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7-24 00:13李岁侠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

李岁侠

创造性思维也称创新思维,是以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和灵活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中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坚持经常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索,训练学生运用创造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和创造经常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呢?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现代创造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判断的主体意识是创新的基础。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尊重学生的人格,恪守师生人格平等的原则,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业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才能实现老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由课堂的领导者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导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

二、注重发散思维主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限定的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短时间内产生观念越多,思维流畅性越大,反之则缺乏流畅性。

吉尔福特想用发散式思维来衡量创造性,它虽然不能代替全部创造力的因素,但有其可以代表的一面。发散式思维是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同一问题出发,探求不同思路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因此要训练学生的发散式思维,问题或材料的设计就非常重要。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学”的立场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主线来设计和实话教学过程。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借助“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形式,设计让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发现。

在学生讲解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切忌使用任何方式的批评,否则,不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教师可利用激励法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把产生想法和评价这种想法区分开为,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做评论,一直到所有困难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在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管学生的某个想法初看起来如何片面,只有当所有可能的建议都已提完,才开始对这些想法进行讨论。用这种方法,一种想法可能启迪另一种想法,学生也不会因怕受到批评而缩回可能的创造性解答,有些可能初看起来似乎荒谬而又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想法也不至于被扼杀,当所有的想法都列完后,评价、修改和合并这些想法而产生一引起创造性的答案,并且尽可能地对每一学生的闪光点给以肯定和赞扬,当学生受到赞扬之后,会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活动,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发挥得更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创造的可能。学生对观察到的各种事物常常会提出许多问题,当然,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绝不会都是有价值的,有的甚至是可笑的,然而,这正是探求未知领域的开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地,因为有争议就有独立思考,有发现才能有创新,才会有成功的喜悦。

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是不依赖于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我在讲高尔基的《海燕》一课时,学生对“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一句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动词“听出”与后边的名词“力量”搭配不当。经过分析,我认为学生的话有道理,便肯定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的精神。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和思考。如我在讲《散步》一课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文中“我们在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是告诉我们谁在散步。那么,冒号后面的几个词语的位置是否可以调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有的说可以,有说不可以,并阐述了理由。一位同学认为不能调换的理由是,如果妻子和儿子在母亲的前面,就会挡住母亲的视线,那样,母亲就不会静下来去感受春天,感受生命,也体现不出“我”的孝心,从而失这次散步的意义。可见,在探究中,经过深入思考,常常会产生创新的火花。

四、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经常开展讨论交流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习惯的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那种能力,即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及时地调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设想,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方面进行思维探索。

在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发言少、讨论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定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有更多发言和讨论的机会。

讨论交流活动主要应当围绕着学生的探索过程进行,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维,并积极组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典型问题,充分地暴露学生的思维障碍,引导学生探索、调整具体思路与方法,促使学生解决问题。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活动中,教师不应过分地牵制学生的探索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在其自主的探索活动中,通过他们自己的内化过程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作者单位:河南省上蔡县朱里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