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利+祖云萍+李平+丁润峰
当前,一些养鹿户因为条件有限,又缺乏饲养管理经验或不懂养殖技术,在生产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1. 不进行合理分群饲养
许多养鹿户用于养鹿的场地较小,鹿群规模不大,圈舍狭窄,常常将成年鹿和幼龄鹿、母鹿和公鹿或健康鹿和病弱鹿混群饲养。鹿不分大小、性别和健康等状况,混养在同一圈舍内,不但难以管理,无法执行不同的饲养标准,不能实现均衡饲养,而且也影响育种和防治疫病。
2. 不实行驯养
鹿的野性较强,胆小易惊,往往炸群,常给饲养管理造成一定困难。一些养鹿人员只注重每天给鹿投喂草料,提供饮水,却忽视对鹿进行必要的调教驯化。为了方便饲养管理,应对鹿群实行驯养。尤其在鹿的幼龄期,可塑性较大,应抓住时机进行调教驯化,努力提高鹿群的驯化程度。
3. 忽视幼鹿培育
有些人常常只注重成年公鹿和成年母鹿的饲养管理,却忽视对幼鹿培育。要提高鹿群的质量和生产能力,除了要在选种选配等环节上下功夫外,还必须加强幼鹿的培育,应充足供给全价饲料,增加运动,保证其健康生长发育,为日后高产奠定基础。
4. 不注重科学搭配日粮
鹿在圈舍条件下进行人工饲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全靠人们提供。如果营养物质不足或不全面,必然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生产能力。一些养鹿户经济条件有限,常备的精饲料种类单一,数量不多。同时粗饲料的品种也很简单,而且往往质量不好,平时基本是家里有什么饲料,就喂什么饲料。因此,鹿的膘情不佳,生产能力很低,并且时有疾病发生。喂鹿的饲料,应该青、干搭配,精、粗搭配,多种营养成分科学搭配,保证营养全价而数量充足。
5. 缺乏青绿多汁饲料
我国北方枯草期漫长,许多养鹿户到了公鹿生茸前期和生茸初期、母鹿产仔哺乳初期,尚不能为生产鹿群提供优质的青绿多汁饲料,所以,年复一年经济效益甚微。在冬季漫长的地区养鹿,必须解决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问题,否则鹿群增膘复壮、发挥生产潜力都将错过关键时期。青刈玉米秸秆和青割牧草等,都可用来制作青贮饲料。养鹿户最迟也要保证生产鹿群在3月中旬开始吃上青绿多汁饲料,为混群产仔哺乳或生茸奠定营养基础。
6. 忽视产茸公鹿生茸前期的饲养
有些养鹿户在饲养成年公鹿时,常常只注重生茸期的饲养,忽略生茸前期的饲养,致使公鹿到了生茸阶段尚不能恢复膘情,脱盘时间延迟,鹿茸生长缓慢,茸体枯暗而失粗壮。要充分发挥成年公鹿的生茸潜力,提高鹿茸的产量和质量,就应加强其生茸前期的饲养,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精饲料和青绿饲料,并且注意饲料的加工与调制,以提高其适口性和消化率。
7. 不注重消除饲料中抗营养性因子
生大豆及其饼、粕等生的食品中含有抗胰酶物质,必须采用加热的方法予以破坏,否则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利用。有些养鹿户对此缺乏了解,常常用生大豆及其饼、粕等进行生饲。
8. 不注重应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
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对鹿的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定鹿的日粮时必须悉数搭配。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养鹿户常常只顾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搭配,而忽略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合理添加。此外,也有的养鹿户只注意补充钙质,而忽略了相应补磷。单纯地添加石灰石粉、贝壳粉或蛋壳粉等钙源性饲料,会造成钙与磷的比例严重失衡,使钙和磷的消化吸收及代谢均受到影响。
9. 增加精料或变换饲料不缓慢进行
鹿对增加或变换饲料特别敏感。一些养鹿户增加精料或变换饲料时,常常骤然大幅度进行,缺乏由少量到全量的渐进性驯食过程,所以,往往使鹿难以适应,并且影响其瘤胃内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进而导致鹿的消化功能紊乱,出现“顶料”(不食或厌食精料)现象,甚至发生疾病。在养鹿生产中,因加料或变料而发生的“顶料”现象,多见于生茸期公鹿和离乳仔鹿。
10. 不设鹿隔离饲养小圈
大多数养鹿户没有专用的隔离圈,对病鹿不能进行隔离治疗,对危害其他鹿的恶癖鹿、“受气鹿”、瘦弱鹿和新替换出的种公鹿等不能进行必要的单独饲养。不仅饲养管理工作多有不便,而且往往还会引起疫病扩大蔓延。
11. 预防及治疗疫病工作存在不妥之处
大多数养鹿户不能在鹿舍下风向选址堆积发酵处理垃圾和粪便,环境污染较重;不重视消灭老鼠、蚊、蝇等传播疫病的媒介;发生死鹿后,往往随地滥解剖尸体,使疫源扩散;配制圈舍和用具的消毒液时,随意兑水,药液的浓度是否合理,难以断定。也有的养鹿人员往往以饮用的白酒(乙醇含量为38%、42%、52%或 60%不等)作外科消毒剂,不了解乙醇的有效杀菌浓度为70%~75%。还有的人治疗病鹿时经常不认真诊断,盲目地使用抗生素和安痛定,习惯打“糊涂针”,总认为这两种“灵药”既使用便捷,又能解除诸炎、百痛。长期如此,难免浪费药品,贻误治疗最佳时机和增加耐药菌株。
(吉林省双辽市畜牧业管理局 王殿利 祖云萍 李 平 丁润峰 邮编:136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