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老,出自《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写顽皮好动的孙悟空欲求长生之道,对众猴说:“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于是“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 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中也载有:“那太子,你舍了国家,从那国师王菩萨,修的是什么长生不老之术?只好收捕淮河水怪”。长生:永生。长生不老,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如《太上纯阳真经》载有“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解放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35岁左右。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的寿命也在逐渐延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青年,65岁到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岁到90岁算正式老年人。按照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4~ 7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5岁左右)来计算的。
我国山区,空气新鲜,饮水清洁,水果、蔬菜、粮食污染少,故长寿人口多,100岁左右的人很多,调查他(她)们长寿的秘诀都是:精神乐观、坚持劳动、早睡早起、粗茶淡饭。因此,只要我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珍爱健康,长生的目标是可期盼的。
纵观古今,那些真正长寿的人,都有一套可供借鉴的益寿经验,笔者将其趣称为“长寿歌”,摘录几则,供大家欣赏。
清代的乾隆皇帝可称得上是帝王中的寿星佬,他活了83岁,皇帝位坐了60余年,他生前自编了一套42字的“养生长寿语”,至今仍被人们效仿: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腿常支、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肚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后人在此基础上增补为“养生十六宜”,即发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齿宜常叩;舌宜舔腭;津宜常咽;腹宜常摩;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皮肤宜常干浴;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谷道宜常撮;大小便宜闭口勿言。
魏晋时的《三叟长寿歌》也有记载:“昔有行路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除苗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三叟前致辞,内中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复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清代杰出的农学家扬琛,一直活到99岁,在他98岁高龄时,还在进行农作物耕种研究,他的养生之道是30个字的“长寿诀”:心常静,骨力劲;胸怀开,筋骸硬;脊梁直,肠胃净;耳目清,神根定;腰腿健,精魄正。
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一生虽历经坎坷,仍寿达百岁之多,他自有一套“长寿三字经”:风光好,夜寂早;早餐好,晚餐少;读读书,看看报;常笑笑,莫烦恼;勤为福,恒常要;忙到老,寿到老。
在号称“长寿之国”的日本,也有许多长寿歌,但最为流行的要数“长寿十句歌”:少肉多菜;少糖多果;少烦多眠;少衣多浴;少言多行;少盐多醋;少食多嚼;少怒多笑;少欲多施,少车多步。国内一些养生专家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四句:少烟多菜;少酒多水;少停多动;少药多练。
近年来,众多养生专家对诸多长寿歌进行了概括,也对众多长寿老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起居规律,家庭环境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其共性进行了提炼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一首新的“养生长寿四字歌”: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季节变换,及时更衣;
烟酒嗜好,应当禁忌;
选用补品,因人而异;
节制大荤,素食为宜;
食不偏爱,搭配合理;
饭后散步,坚持有利;
襟怀坦荡,长寿无疑。
胡献国 主任医师
湖北省知名中医,宜昌市管优秀专家,现任宜昌远安中医院党支部书记。
从医以来,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中医学术文章百余件,出版中医著作60余部,获科研成果奖5项。代表作有《中医药典故与传说》、《医说成语》、《看红楼说中医》、《〈本草纲目〉中的粥疗方》、《百病自诊自疗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