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院感恩教育之思考

2014-07-24 16:38孙澍稳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案主福利院组员

孙澍稳

摘 要:本文通过游戏疗法、团体疗法等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孩子共同成长和发展,旨在改善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和对同伴的接纳,对福利院阿姨和对环境的感恩。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组活动

1 感恩理论支持

⑴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系统观点认为,个体不但受到自我认知、心理状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家庭、同辈群体、亲友等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小组内部来说,组员之间存在着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于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来说,其正面的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福利院的保育员、社工、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等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建立一个感恩教育的环境,同时让孩子们提升感恩意识增强感恩行为的同时也增强与环境的互动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建立一个正向的积极的感恩环境系统。

⑵优势视角:“优势视角”强调案主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潜能和优势,注重案主的自我纠正能力,充分发挥案主优势,实现其目标。以“优势视角”为取向来提供服务,把主要关注点放在案主的优势上,可以很好地避免“问题”“孤儿”等标签给这些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工作者在对孩子们进行帮助时强调将关注点聚焦在案主身上,尽可能的发挥案主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并利用案主的这些优势来进行自我的帮助和发展,展现自助和助人的能力,不仅挖掘孩子们身上的潜能也能让其展现自信与社会责任感。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们忽视他们生理上的缺陷,从他们的优势出发思考问题,增强自信心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⑶道德情感理论:麦卡洛(2001)提出感恩是道德情操之一,是道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源自道德且能支配道德行为。Ortony,Clore和Collins(1988)认为,情绪是一种认知系统的产物,这种认知系统由一系列标准和态度组成,它影响了人们对身边发生事件的理解。三人假设感恩意识由三要素决定:“当施惠者的行为被看作为值得称赞时;当施惠者的行为并非出于他与受惠者的关系时,当施惠者行为的结果被受惠者个人评价为美好时。在以上三种情况下,受惠者更容易表现出感激心情。”

2 感恩小组活动内容

在七个星期的时间内,我们为接受调查问卷的16个孩子设计了五节小组活动,目标是培养福利院孩子们的感恩认知,让孩子们有帮助他人和感恩他人的意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感恩行为,在福利院内部创造一个良性的感恩环境。

第一次活动,通过5分钟时间工作者用简单的言语自我介绍,减轻组员的茫然,让其了解活动的主题。进行游戏“我们是一家人”,孩子按照社工报出的数字重新组成x人一组,形成新的“家”,让大家体会一个团队的感受,增强凝聚力与归属感。带领小朋友分享感受,让大家说出我们的规范,社工写在纸上,请大家遵守。“自画像”游戏,帮助组员认识自己,初步挖掘优点和长处。促进组员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手舞足蹈”游戏,促进组员间团结协作精神,社工讲解生活中如何运用团队精神。

第二次活动,回顾上一次小组活动的内容,说明今天的流程与主题。重温“我们的约定”,强调倾听和鼓励的规则。通过作业展示,增加孩子们的自信,教育孩子们学会互相鼓励与欣赏。“捉虫虫”、“肢体协调”游戏,让孩子发现平时不在意的东西的重要性,学会珍惜生活中的东西,爱惜身体,珍爱生活。布置作业:①中午吃饭的时候要轻拿轻放碗筷桌椅,不浪费粮食。②小朋友之间相互帮助做一件事情,一定要说“谢谢你”和“不客气”。

第三次活动,回顾上次活动和检查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强调要珍惜财物的意识,感受到帮助别人之后的愉快情绪。游戏“救救我”通过穿越障碍促进孩子团队协作的意识。“同舟共济”游戏让小朋友学会团结协作一起处理困难的事情,体验相互帮助的意识和情绪。

第四次活动,同样是回顾上次活动和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强调助人之后的快乐和与阿姨之间的互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明显较之前有所提高。游戏“电波的速度”“水漫金山”让小朋友学会处理困难的事情,学会有求助和帮助别人的意识。

第五次活动,“三忘”游戏,增强成员互动和团队凝聚力;“猜猜她是谁”增进小朋友和工作人员的互动与了解,相互发现对方特征与优点;“角色互换”游戏中社工和孩子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感受平时的不容易,从而学会珍惜现有生活,感恩拥有的一切,也要学会相互理解包容。“希望树”环节社工和小朋友分别写下对各自的祝福,让大家体会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和美好,拥有继续努力的动力。

3 感恩教育之意义

经过五次小组活动后,小朋友们在感恩认知和感恩行为方面出现较明显的变化。在小组活动时,孩子们彼此都很熟悉,组员们会很愿意开放表达自己观点,在游戏的环节整个小组氛围相对和谐。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的情况明显增多,男女性别意识的界限也比小组活动开始的时候表现好很多。活动之后,孩子们会将小组活动中学到的积极主动帮助别人运用到实际。比如从七楼下到四楼吃饭,正常的孩子有时会主动牵着盲孩子,主动帮他们拿小板凳协坐下;孩子们还会主动帮阿姨的忙,大孩子帮小孩子盛饭、盛汤等等。在接受别人帮助时主动说“谢谢你”,听到别人说“谢谢你”时及时说“不客气”。

[参考文献]

[1]仇雨临,郝佳.中囯儿童福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9(2):23-35.

[2]邹明明.儿童福利机构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浅析重庆市儿童福利院的探索与实践[J].社会福利,2008(10):36-41.

猜你喜欢
案主福利院组员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BABY,COME BACK
小组落幕
个案:发挥“家一校一社”联动作用实现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援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