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情绪:谁“惹”你生气了?

2014-07-25 03:40郑鑫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功课生气家人

郑鑫

生活场景

丈夫出门前怎么也找不到上班要用的合同,马上就得出门了,他急得翻箱倒柜,头上直冒汗。看到他这个样子,妻子也跟着急起来:“你的东西,天天这放那放,这下好了吧,早就跟你说过,直接把它放包里,你就不听!”边说也跟着找起来。夫妇俩忙着找合同,一旁2岁的儿子不干了,闹着要让妈妈抱,可妻子哪有心思抱他,搪塞道:“你等会儿,妈这儿忙着呢?”看到妈妈的表情,小家伙闹得更凶了,追着妈妈,“抱抱”、“抱抱”,“你呀,越忙越添乱,你就不能老实一会儿!”

类似的情景家家都在上演,而且演出的频率可能还挺高。这不是很正常的生活场景吗?有什么不对劲吗?是呀,乍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对劲,大清早的忙碌、焦急、烦躁恐怕是每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常态。可能就是习以为常了,我们才觉得没什么不对劲。

都说情绪是可以传染的,不管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丢到一家人身上,都可能会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一时激起阵阵涟漪。可为什么起涟漪,多数人并不知晓。我们的情绪不只会左右自己,还会左右他人,尤其是跟我们最亲近的人。

这是因为家人之间往往都会共情,当我们用心体会家人感受的时候,我们也被他的情绪带动了,一个人的兴奋加上另一个人等于更兴奋,一个人的焦躁加上另一个人等于更焦躁。问题就在于,我们常常把别人的情绪当成自己的情绪,将它直接复制给我们。

为什么会复制家人的情绪

有句话叫感同身受,家人之间就是这样,一个家庭成员处于痛苦焦灼之中,家人一定更明白他的苦,他的烦。但明白是一回事儿,把家人的情绪复制到自己身上又是另一回事。

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家人之间向来不分你的我的,家是我们共同的,财产是共同的,连情绪也是共同的。我们无意批判这种观念,但如果情绪是共通的,那么我们就会不自主地将自己心情的好坏交到别人手上,就像身体是我们的,本应该由我们自己照料,我们却将它推给别人,那么别人照料得好还罢,照料不好必定心生怨气。“都是你的错”、“你为什么让我生气”,我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是别人“惹”我们生气,其实是我们习惯把自己的情绪交托给别人,让别人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让别人的情绪掌控、操纵我们,就像提线木偶。

打个比方,如果孩子想要吃颗糖果,而你此时正忙,没时间也不想给他拿糖果,那么就会想当然的认为:“这孩子真讨厌,没看见我正忙呢?吃什么吃,一边玩去”。很明显,你不仅没有看到孩子的渴望,甚至让孩子对你的情绪负责,是这小子惹我生气的。

我们一直认为是大人在照顾小孩,可是照此情形,多半是小孩在照顾大人。而事实上你不可以将自己的不高兴推托到孩子身上,是你没有耐心、没有时间正确回应孩子,造成两个人都被不好的情绪包裹。

在一个家庭里,妻子要求丈夫保管她的情绪;丈夫要求孩子保管他的情绪,一家人的情绪拧成一股绳,那就再也看不清哪个是自己的情绪,也无法从家人的情绪中脱身,同时无法学习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厘清情绪: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

当某位家庭成员情绪引爆,我们完全可以照见并理解他的情绪,但不受他情绪影响。在我们接收到一个情绪表达时,可以照见别人的情绪,自己生不生气,完全在于自己。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既接纳别人的情绪冲动,又不让自己头脑发热,而是冷静地看待别人的情绪,帮助别人舒解。

我们之所以愿意把自己的情绪交给别人,是因为那样可以推卸责任——不是我的错,是你的错。当我们把责任扣到别人头上,我们自己就轻松了吗?其实没有,我们这样做,接下来的情况只会更糟。

我们时时刻刻在与别人做着情绪的互动,在这里面,需要做两个功课。

一个是那是他的情绪不是我的。把与他人纠结在一起的情绪分开,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旁观者的位置,有利于我们真正观照到别人的感受。我们为什么不会受路人甲、路人乙的情绪传染,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自觉到那个情绪是他们的,不是我的。

另一个功课是,在我们与别人发生情绪冲突时,先要对内观照,不是把责任推向别人。我们与他人的关系,都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投射:心情不好的时候,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心情愉悦时,能很容易容忍别人的过错;我们担心时,会看到担心的事发生,我们计较时,也会更容易觉得别人小气。

所以,在与他人的情感纠葛中,我们一定要负主要责任,化解情绪的源头也一定是我们自己,而不是指望别人来哄,或者别人改变。

做好这两个功课,我们便能厘清哪些情绪是自己的,哪些情绪是别人的,从而找到从情绪中脱身的正确途径。

让情绪流动起来

讨厌坏情绪,是因为它带给我们不好的感受,不管是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当它来时,我们会下意识地阻挡、拒绝。就像来到一间漆黑的房子,我们第一反应是想离开,这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即使不逃离,由于特定的情形(比如我们正在忙一件事或者必须得保持某种状态),我们也会不自觉想掩饰它,或者找方式转移。

而事实上,只要是情绪就永远没有被隐藏的可能,你不接受,不证明它不存在,除非你允许它存在——好吧,我知道你这会儿心情糟透了,我可以帮上你什么;妈妈知道你想吃糖,你可不可以等妈妈把这收拾一下,再给你拿;我现在很生气,我得出去透透气,我需要静一静。

当我们试着接纳情绪,由情绪所引起的精神紧张、胸闷、呼吸急促等等表现,就会立即停止。丈夫因为妻子的镇定,自己变得不那么焦躁;孩子因为妈妈了解到他的需求,而耐心等待;自己因为暂时跟情境隔离,而更理性。

情绪本身并不伤人,它会升起,也会消失,是个自然流动的过程。只有情绪的天然流动被不断阻塞,才会固结在心里形成创伤,或是给别人带来伤害。比如父母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把各种冲突说成是孩子的错,甚至禁止孩子表达情绪,造成孩子意识和潜意识的分裂,这是易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的典型做法。

与阻碍、回避情绪类似的做法是,分析、评判情绪,试图找出情绪的根源,并化解它,其实这样做是对念起念,更不容易从情绪中走出来。当情绪来时,看到它就可以了,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把关注点放到自己的身体感觉上,抑或是去做点事,只要找对方法,与情绪暂时隔离开,你会发现,在情绪升起时,你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而不是一味陷在里面。

猜你喜欢
功课生气家人
有思想的评课:做足四项功课
我国古代女子出嫁之前的功课
我本想把功课做完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人生有门功课叫不辜负自己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生气汤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