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德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9-01
新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有效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但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在学习比较简单的内容时,后发言的人会不假思索的重复前人的发言浪费了时间;在学习互查性内容时,一人展示,其他人听看,就会使有人产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更甚者有些教师由于分组不太合理、引导点拨不够到位、滥用合作探究讨论等导致课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滋长了一大批惰性的学生。因此,我认为在合作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
怎样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呢?一是注意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人多了容易形成“人浮于事”,滋长个别学生的惰性,一般以4—6人为宜。当然我们在教学中还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合理进行小组合作,如在探讨疑难问题时需4—6人参与,在检查生字词时2人就够了。二是要求小组成员在成绩上要有好中差搭配,在性别、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学生,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减小组与组之间的差距。三是注意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特别是小组长、小老师的选拔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充分发挥小组长、小老师的职责
小组建立之后,首先要开好小组长、小老师会。明确小组长和小老师的职责:带头讨论,组织组员参与讨论,监督组员及时完成预习及各项作业情况并及时做好汇报。其次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小组长和小老师交流、分享经验,商讨办法。由于小组长和小老师的管理能力有强有弱、管理办法和看法也各不相同,通过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同时,在经验交流中,要邀请各科教师共同参与,对小组长和小老师提出的问题,给予引导,给他们排忧解难;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各科教师要及时采纳,并予以推广。
在讨论参与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要求每个任课教师要有一双慧眼,细心地观察,及时地处理、解决每一个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往往是针对学生个人、而非学习小组。如哪个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哪个同学上来做一做等。在学生回答正确后往往会说:“他真棒”等鼓励性的语言,殊不知,这样做没有将学生本人的学习成绩很好的与小组联系在一起,长此以往,会使个人和小组脱离关系,甚至有些心胸狭隘的学生会产生嫉妒之心,搞不团结、不合作等,这样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行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评价机制:
一是要让每个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时,既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又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更重要的是培养每个人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小集体荣辱观。即只有在小组所有成员都学会所教内容时,才能奖励学生。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面对学习小组进行提问、评价和奖励。如果小组达到预定的目标,那么小组就可以得到认可或其它形式的小组奖励,而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成员的个人学习,每个学生通过提高自己的成绩来对它们的小组作出贡献。这样做就激发了每个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其爱学、爱参与,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评价,小组合作的基础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展示、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把讲解权下放到小组中去。这样教师不仅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分层,还要根据内容分层评价。如讲基础题的同学语言表达流利,声音洪亮就可以了;讲中等题的学生就要求讲出前因后果;讲有一定难度题时,除达到上述两个要求之外,学生讲解的过程要具有逻辑性,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这样分层讲解,分层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想展示自己。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优生会更优,差一点的学生会慢慢变强。
三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评价要及时,最好是一周公布一次。在总结过程中,获得优秀的小组介绍自己的经验,落后的小组找差距,必要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和惩罚,各组之间学习互补。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既实现个人目标又达成集体目标。
四、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自主教育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不少教师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课堂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课堂教学仍然按教师事先设好的程序进行,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而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和竞争。只有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自然就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才会把学习当作乐事。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以生为本,把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转变为学生的学,并让他们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学生的思维潜能必将不断被开发,学习成绩也必将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