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龙 陈国林
摘 要:知识经济将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经济,创新是其灵魂,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的提出是未来社会及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一项历史使命。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新教学理念倡导的是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研究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科学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此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计算机教学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 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可通过互相合作解决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摒弃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4 在计算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与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迸发智慧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一般倾向于训练出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补充课内所学的知识,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的教学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应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学”。
要充分利用游戏的优势,将游戏引入教学中学生喜欢玩游戏,而教师一般习惯于将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主动给学生一些玩游戏的机会,不要一味地反对游戏,而要善于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要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扩大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使用网络,就是教会学生掌握信息化社会生存的本领。网络是信息交流的平台,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上网,激发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要让学生利用网络,根据兴趣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使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创新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是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举措。
创新教学永无止境,只要遵循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就一定会在全国普及推广,将职业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龚春燕.创新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武南,张国良.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孙俊逸.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研究.华中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