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市
温州水电年发电量达2 4亿kWh,相当于每年节约了84万t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00万t,在改善民生和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温州市开展农村水电标准化创建,通过水电文化提炼、打造美丽水电,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水电“从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从重经济效益向重综合效益转变”。2014年年底前完成全市农村水电站标准化达标工作。
桥墩电站印象 陈朴航/摄
近年,农村水电站因面广量大、良莠不齐,“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管理”等诸多问题日益突出。运行时间超过25年的农村水电站就占到了总量的1/4,安全生产的形势日益严峻。2012年,温州市水利局制定印发了《温州市农村水电站标准化创建实施办法(试行)》,围绕“从重建设向重监管,从重经济效益向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两个转变,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水电站标准化建设,并创新性地提出打造“五型电站”,2014年年底前完成全市总装机容量2000kW以上农村水电站标准化达标工作。目前标准化创建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2014年来温州参观交流的省内外同行有900多人次。
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温州市水利局高度重视农村水电站标准化创建工作,在全市水利局长会议上布置该项工作,并将标准化创建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县(市、区)水利局年终考核内容。从资金上保障标准化电站的顺利开展,以年初预算的形式在水利专项资金中安排300多万元标准化创建经费,按照以奖代补形式奖励达标电站。
先行先试,树立标杆。根据农村水电站规模、管理特点等因素,温州市选定了各有特色的6个试点创建电站。随后,创新性地提出安全型、高
效型、创新型、和谐型、秀美型的“五型电站”这一概念,把单纯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到水电企业管理标准化层面。当第一座标准化电站通过验收时,标准化示范电站基本确立,解决了“标准化电站是什么样”的问题,为初期标准化电站创建指明方向。
白水电站全貌 梁滋卉/摄
农村水电站规模不大,普遍存在缺人、缺钱、缺技术的情况,如果只是简单的下发一个安全生产标准化电站达标评级办法,是很难推动这项工作的。对照评分标准,大部分电站都不知道怎么做,只有到现场看过后,有对比才有感性认识。温州选择6座试点电站解决标准化电站是什么样、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1.白水安全生产车间
2.桥墩生产车间
3.永强水电文化教育基地
4.靛青山安全文化园
5.安全警示
6.安全警示
在辖区内形成共识,每个电站必须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才能投产运行。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每个企业必须承担的生产成本,不是因为标准化创建才需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只有形成各电站争创标准化的氛围,才能以点带面推进标准化创建工作。温州以宣传为突破口,形成社会舆论导向,促进各电站积极参与。
1.标识
2.靛青山工具规范化管理
3.台账
4.标识
5.靛青山钥匙统一管理
6.仙居升压站警示标语
标准化电站在安全生产达标的基础上,要在文明生产方面深度开发,这是标准化电站的外在形式,要从细节处着手,因地制宜创建出每个电站的特色,这个在评分标准里是看不到的,但却是标准化电站水平提升的关键。温州以水电文化提炼为特色,使每个电站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
制定手册,指导创建。在试点电站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可用于推广的创建经验,完成了62个制度、36个台账的标准化范本汇编工作,形成拥有155个节点的系统图,建立起农村水电站标准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管理完善电站运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标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完成安全生产流程再造,从而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无死角、制度化”。
互看互学,行业自治。为充分发挥水电行业自我管理作用,温州市水利局委托市水电行业协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定期督察,评级验收;专门建立标准化创建QQ群,把各个电站好的做法进行分享和推广,牵头促成统一采购施工材料、标志标牌、施工队伍等,降低创建成本。
文化引领,全员参与。深度挖掘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文化内涵,激发农村水电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安全文化园、水电文化墙等展示改变农村水电站的形象,让标准化电站更富现代气息,让职工有一种自豪感。分解标准化创建任务,把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动员、布置、实施、监督、检查、评比等环节,让所有的员工都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
营造氛围,全面推广。市领导要求全市必须统一思想,提升创建效果,批示标准化创建作为“美丽浙南水乡”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温州电视台、浙江水利网等多家媒体进行持续报道,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温州全市工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应用了农村水电的创建成果,有力地促进了股份制电站积极参与达标创建,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各电站根据厂区、人员素质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创建,建成适合自身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标准化电站。按照“标准不降、要求不变”的思想,对标准化达标评级实行分级管理。鼓励安全生产资金的必要投入,对基础条件较好的电站提出“五型电站”创建要求,争取一级标准化达标;对条件较差的电站以通过三级标准化为底线,将设备安全、环境整洁、作业规范作为创建重点。
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一是设备设施更加可靠,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年检得分率平均提高20%。二是安全意识更加到位,不良作业习惯减少,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三是生产运行更加科学,形成了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物品定置化的“三化管理”模式。四是制度更加健全,汇编了62个标准化管理制度和36个配套台账,形成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体系。五是技术更加先进,以安全实用为主轴,进行技术体系全面梳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改造。六是管理更加规范,以岗位练兵为平台,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
花园式电站 谢先仟/摄
全面提升美丽乡村服务能力。一是生态美。开展农村水电站的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创建前后厂容厂貌得到根本性改变,水电作为清洁能源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二是精神美。完善自身建设实现文明生产,提高职工的凝聚力、自豪感和归属感,实现100%持证上岗,职工统一穿戴工作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三是形象美。进一步提炼水电文化增强社会认同,创建了水电文化墙、学生教育基地、厂志、宣传片等,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宣传,形成良好舆论氛围,提升社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