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途径

2014-07-24 15:15辉进宇禇远辉
新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理论教育

辉进宇 禇远辉

编者按: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中小学教师要由过去“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直接的教育教学研究者”。而研究者的职业角色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应该怎样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呢?

本文作者基于教师发展中心框架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提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读书、培训、研究、交流、反思、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研究等,旨在引起大家对该问题的重视和关注。现刊发,供参考。

目前,普遍倡导通过读书和教师培训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教育者先受教育”,这是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教师是教育者,但教师首先又必须是一名终身的学习者。加强学习既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其教育理论素养最重要的途径,而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和方法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还离不开专家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指导。在这方面,教师培训就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尽管当前不少教师培训还存在着质量低下、针对性不强、形式主义严重和培训者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等诸多问题,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也备受质疑,但有效的培训从来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这一点大概没多少人提出异议。此外,我们认为,以下途径也是有效和可行的。

一、通过反思的方式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教学反思,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方式和行为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对自身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思考、内省和探究等为基本形式,以发现、分析和解决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基本过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无论是国内外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还是现实中成功教师的经验,都表明:反思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核心要素,是“研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特质,且也是提升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我们之所以这样讲,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有效的反思是建立在科学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即反思的过程与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二是在反思过程中一定包含回顾、内省、探究、总结和思考等诸多元素,而这些元素与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有人就指出,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来进行,并且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由于教学反思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并具有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促使其理论化、系统化的功能,那么,它在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提高方面的价值就不难理解了。

二、通过经验总结的方式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相比较教育理论工作者,中小学教师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与教育教学实践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几乎天天生活和工作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在长期基层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这往往使他们能够对教育问题形成独特认识、体验和感悟等,而这些构成了提升他们教育理论素养的宝贵财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要从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谈起。教育教学理论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又高于教育教学实践;反过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教育教学理论又发挥着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和引领作用。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这可谓是人们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关系的共识性认识。总的来讲,教育教学理论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已有理论的演绎和推导;二是通过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但归根到底教育教学理论还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从理论上讲,中小学教师异常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决定了他们应该是生成各种教育教学新理论的主体力量。虽然由于受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他们在这方面的价值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丰富的实践经验毕竟为他们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里的关键是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还要善于总结所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并通过自身的思维加工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性和规律性认识的高度。

三、通过研究的方式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在“科研兴校”和“教师即研究者”等理念的指导下,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些活动在改变他们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其教育科研能力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还普遍存在着科学性不高、有效性较低和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引领和先导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尽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比较薄弱。教育理论知识缺乏、教育理论素养不足,等等,制约了中小学教师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也影响了他们开展教育科研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等。显然,这种粗放式教育科研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此,教育科研的有效开展也在客观上要求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而实际地从事教育科研又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并在这两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如在当前的教育科研活动中,无论是申报教育科研课题,还是撰写教育研究论文等都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而课题申报和论文撰写的过程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修养。如果把“传统传授型”教师和“现代研究型”教师作一个比较,我们也会发现,尽管这两类教师的区别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大的差异还是在于教育理论素养上。这些都说明了实际从事教育科研对提升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意义。

四、通过交流的方式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还可以通过相互之间交流和研讨来实现。虽然从劳动成果的体现来看,教师的劳动具有集体性的特点。因为教师劳动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无疑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但我们认为,在教师的劳动中更多体现的是个体性特点。即教师主要是以个体独自的方式开展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工作。教师劳动中的个体性特征在客观上就要求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研讨。在交流和研讨过程中,教师彼此分享各自教学成功的喜悦和教学失败的教训,并相互交流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特体验和感悟等。而在这些个性化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中,很多都是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在其中蕴藏着很多教育理论的元素和新的教育理论的生长点等。而这些对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通过对学生的研究来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研究和认识学生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取得实效的一个前提和基础。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量力性)等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而贯彻和运用这些原则的关键都是基于对学生的研究和认识。了解和研究学生就是指教师要认识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态度、性格特征、认知风格,以及学生的家庭和所处社区的状况等。而这些方面的内容实际上也是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如此,通过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也可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

当然,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途径远非以上几个方面所能全面涵盖,我们提出这几个方面的途径旨在引起大家对该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同时,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也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事,只要我们遵循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形成的规律,采用科学的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就能够达到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目的。

(责任编辑:朱蕴茝)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理论教育
享思想交流盛筵 促理论素养提升
——评《北京大学理论名家大讲堂》(第二辑)
国外教育奇趣
坚持理论创新
题解教育『三问』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