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4-07-25 05:25:23张俏
大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思政大学生

张俏

[摘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当前,由于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应该以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视角,通过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审视,提出微时代视野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以期对促进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有所裨益。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26-02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给予了较高的重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在目标定位及方式方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过于陈旧。因此, “为适应时代发展,增强教育成效,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与方法上需要寻找新的载体与突破口。 [1]

一、微时代视野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模式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学生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而高校传统的教育手段显然并未能与大众文化的特点相结合。在微时代背景下,利用“微”技术手段,有利于开拓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模式,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转向立体化的全面教育模式,开拓理想信念教育的视野,并把更丰富的文化元素纳入到理想教育的素材之中,进一步拓宽教育思路。

(二)有利于传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

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及时性、快速性。微博的出现,让高校大学生有了更多话语权。微博以简短而有效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高校学生。它的出现削弱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使得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布微博的方式影响他人对于某一件事的看法。微博的出现同样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者。它的出现为开拓网络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载体,有利于思政工作者通过微博等技术手段来传播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学习热情

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的出现,90后迅速降低了对博客的关注度。究其原因是微博由于字数的限制使得用户能用更简单随意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必考虑行为的思维逻辑,大大降低了交流讨论的门槛。而“微媒体”的“迷你式”的传播更是提升了90后大学生的交流兴趣,这使得理想信念教育有了非常有效的宣传途径。

二、微时代视野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理想信念的高层引领。”[2]由于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具有局限性、滞后性,导致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一)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具有局限性

现代大学校园多采用开放式格局,学生与外界社会往来频繁,各种娱乐项目层出不穷,外界吸引力不断与校内教育争夺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以往的校园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往往缺乏吸引力,在争夺学生关注方面稍逊一筹。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如果理想信念教育放弃网络这块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那么很多努力将很容易流于形式。“微时代”背景下的“微方式”不仅仅是教育途径和教育样式的变化,这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会促使思政教育工作者转变工作思路,拓宽教育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优势和教育资源。

(二)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具有滞后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逐步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民主政治建设的快速推进,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信心,同时亦导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朝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有所增强,加大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3]在世俗化、功利化的影响下,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正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要从现代化的视角,分析理想信念教育面对的新问题,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原到人本前提,即从人的精神属性和人的精神生活出发,关注现代性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研究价值认同与利益认同的关系,进而走出理想信念教育偏离现实、偏离个体需要的传统困境。

(三)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痕迹过于明显

我国的理想信念教育一直以来走的是“为了教育而教育”的思路,说教痕迹明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难以体现。一旦这种环境改变,外界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断,被教育者就会陷入无师可拜、无“书”可学的尴尬境地。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理想信念教育很难收到稳定的成果。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他们更注重将教育生活化,很少有专门的活动来进行专门教育,而是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切活动必备的元素,融入生活的各个层面。

(四)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方式脱离实际

当前,大学生的叛逆心依旧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这给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于叛逆期的大学生不喜欢接受外界的主动教育,而喜欢自己主导做决定,互联网正符合他们获取信息的心理要求。简单的几句话、一小段话却能在大学生的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正和微博的传播的方式非常相似。如果理想信念教育以“微博式”的方式开展,必定能与大学生的心理同步,并获得大学生的认同。

三、微时代视野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智能手机是微时代的重要传播工具。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可以根据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有目的地进行相关信息的传输。“微方式”具有传播快、成本低、交流方式新颖、涵盖生活面广、接受度高等特点。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立体化的“微教育”,既弱化了教育中出现的目的性过于明显的弊病,同时又能在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目前,比较流行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微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微博

微博是“微时代”到来的主要表现形式。微博以发布范围广、更新速度快、信息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吸引着大学生。同时,微博涵盖的信息量大,发表、评论限制较少,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广阔的互动空间以及广泛的交际圈。但同时由于信息发布的自由性以及表达的缺失等问题,微博也会对大学生造成理解和判断上的误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取长补短,合理利用和选择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 适时关注大学生的微博信息,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充分利用微博的交流互动性,使教育主体及教育客体时时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积极发展和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

(二)微信

微信是通讯媒体的新生力量,它以其独特的“语音对讲”、“手机群聊”、“LOMO滤镜”等方法获得大部分90后学生的青睐。文字与语言的“混搭”,使得用户拥有更多创造的空间。在微信群中,不仅可以将资源迅速共享到大家的手机中,还能通过语言评论或者文字评论的方式让互动变得更具有乐趣。同时这种方式大大节约了教育所需成本,构成“微时代”立体化“微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使得90后大学生具有更多选择。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每一所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每一位辅导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MSN、QQ等通讯软件

在互联网Web2.0模式的影响下,以QQ群、MSN网站、微博客等为主的网络新媒体具有普及面广、便于交流等特点。在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下,高校辅导员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与之进行同等身份的交流,并细化至网络活动的宏、微观领域,从而从各种信息中掌握舆论动向,把握传播信息的规律 ,并在新媒体中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以将现有的网络资源整理利用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应当改变方式。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从传授知识向传授方法上转变。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大多具有被动性,而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是通过一名教师、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借助当前流行的媒体通讯技术。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积极融入微时代这一大背景之下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费兰兰.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3(2):105.

[2]祖嘉合.试论“90 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J].教学与研究,2011(4):10.

[3]姜华.新时代境遇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态势与应对[J].中国高教研究,2013(4):67.

[4]夏雨.关于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5):27.

[责任编辑:陈明]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思政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