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之我见

2014-07-25 13:05文/庄园
新课程·中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问题

文/庄园

摘 要:医学院校为迎接就业挑战相继开设非医专业,就业情况不理想。通过对非医毕业生心理现状的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以良好的心态顺利就业。

关键词:非医学专业;就业心理;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医学院校也随之招收非医学专业,且人数逐年增加。作为云南省唯一一家医学类本科独立院校,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于2009年陆续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医学英语等非医学专业。相对医学专业,我校非医学专业创办时间短,学生就业能力弱,就业心理压力大。如何有效缓解其就业心理压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成为我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下面就以我校为例,简要分析一下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我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

大学生就业心理,指毕业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以及寻求职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它贯穿于整个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良的就业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毕业生的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

目前,我校许多非医专业毕业生职业准备不充分,就业、择业时产生诸多不良的就业心理。因此,我们应客观分析其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从而有效避免其不良心理的产生。

1.职业角色定位模糊

角色定位,指在一定系统环境下,在一个组合中拥有相对不可代替性的定位。当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他的角色将从一名大学生转变为社会中的某个特定的职业人。从我校目前情况来看,多数非医专业的毕业生职业角色认知较模糊,职业心理定位及职业意识不健全。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不了解自己想从事职业的性质和内容。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定位。导致择业盲从,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见。比如,和自己要好的同学专业是临床医学,因此自己也将就业方向定位为医院或医疗机构,忽视了所学专业的特点及方向,没有从职业发展与个人前途考虑,导致就业渠道过窄。

2.不能正确进行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我校部分非医专业毕业生,自我认知不准确,要么过高估计自己,择业时对工作性质、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及工资福利等要求甚高,择业条件过于苛刻,就业目标定位在事业单位、公务员或公办医疗机构等方向,而对于其他性质的企业或公司,则不屑一顾,在无形中失去了许多就业机会,造成自己就业渠道窄,就业情况不佳。

学生择业的另一种误区即过低评价自己,对自己的综合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参与竞争。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盲目地自我抱怨,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从而影响就业。

二、应对策略

1.学生方面

(1)准确自我定位,合理确定职业规划

就择业而言,自我评价是择业意识从“想干什么”转到“能干什么”的过程。非医学专业学生进校后应对未来的职业进行合理规划,为将来希望或热衷从事的职业全面充实和武装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通过自我探索的方法了解自己是否愿意、是否适合就读专业的工作;是否具有相应能力对所学的专业技能、爱好特长、优势劣势等进行全面把握。同时,学会在择业中不断调整期望值,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需求,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办法,逐渐找准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努力,最终实现就业。

(2)及时调整心态来应对外界的挑战

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应适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根据自己心态的实际情况,选择诸如自我静思法、自我转化法、自我适度宣泄法及理性情绪法等来调整心态,重新建立心理平衡。通过对择业中出现的不良心态分析,发现平时不易察觉的人格缺陷,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顺利就业。

2.学校方面

(1)开展就业心理咨询与服务

就业指导部门应将就业心理咨询纳入日常就业工作中来,通过开展心理就业咨询,加强就业的心理指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从而顺利就业。

(2)制订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学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应针对非医类学生制订更加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它更加职业化和专家化,通过有的放矢地指导,使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更加合理地制订自己的就业目标,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自身价值,更加科学、合理地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加大对用人单位的宣传力度

针对目前有部分招聘单位对非医学专业不了解,我校应加大对非医学专业的宣传力度。例如,在学校招聘会时向用人单位发放非医学专业介绍的小册子,让单位深入了解专业详细信息。同时,学校就业部门还应主动加强与招聘单位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前往用人单位进行拜访或电话访谈等,向他们推介非医学专业毕业生,或直接邀请企业或单位负责人前来学校召开宣讲会或企业文化讲座,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通过上述方式,有力增进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与了解,切实拓宽非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李茂祝.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对策思考[J].南方论坛,2011.

编辑 鲁翠红

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问题
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高校辅导员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