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形容无作文素材的窘迫。其实,只要我们多留心、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就会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占有了材料,在写作过程中,还存在取舍的问题。那么,到底取什么,舍什么,下面谈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一.取真不取假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些同学作文时,常常觉得自身经历不足,没什么生活体验,就很草率地运用道听途说的,进行“加工”创造,胡编乱造,其结果是弄虚作假迹象令人一目了然。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大胆运用范文,仅作部分修改,企图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但最终还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难以令人信服,更难获得好评或青睐。因此,作文时,我们得从自己的记忆中,搜取亲历的真人真事;也可结合优秀文章,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从记忆中搜索出自身类似的生活经历,唯有这样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一气呵成,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二.取己不取他
作文要求写真情实感,写出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写出鲜活的自我。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文章不写自己却写他人怎样怎样。其文章常见格式如下,我曾读过某篇文章,写了某人怎样怎样。这样的文章,通常是用大量篇幅复述别人的故事或经历,然后抒发自己的一点感受,就像是读后感。这样的作文缺乏生活的气息,行文也极不自然,几乎成了格式化的文章,很难激发人的阅读兴趣。更有甚者,有些同学作文喜欢写小花小草,小猫小狗,通篇不见人,这样的文章不伦不类,看似文章优美,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
三.取新不取俗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文选材时如能关注时代的特点,紧跟时代脉搏,就一定会让文章富有时代的新鲜气息,令人赏心悦目。有一篇习作叫《沉甸甸的巧克力》,写的是一位小女孩,请邻家姐姐帮忙,事后给了一块巧克力,并且说爸爸平时请人帮忙,都送东西。刹时让人觉得手中的巧克力不再有诱人的馨香,而觉得异常沉重。读罢此文,掩卷长思,不能不为习作者构思之精巧,观察目光之犀锐,体验生活之细微而叫绝。从而形象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生活中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毒害。
四.取小不取大
在生活中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了。在作文中也是如此,如能通过一件小事,哪怕只是一个细节,就能反映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定能让人眼前一亮,拍手叫好。有一篇习作写奶奶的爱,独辟蹊径。写自己每次晚自习回家,灯就亮了,门就自动开了;可有一天灯未亮,门敲了半天才开,原来是奶奶生病了。原来奶奶不仅知道我什么时候回来,还能知道我的足音。最后习作者感叹,没有门后奶奶那关爱的目光,门是不会主动开的。这就形象地歌颂了慈祥的奶奶,读了令人倍感亲切、温暖。可许多同学却不善于或不屑于写小事,他们往往选择生活中大事来写,如抗洪、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等,结果却泛泛而谈,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五.取少不取多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作文选材也是如此。例如写老师,写父母,我们肯定有许多素材,但我们不必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结果反而是“蜻蜓点水”,读了以后却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但我们若能精选最典型的事件,浓墨重彩去描绘,反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同学些父亲别出心裁,选择了父亲的信的落款,也有的写了汇款单数字上的“小尾巴”,描写了如山的父爱。可有的同学却选择了父亲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平均用力,看似内容充实,而实际却是一本“流水账”,人物形象与精神仍然未凸现出来。
六.取深不取浅
话题作文因要求比较广泛,选材更为自由灵活,给学生更大的思考余地与选择空间,但绝不是选材可以不假思索。同学们常见的失误就是脱离话题,其次就是稚化话题。稚化话题即文章选材立意肤浅,显得较为幼稚,“小儿科”。同样是话题作文《合作》,有的同学就写办黑板报啦,篮球比赛啦,一次实验操作啦等,但深度却一般,很难打动人;而有篇习作却写教育局领导来学校检查工作,学校要求学生“合作”,现场作秀,以获得好评,学生说出了心里话,并且从心底呼喊出:我们不需要虚伪的合作。这篇文章不仅新颖别致,而且立意也耐人寻味,促人深思。与前面的文章简直有霄壤之别。
如何写好作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只要我们能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生活,用一颗火热的心去体验生活,我们就能发现作文的“源头活水”,就会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若我们再精心甄选一下,我们就能让人发出“亏他想得出来”的赞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从而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佳作来。
张兴松,教师,现居江苏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