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汉语文学

2014-07-25 04:51:08赵英雄
关键词:浪漫主义汉语文学

赵英雄

【摘要】汉语文学有着中国汉语文学与世界汉语文学的概念构成,能够体现出汉语文学作为一种语种文学的超越性,超越了民族、文化以及国别。但是汉语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世界文学之间的联系又一直都存在一些困惑。汉语文学的发展表现出来一种“渐行渐远”的趋势,本文对汉语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众多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对汉语文学的理解。

【关键词】汉语文学发展渐行渐远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0-02

从现代文学革命开始之后,汉语文学的发展就是在西方现代化历史背景下进行变革的,白话文学观念的出现,新的主题、语言形式、文学功能等方面的改变,都受到了西方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影响,汉语文学的发展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关于上个世界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间的汉语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联系,也存在着含糊不清的关系。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本文对汉语文学发展历程中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汉语文学,指的是通过汉语写作而形成的一种文学形式,汉语文学凸显了三个构成层面,即民族文学、国别文学以及语种文学。汉语文学在获得这三大命名的过程中,也失去了汉语文学这个共同的命名。不仅对汉语文学的多元化的内涵是一种误读,也阻碍了有关于汉语文学的各种发展。使得汉语文学在民族、国别以及语种文学三个方向上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打击。从汉语文学的发展角度来看,汉民族文学是汉语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汉民族文学是汉民族文化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形成的,汉民族文学不仅能够对汉民族文化的内涵进行表达,还奠定了汉语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文学包含了我国的很多民族,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的各个民族文学的一种集合,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程度上汉民族文学可以代表中国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民族文学之间是互补的关系,汉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汉字,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语言文字,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汉语文学就是汉语文字的艺术表现。汉语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中国文学的语言表达功能。我国文学的发展,与汉民族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汉民族文学和汉语常常也被人等同于中国文学与中国语言。近年来,随着汉语文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当前很多高校的教育中也开始出现汉语文学专业,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并不是对语言文学的民族性进行强调,而是承对汉语文学的超民族性进行强调,对于汉语写作而言,已经不再仅限于在汉族中传播,也扩散到了其他民族中。汉语文学的发展突破了民族的界限,其内涵已经从单一的汉民族文化转移到多民族文化,汉语文学代表的语言表达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文学经历了文革的压制,文学只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工具,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受到苏联文学的影响比较大,在文革之后,中国文学也有走向世界的愿望,希望能够实现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发展。在就是年代,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转向了本土化,转向本土化的文化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而言是一个有效的选择,但这也只是暂时性的。在九十年代出现的一些作品都开始转向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白鹿原》、《废都》、《檀香刑》等,在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价值观上,本土化比较浓厚,对于汉语文学的发展而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上个世界就是年代开始一直到21世纪初,中国文学作品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基本都是本土叙事风格的,从这个视角而言,汉语文学的发展,与世界文学、西方文学之间呈现出一种渐行渐远的态势。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以及世界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白话文学,但是在发展中,不能一味地朝着西方以及世界的方向发展,而应该要有自己的特色,因此中国开始走出本土化的道路,在世界文学的范畴中渐行渐远。

当然,汉语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汉语文学的世界性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汉语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之所以渐行渐远,从一个角度来说,是因为汉语文学为了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地吸取世界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内容,应该要加强对自身文化的一种保持和关注,从而才能在世界文化中立足,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

比如我国七八十年代的很多作家的作品,都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以及个性特征,从世界文学的角度出发来讲,正是由于个性比较鲜明,才偏离了世界文学的轨道,如我国很多现实主义派的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描述比较具体,与西方和世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西方现代文学是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然而中国现代文化则是一种写实的文化,是一种走向现实主义的文化形式,西方的浪漫主义运动会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浪漫主义是一种更深刻的西方现代思想文化运动。西方社会发展中,现代社会以来的文学艺术,根本上都是立足于浪漫主义这个文化基础的,西方文学表现形式中,会利用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绘来反映历史现实,也可以说,西方现代小说是在浪漫主义文化中生长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就汉语文学而言,并没有将浪漫主义艺术形式发展起来,这对于我国的汉语文学而言是一种挑战,文学的变革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实主义成为汉语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主导,因此使得汉语文学的发展与西方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渐行渐远。

我国的汉语文学的发展,不能与西方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方向一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要走出一条特色化道路,汉语文学的主流是为了要建构国家乃至民族都认同的一种现实主义文学。随着我国汉语文学的发展向人生以及现实艺术方向转变,在文学中表现出来的启蒙以及救亡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比较紧张,这种关系上的变化会导致汉语文学与世界文化的根基出现分歧,汉语文学一方面接受了西方和苏俄文化的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我国形势的发展,走着现实主义道路。现实主义在西方文化中只是一种表现手法,一种文学的创作手法。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把现实主义推向了意识形态更高的范畴,旨在对客观唯物主义进行阐释。这也导致我国的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和差异。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汉语文化是一种本土文化,对本土性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映,现实主义在汉语文学中找到了着落。在汉语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因为时代发生了变化,更是因为现代以来,我国的文化一直都在找寻一种特色化的道路,是一条与西方文化不同的道路。我国的汉语文学也只能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才能合乎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与西方的浪漫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相比较而言,是两种不同进向的文学形式。如果按照西方现代文学的标准来看待汉语文学,可以看出文学之中的意识特质的差异,我国当代的小说比较擅长于对客观历史进行描述,而西方现代小说则擅长于对内在的心理叙事进行描述,比如我国现代文学中很多作品都可以看出本土化的特征,如《生死疲劳》、《蛙》、《你在高原》、《秦腔》、《圣天门外》、《平原》等,这些作品中都对乡土中国进行了有效的描绘。

当然,我国的汉语文学的发展,也希望能够融入到世界文学中去,但是汉语文学的发展,不能完全地对历史叙事体制进行依赖,不能完全模仿西方文学的浪漫主义文学,而应该在自身的道路中,以自身的感悟来完成汉语文学的超越。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汉语文化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对乡土的描绘比较深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文化进行了内在的领悟,是达到了一种境界的领悟。比如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中,利用转折、对哭丧的回望、对历史的变革的叙述,展现给读者的是一种社会的变迁,而这种变迁,则更具有历史意义。现代汉语文学的发展,不能离开本土,但也不能融入到西方的浪漫主义中,只能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促进汉语文学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

汉语文学是世界的文学,也是中国的文学,汉语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汉字,而汉字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形式,汉语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影响,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征,比如现代文学中出现的写实文学,对于我国的文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汉语文学与西方和世界文化之间展现出来的一种渐行渐远的态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晓明.汉语文学的“逃离”与自觉——兼论新世纪文学的“晚郁风格”[J].当代作家评论,2012(03)

[2]席建彬.走向汉语比较诗学——关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诗性品质的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3]郝明工.世界汉语文学?还是“世界华文文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汉语文学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中华诗词(2022年1期)2022-12-31 05:40:44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艺术启蒙(2022年6期)2022-06-22 06:48:48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西班牙浪漫主义的狂想
艺术启蒙(2022年3期)2022-03-24 02:35:10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杭州(2015年9期)2015-12-21 02: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