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 灏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一句妇幼皆知的歇后语;周文王访贤灭纣的历史,有一段耳熟能详的神奇故事。但却鲜有人知,故事就发生在关中西部渭水之滨的伐鱼河上。更少有人知,这条伐鱼河历史上并不叫伐鱼河,而是著名的姜太公钓鱼的“磻溪”。
为什么古磻溪被称为伐鱼河呢?有多种说法,但我比较感兴趣的还是关金虎先生在《宝鸡地名故事》中的说法。相传,元朝初年,蒙古人入主中原,组织人力考察河道水系,绘制地图。当蒙古人来到磻溪河畔时,正值大雨过后,河流湍急,无法过河,他们就拐进了河边的一个村子,找来乡约地保,询问这条河叫什么河?乡约回答:“这条河叫磻溪”。蒙古人又问:“为什么叫磻溪?”乡约再次回答:“这条河是历史上姜太公钓过鱼的地方,自古就叫磻溪。”蒙古人一听这条河有鱼,高兴得不得了,就令当地老百姓给他们送鱼,并且说:“有鱼送鱼,无鱼就拿钱代鱼。我在这地图上给你们记下了。”谁知这位蒙古官员竟是个白字先生,把“代鱼”写成了“伐鱼”,标记在地图上了。就这样以讹传讹,磻溪河就成了伐鱼河,河流下边的村子也就叫成了伐鱼村,而西边距这条河五里平行的河流就变成了磻溪河。
其实,这条河出名,并不在于它是叫伐鱼河,还是叫磻溪河,真正让它出名的是姜太公钓鱼的传说。《水经注》记载:“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兹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兹泉。自成渊渚,即《吕氏春秋》所谓太公钓兹泉也,今人谓之丸谷,石壁深高,幽隍邃密,林障秀阻,人迹罕交。东南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至所也。其投竿跽饵,两膝遗迹犹存,是有磻溪之称也。其水清泠神异,北流二十里,注于渭。”郦道元用150字把古磻溪山水石林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太公钓鱼的情景刻画得惟妙惟肖。位于伐鱼河河谷的钓鱼台,为周初名臣姜太公隐居垂钓、周文王访贤与相遇的地方。传说中姜太公当年垂钓跪坐的痕迹犹存,与《水经注》记载相符。
传说是这样的:商朝末年,殷纣王荒淫无度,残暴腐败,农业衰弱,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就在这个时候,周部落在渭水流域日渐强大起来,古公儃父率族人迁居岐山周原,并在那里建城筑宫,设置官吏,逐渐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古公儃父的儿子季历在位时,周的势力已经强大起来。商朝感到周的威胁,就杀害了季历。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继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周文王重视农业,宽厚待人,很受百姓拥护。殷纣王因惧怕周势力强大,曾囚禁周文王,后被周臣子用金钱、玉帛、美女设计救出。周文王回到周原后,决心好好治理国家,推翻商朝暴政。于是,他决心寻访天下名贤,帮他筹划灭商大计。
有一天,有人告诉周文王,在渭水支流磻溪边,常有一个古怪的老头,用直钩钓鱼,鱼钩上不但没有钓饵,而且离水面有三尺多高。他一边钓鱼,一边嘴里还不断地唠叨:“快上钩呀上钩!愿意上钩的快来上钩!”文王觉得奇怪,就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老头并不理睬,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文王听了士兵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可老头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官员回去一说,文王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国之栋梁,必须他亲自前去请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磻溪去请钓者。
这个钓鱼老者就是姜太公,他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汤阴县)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由于不会做买卖,但都亏了本。后来,他隐居在磻溪边钓鱼,就是希望钓上贤明的君王。周文王和姜尚经过交谈,发现姜尚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他认为商朝的天下不会很长久了,应当有贤明的领袖出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能过上舒服的日子。两人相见恨晚,太公见文王诚意邀请,就爽快地答应辅佐文王治理国家,一同乘车返回了周原。
姜太公果然是栋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先后打败了大戎、密须等部族,征服了嗜、阁等小国,吞并了从属于商朝的崇国,在崇国地盘上营建了一个丰城,把都城从周原迁到了丰城。控制了天下的三分之二疆域,东边已逼近殷纣王的都城朝歌。文王去世后,姜太公又辅佐他的儿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继续开拓疆土,征服诸侯国,最终推翻了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穿过仿古式门楼,进得景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乳白色的姜太公大理石雕像矗立正中,只见他昂首挺胸面北而立,身着道袍手握书卷,长须飘胸踌躇满志,两边站满了文臣武将,好一幅仙风道骨、济世救民的威武形象!这里依山傍水,谷深幽静,山水之间,庙殿错落有致,气势恢宏。溪水乱石之中,但见一巨石犹如莲花一般端立,宽约两米,长约两米五,石面平阔。细看世上有两道平行光滑的凹印,传说是姜太公跪在上门钓鱼的痕迹。北侧石壁上镌刻着“孕璜遗璞”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清代宝鸡知县徐文博所书,有太公钓鱼得璜玉之意。巨石下边不远处有一处深潭,潭方丈许,清澈见底。潭边有一六七尺见方的石块,石上有一座四角翘檐的小亭,亭内立有碑石,石壁上刻有“钓鱼台”三个红色篆体字,相传这里就是姜太公钓鱼之处。河上有座桥,桥北是唐建明修的姜太公庙和周文王庙,殿堂祠庙随山就势,庙内供有姜太公塑像,还有文王访贤的连环壁画。庙前四颗古柏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传为太公手植,有三人合抱之粗。沿坡道而上,便来到了钓鱼台水库,大坝雄峙,流瀑飞泻,蔚为壮观。山上建有封神宫和万神宫,封神宫里有根据电视剧《封神榜》而设置的36个立体场面,万神宫内则供奉着姜太公所封的三界天仙和365行神祗。
置身磻溪峡谷之中,恍如来到仙界神地,不仅让人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沧桑感,而且处处给人以神秘色彩。据说姜太公出山时已七十多岁,在此之前,他隐居磻溪,“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历史造化人,姜太公是幸运的,他终于钓到了周文王这条大鱼,使自己的济世救民报复得以实现。假如姜太公一生遇不到文王这样的明君,那他也只能隐居深山、独钓一生了。看着太公庙前袅袅香烟,我心中忽然升腾起一种祥兆,感觉太公依然活在山野之间,永存于流水之中。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