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探究

2014-07-24 03:20刘文革江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工学中等职业中华文化

刘文革 江滢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的重要决定。基于此,就如何让中华文化在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得以传承与创新,从本研究的价值意义、构建相适应的实践平台,以及实施的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关键词:工学结合;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5-0089-02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我们有必要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上就要彰显中华文化的优秀特色,那么如何让中华文化在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得以传承与创新,就成为我们进行研究的新课题。一、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的价值意义〖HS)〗1.从社会宏观环境角度。首先,当今世界局势动荡,为求稳定,为了促进和平,国外许多国家和学者纷纷把研究解决问题的目光聚焦在中国,认为中国文化精神的“和而不同”思想,对世界局势稳定,减少各种冲突将会起积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人类最优秀的精神财富和博大的思想源泉[1]。其次,对外开放促使中外文化交流出现繁荣景象,现在全球兴起了汉语热,世界许多国家开设了孔子学院,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这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中华文化“以和为贵”的精神将会给当今世界解决争端和分歧带来新的智慧和希望。再次,我国文化现代化的今天,作为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已经被西方价值体系所打破,西方的价值观念大量涌入,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的时候,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让我们的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正确看待和把握中华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使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2.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角度。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引自教育部教职成[2013]2号文件)。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抓手”,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因此,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对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了这样一种固有的观念,即教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或者说要求学生只要会做能做,其他的则不必过多考虑。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上重专业课,轻文化课更轻视德育课;课程内容上重专业、重技能,轻人文素养培育,轻传统文化教育;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加快文化制度建设,加强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虽然有些学校相应地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但在广度和深度上还远远不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

3.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教我们的学生学做人、学技能。在教好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随着社会及文化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和功利化,许多学生在道德、行为、心理等方面表现出不可捉摸性和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给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造成了难度和压力。为此,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就显得尤为迫切和有意义。同时,推进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助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要求,做大做强中华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二、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平台〖HS)〗1.优化专业建设,加强工学结合,制定相关制度。研究制定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有效的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方法及相关制度。调整专业设置,建设具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推动品牌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推进职业教育与民族特色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双向互动。改变单一的传承方式,学校要与企业共建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建立和完善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一是课程目标设置上,要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地位。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要协调好文化课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关系。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二是建立和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在继承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达到传统文化继承和现代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机统一,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教学方式融会贯通。三是确立“以德为本”的教育目标。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重视做人的道德修养与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的教育。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二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要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严于律己的道德风范对学生产生示范、感染和熏陶作用。三是要树立全员提高综合素养的意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以此为目标,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四是鼓励接纳有文化水准的大师到学校,改善职业学校中华文化相关专业“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状况,选派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到文化企事业单位实践,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4.改革评价机制。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推进评价机制的改革,逐步建立社会、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中华文化人才培养和使用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引自教育部教职成[2013]2号文件)。三、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HS)〗1.充分发挥课堂、实训基地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训基地传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宣扬中华文化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强调“厚德载物”,做人要虚怀若谷,要立志,倡导“节欲”。在为人处世方面,强调仁爱,人与人之间要关爱、呵护与尊重[1],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

教师在传授方式上可采取灵活的形式,要以所授的课程和内容来选择。例如上课的开场就有多种:以名言、警句、诗歌开场等形式来授课,能通过具有美感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学生以理性的思考和启迪,震撼他们的心灵;用时事、传说和典故开场来授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授的方式方法,结合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应的方式,更好地为课堂、实训内容服务。只有将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才能切实增强教学效果,使课堂、实训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既传授、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讲授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使学生德与能都得到了提高。

2.充分利用团组织、学生会和班主任工作的服务、管理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采取专题讲座,形势政策辅导报告会、故事会、文体活动、知识竞赛、书画展、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感受作为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豪。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学生会的带头作用和班主任的主力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力和素养得到锻炼和提高。

3.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创新传统文化。打造具有职业特色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文育人环境,让学生随处都能感受到职业氛围和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树立他们的职业理想。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文化在互动中形成合力,能更加正确地引导学生处理好奉献与索取、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等关系,加深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与理解,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净化他们的人格品质,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家庭与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从课内外、校内外、指导和实践、环境和服务、教育和管理等不同方面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断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参考文献:黄高才,黄沛钰.中国文化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教师在传授方式上可采取灵活的形式,要以所授的课程和内容来选择。例如上课的开场就有多种:以名言、警句、诗歌开场等形式来授课,能通过具有美感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学生以理性的思考和启迪,震撼他们的心灵;用时事、传说和典故开场来授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授的方式方法,结合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应的方式,更好地为课堂、实训内容服务。只有将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才能切实增强教学效果,使课堂、实训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既传授、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讲授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使学生德与能都得到了提高。

2.充分利用团组织、学生会和班主任工作的服务、管理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采取专题讲座,形势政策辅导报告会、故事会、文体活动、知识竞赛、书画展、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感受作为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豪。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学生会的带头作用和班主任的主力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力和素养得到锻炼和提高。

3.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创新传统文化。打造具有职业特色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文育人环境,让学生随处都能感受到职业氛围和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树立他们的职业理想。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文化在互动中形成合力,能更加正确地引导学生处理好奉献与索取、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等关系,加深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与理解,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净化他们的人格品质,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家庭与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从课内外、校内外、指导和实践、环境和服务、教育和管理等不同方面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断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参考文献:黄高才,黄沛钰.中国文化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教师在传授方式上可采取灵活的形式,要以所授的课程和内容来选择。例如上课的开场就有多种:以名言、警句、诗歌开场等形式来授课,能通过具有美感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学生以理性的思考和启迪,震撼他们的心灵;用时事、传说和典故开场来授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授的方式方法,结合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应的方式,更好地为课堂、实训内容服务。只有将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才能切实增强教学效果,使课堂、实训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既传授、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讲授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使学生德与能都得到了提高。

2.充分利用团组织、学生会和班主任工作的服务、管理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采取专题讲座,形势政策辅导报告会、故事会、文体活动、知识竞赛、书画展、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感受作为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豪。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学生会的带头作用和班主任的主力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力和素养得到锻炼和提高。

3.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创新传统文化。打造具有职业特色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文育人环境,让学生随处都能感受到职业氛围和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树立他们的职业理想。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文化在互动中形成合力,能更加正确地引导学生处理好奉献与索取、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等关系,加深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与理解,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净化他们的人格品质,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家庭与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从课内外、校内外、指导和实践、环境和服务、教育和管理等不同方面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断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参考文献:黄高才,黄沛钰.中国文化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中等职业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盐工学人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