马行空式的展示课,不读原文不是照样可以“展示”吗?鸟近黄昏皆绕树,学生阅读名著的深刻体验必须紧扣名著文本,千万别只做花花哨哨的表面文章!
反思:名著阅读的导读与展示怎一个“虚”字了得,应当扎实!
名著阅读教学虽不囿于固定的模式,但导读、推进和展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导什么?兴趣,态度,方法!推什么?阅读,思考,辨析!展什么?感悟,体验,鉴赏!反正一个原则,一定要让学生读有所得,积累,写作;习惯,养成;成长,人生!
刘元立,教师,现居安徽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