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强
【摘要】本文在分析新时期中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教育的几点原则、策略和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创新教育物理教学实践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57-01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也就是知识经济竞争的世纪。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技术创新的竞争、知识创新的竞争和创新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发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不仅在科技上要创新,在文化上、管理上也都要创新,不能墨守成规。惟有不断地创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下一世纪走上一条迎头赶上先进的独特的道路。物理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而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人为物理教学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教学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时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显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新型人才的,作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必须改革,特别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突出培养三种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操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依靠以上三种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细化分解为以下八种能力:
⒈培养观察能力
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学生学会、学活物理知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无论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都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这样,使学生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⒉培养注意能力
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指导学生培养并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较长的兴奋状态,同时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⒊培养记忆能力
记忆力的强弱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还在记忆方法的指导方面下了功夫。比如,某一章节学完以后,指导学生采用“列表法”、“树状分支法”等,对所涉及的知识予以梳理归类,既一目了然,便于对照,又培养了记忆力。
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因此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都安排学生去做,不仅如此,而且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实验操作,如说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⒌培养快速获取所需信息能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理资料层出不穷。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读书目”、“读目录”等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你所需要的有关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⒍培养积累资料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能力。首先教育引导学生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材料、信息都注意积累,最终“厚积而薄发”;其次,指导学生利用剪报、摘录等方法,把资料分门别类。第三,我自己也带头积累资料。这样,各种知识的积累既培养了积累资料的能力,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⒎培养发问能力
创造教育的倡导者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而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有时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能够造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确确实实的培养。
⒏培养讨论能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差异很大。对于物理学科中的问题,我通过讨论课让学生各抒己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认识更加完善,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讨论时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本“创新”,而这种“新”仅仅是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这种创造力就应是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并自己总结出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将以上一些策略运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后劲足。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在一些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可见“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上,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人才辈出,巍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承绪等主编《比较教育》(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谓中编著的《实用创造力开发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3]百良编著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元骧编著《探索综合创造之路》,陕西师大出版社,2004
德锈编著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国材编著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实证与实践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