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2014-07-24 02:04李东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张籍秋思诗词

李东琳

一首诗的细节描写是指通过捕捉某一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用凝练的语言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能使读者从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中,读出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复杂的感情,体悟现象后的本质,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巴尔扎克在《个人生活场景后记》中说:“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虽然巴尔扎克是小说家,不是诗人,诗词也不等同于小说,但语言艺术是有共性的,无论什么时候,丰润、真切、细致的形象,要比单薄、枯燥、模糊的形象更吸引人,更能让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古典诗词的语言更纯粹、更精致、更简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绝不可能如散文、小说和戏剧等其他文学那么完备和细致,但它却以一个典型的动作,或一瞬间微妙的表情,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塑造出人物的形象。所谓“尺水兴波澜,下笔动天地”是也。

我们试看下面的例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张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唐·朱庆余《宫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宋·李清照《点绛唇》

乡愁与羁思是古典诗词的一大主题,在无数此类的佳篇中,张籍的《秋思》,堪称超越今古的绝唱。而这首诗胜就胜在一个细节的描写。闻秋风而思乡,托友人以家书,乃人之常情,作者却把这一普通的行为,用“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作者“复恐匆匆说不尽”的“万重心意”。乡思之深,羁愁之苦,又岂能是两张纸、数行字所表达得了的?道人所不能道,言人所不能言,正是大家圣手的功夫!与之相比,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虽各呈异彩,但若从化平凡为奇崛上讲,张籍要更胜一筹。

唐人写宫怨的名篇很多。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秋词》之三),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行宫》),李益的“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宫怨》),在艺术表现上都精妙卓越。朱庆余的《宫词》在同类作品中,也非常出色。一句“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已真切地表现出了连悄悄话都不敢说的宫女们在深锁宫中无尽的痛苦与哀怨。

李易安是绝代的才女,一流的词人。她的《点绛唇》也是妙在含蓄,胜在细节。词人只剪取了少女荡秋千后乍见来客一刹那间的镜头,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极其精湛的笔墨,描绘了她怕见又想见的微妙而细致的心理和欲掩难掩的娇羞之情。明人钱允治赞其笔法“曲尽情悰”。细想,只“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已跃然纸上。下面四例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唐·李贺《美人梳头歌》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五代·孙光宪《采莲二首》其二

折将莲叶佯遮面,棹过前滩笑语多。

——元·张宪《胡姬年十五拟刘越石》

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红绒唾碧窗。

——明·杨孟载《春绣》

有些诗的细节描写虽然在整首诗中不是主要的部分,或者说一个细节并不能概括一首诗的主旨,但却使一首作品显得真实、生动、有趣、因此也拥有了无限感染力。如: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唐·王维《渭川人家》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说、细节才是文学。这的确是深谙文学底蕴的评论。

(作者单位:河南省沈丘县北城一中)

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籍秋思诗词
秋思
韩愈与张籍的金石之交
秋思
诗词之页
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