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
【摘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要改善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消除城乡中小学教育的两极化,加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保障。通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实现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的目标。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8-01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和中央、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长期坚持并逐步完善的重点工作,以办好学校、保障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缩小与其他学校间办学水平差距,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公平,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要求。
其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悬殊问题,要尽量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群体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目前,这些差距的表现主要有三:(1)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全国基础教育质量不平衡。(2)城市乃至乡镇中小学趋于两极分化,导致“择校生”现象愈演愈烈。(3)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保障不足。
十堰市第十八中学是张湾区的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位于花果方山路82号,校门紧靠老白路,与东汽四八厂、四九厂、五九厂紧密相邻,学校主要服务于花果街办、柏林镇辖区。
下面就根据以上问题来探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标准化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1.学校校舍、场地、宿舍、食堂均达到标准化要求,建有200米环形跑道,3个篮球场、12个乒乓球台,供学生体育课及日常活动使用。
2.改建学校大门,亮化学校,提升学校门卫安全硬件设施,提高安保水平。
3.学校近年从各个渠道筹措资金建起了标准化多媒体教室2个,计算机教室1个,去年暑假又投入数百万资金建起了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各1个,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功能投影仪,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大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品牌学校
(一)搭设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不断增压,夯实教学基本功。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希望所在,所以必须苦练教学基本功,积极进行小课题研究,上好一次教学研讨课。学校将优先推荐他们参加各级各类学校的业务培训进修,并且从优秀的青年教师中推荐各级各类的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
我校骨干教师在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本学期将继续加大培养名师进程,让更多教师得到成长和发展,充分发挥名师效益,以推动学校的发展与时俱进。培养形式主要为帮带结对,提供展示平台,扩大交流机会,不断反思和总结。
(二)加强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1.加强年级组和教研组管理。教研活动重在平常开展,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做好校本培训,加强集体备课,要在课堂教学经常面临的问题上加强研究。做到有计划、有记载、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每次活动做到定主题、定主讲、定时间、定地点、内容形成专题化、系列化。做好资料积累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力求形成特色。
2.健全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分管教学校长及教务处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要认真记好听课笔记,课后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严禁不听课而随意抄袭听课笔记现象。此项工作纳入岗位考核。
(三)强化德育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正师德、清教风”活动为抓手,倡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2.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培训,促进班主任专业化进程,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3.完善《班级量化评价办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工作。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开展工作。 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随机检查、指导和沟通,不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4.以“争创阳光少年”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彰显个性的平台。
以新《中学生守则》、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争创阳光少年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实际,继续开展“文明之星”“阳光少年”的评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本学期开始,在学生中开展三大习惯养成教育,一是主动打招呼的习惯;二是主动讲卫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三是主动学习,搞好自学的习惯。做到学生自愿参加、家校联合教育,做到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总结评比,以此为基础,以一带十,全面开展逐步养成语言、行为、思维三大类的各种良好习惯,以此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三、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保障不足的问题
首先我校在学籍管理方面放宽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随时插班,随时转学。 其次,在资源配备方面应优化资源配置,将富余教育资源优先租赁给民工子弟学校办学。 最后,设立就学帮扶基金、助学金、奖学金,减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建立“社会资助体系”。对于外来子女教育费用问题,除了政府尽职尽责外,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可建立专门的外来人口子女教育的“社会资助体系”,资助家庭困难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就学,多方共同来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目前,对于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及各界教育人士都在努力探讨并采取措施,这都为了一个目的: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目标,也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它不仅指出了今后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进入普及后时代的发展方向,而且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教育的公平。相信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在管理制度的完善下,在师资的改善下,我们中国的教育一定会实现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