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和原子核”教学中的几个明确

2014-07-25 16:54拓世焱
关键词:原子核能级光子

拓世焱

【摘要】高中物理“原子和原子核”是相对独立的章节,是物理科学的前沿。由于教材没有深入讲解,以致学生产生很多疑惑,经常会提到教材中没有明确的问题,针对此现象,我认为在本章教学的过程应该做到几个明确。

【关键词】明确原子结构原子核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44-01

一、“原子结构”教学中的几个明确

近代物理所讲述的原子结构主要汤姆生的枣糕式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和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这三者都有其实际意义和局限性。暂且,我们不讨论哪种观点更完善,而讨论怎样理解其内容,学生对前二者是比较容易理解,但对玻尔模型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里提出几点必须明确的问题。

1.原子的跃迁与电子的跃迁的关系

原子中电子处于不同的轨道时对应原子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对应不同的能量,电子从一个轨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能级。原子在能级间跃迁通过电子在轨道间跃迁实现;电子在轨道间的跃迁会引起原子在能级间跃迁,二者是不可分割。

2.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跃迁的不同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但是如果容器盛有大量的氢原子,这些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了。

3.跃迁与电离区别

根据玻尔理论,当原子从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迁时,必须吸收光子才能实现。相反,当原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必须辐射光子才能实现,不管是吸收还是辐射光子,其光子的能量都必须等于这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欲想把处于某一定态的原子的电子电离出去,就需要给原子一定的能量。如使氢原子从n=1的基态上升到n=∞的状态,这个能量的大小至少为13.6eV。大于13.6eV也可以被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后电子具有一定初动能。

4.间接跃迁与直接跃迁不同

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有时可能是直接跃迁,有时可能是间接跃迁。两种情况下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频率可能不同。

5.入射光子与入射电子区别

若是在光子的激发下引起原子的跃迁,则要求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原子的某两个能级差;若是在电子的碰撞下引起原子的跃迁,则要求电子的能量必须大于或等于原子的某两个能级差,两种情况有所不同,要引起注意。

二、“原子核”教学中的几个明确

1.“核衰变”和“核反应”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核衰变”和“核反应”这两个概念使用是比较混乱的,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在高中不刻意追求概念的严格性,两者不作区分是可以的。实际上这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互换使用。从二者定义来区别:衰变是指某些元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自发地发出射线,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而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在其它粒子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可见,“核衰变”和“核反应”这两个概念所反应的思维对象是“原子核的变化”,两者从原子核变化所需条件不同来区别二者的关系为:

原子核变化 核衰变(原子核的自发变化)核反应(原子核的受激变化)

2.原子核跃迁放出的光线和原子跃迁放出的光线有何区别

当原子核发生α或β衰变时,生成的子核往往处于激发态,原子核由高激发态向低激发态或基态跃迁时要发射光子。由于核能级间隔比原子能级间隔大得多,所以发出的光子能量很高,可达几十千电子伏甚至几十兆电子伏,称它们为γ光子或γ射线,这些光子能量远远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即γ射线是人眼看不到的。

当原子吸收一定能量后,会处于激发态,在由高激发态向低激发态或甚至基态跃迁时,要发射光子,这些光有的是可见光,有的不是可见光,但其光子的能量远小于核能级间隔。如氢原子从n=6或n=5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产生紫光,从n=6能级跃迁到n=1能级将产生紫外线,电离能只有13.6eV。

3.质能方程与核反应前后总质量、总能量守恒是否矛盾

质能方程△mc2=△E中,△m表示反应前后核子的静止质量之差(而不是运动质量之差),△E表示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净能量。以下列反应为例:

■■Li+■■H=■■He+■■He。

用m1、m2表示 ■■Li和■■H静止质量,m3表示■■He的静止质量,E1表示入射核子■■H的动能,E2表示生成两个■■He的总动能,若 反应前是静止的,则

M1c2+m2c2+E1=2m3c2+E2,

转化成:(m1+m2-2m3)c2=E2-E1

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质量m和它的静止质量m0关系为:m=■ ,由此可知,物质的质量和物体的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核反应中必须加以考虑。放热的核反应前后,静止质量减少(即发生质量亏损),总动能增加,增加的总动能即为△E,即静止质量△m所蕴含的能量为△E。因此,核反应前后静止质量不守恒,但运动质量总和保持不变,并且与质量相联系的总能量也不变。

4.核反应为什么不考虑核外电子的影响

当用一定能量的入射核子去轰击原子核时,由于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原子核的变化,这个过程称为核反应。在学习核反应的没有提及核外电子的影响,而把原子核看作是自由的,这是因为原子的电子与原子核间结合能很小,惰性气体的电离能最大,但也不超过25eV,而入射粒子的能量高达百万电子伏。另外,电子质量非常小,入射粒子即使与电子碰撞,也像子弹碰到尘埃一样,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原子直径数量级10-10 m,而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这说明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因此,在发生核反应时,把原子核看作是自由的,不必考虑核外电子的影响。

5.α粒子的散射与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生核反应有何区别

1909年-1911年,卢瑟福用放射源放射出的α粒子照射金箔,得到如下实验结果:(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2)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偏转角几乎达到180°。这说明α粒子受到一个质量较大、集中有正电荷的库仑力的作用。1906年冬,卢瑟福认识到α粒子在某一临界速度以上时才能打入原子内部。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核力,核力的作用范围(力程)是非常小的,由其它的散射实验可得出两核子只在距离10-15m左右时才有核力的相互作用,距离再增大,核力立即消失。而上述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与靶核的距离大于10-14m,这时α粒子并未受到靶核的吸引,仍然是被库仑斥力散射开去。而用能量足够高的α粒子轰击氮核所发生的核反应,是入射核与靶核距离小到核力起作用的范围,这时的相互作用是核力,核力比电磁力要大100倍。

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发现、创新,用我们的慧眼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我们的思维击穿它,用我们双手描绘它,用我们的口舌传播它,让我们的学生掌握它。让我们勇敢面对困难,经受挑战,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师》2005年01期《原子核教学中的几个明确》作者闫奎福

[2]《物理教师》2005年03期《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

[3]《中学教学全解》总主编薛金星 高三物理《近代物理初步》

猜你喜欢
原子核能级光子
“拼、抢、快、优”,展现钱塘“高能级”担当
《光子学报》征稿简则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纠缠Ξ-型三能级原子与纠缠腔场相互作用熵的纠缠演化
关于原子核结构的讨论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在光子带隙中原子的自发衰减
中医医院能级护士培训及能级划分的探讨
光子晶体在兼容隐身中的应用概述
多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中与Glauber-Lachs态相互作用原子的熵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