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波,林中,张剑波,薄晓通
(1.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柳州 545002 E-mail:doctyb@126.com;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桂林 541001)
1982年4月,Warren和 Marshall经过了37次培养[1],终于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彻底改变了临床医师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经过30余年的研究,消化内科医师为寻找理想的Hp根除方案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影响Hp根除率最重要的因素就是Hp的耐药性,研究Hp耐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Hp耐药性存在地区差异性,本研究旨在研究桂林地区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及阿莫西林的耐药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6月~12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桂林医学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216例,经14C-UBT及病理检查证实为Hp感染者,有192例行Hp培养并同时完成Hp根除治疗,男127例,女65例,平均年龄43.2岁(18~68岁),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78例,胃溃疡3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4例,复合性溃疡15例。
1.2 Hp菌株分离培养 每例患者自胃窦部取2块组织进行培养,接种于5%新鲜脱纤维绵羊血的哥伦比亚培养基,37℃微需氧环境孵育48h,通过肉眼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染色镜捡、尿素酶试验来鉴定Hp。收取菌落并予生理盐水调整菌液浓度,分别取200μl菌液均匀涂布至150mm平皿,贴上甲硝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的E-test药敏试条,在微需氧环境孵育3~4d。
1.3 药敏试验 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值。
1.4 结果判定 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制定的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判定标准确定。细菌耐药判定标准:甲硝唑 MIC>32pg/ml,克拉霉素 MIC>2pg/ml,阿莫西林 MIC>8pg/ml。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桂林市区与桂林周边区县Hp的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Hp对抗生素耐药率 共分离出96个Hp菌株,桂林市区41例,桂林周边区县55例,经E-test试验检验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3.54%(61/96)、19.79%(19/96)及2.08%(2/96),19例对克拉霉素耐药的菌株中,5株同时对甲硝唑耐药(混合耐药),混合耐药率为5.21%(5/96)。
2.2 桂林市区与周边区县Hp的耐药率比较 桂林市区Hp的耐药率高于桂林周边区,见表1。
表1 桂林市区与周边区县Hp的耐药率比较
影响Hp根除率的因素主要为抗生素耐药性[3],各个地区Hp耐药性各异,地区性Hp耐药监测正受到广泛关注。在湖南地区 Hp对甲硝唑耐药率最高(92.00%),克拉霉素次之(28.00%),尚未发现对阿莫西林耐药的菌株[4]。曹春宇等[5]观察到舟山地区H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别为克拉霉素28.1%、阿莫西林32.4%、甲硝唑99.5%、左氧氟沙星0.5%。桂林地区甲硝唑及克拉霉素耐药率相对均较低,阿莫西林耐药相差不大,桂林城市地区较农村地区甲硝唑耐药率高,Gatta等[6]回顾分析了46个随机对照试验,5666例患者随机分配至序贯治疗组,7866例患者随机分配至已确定和新药治疗组,其中有8个研究采用预处理根据抗生素敏感性选择药物,序贯治疗能使对克拉霉素耐药菌株根除率达到72.8%,由于Hp根除治疗与当地人群中原发耐药发生率显著相关,所以选择根除Hp的药物必须根据当地耐药菌株监测的流行病学选择。存在这种地区差异的原因估计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各地区感染的菌种不一样,导致其耐药性存在差异性;②受地区地理位置、经济情况、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如抽烟及饮酒)等因素的影响;③地区间临床医师用药习惯的差异性。在同一地区城市及农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对抗生素的地区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在提高Hp根除率,降低其耐药性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PPI)加铋剂再加两种抗生素;②延长疗程到2周甚至更长;③使用新的抗菌药物如利福布丁[7];④对顽固病例,可试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或有条件者根据内镜活检组织Hp培养的药敏试验来选择抗生素;⑤临床上严格把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及疗程,尤其Hp根除治疗的适应证,各级医院均做到规范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对基层医院医师的培训也是必需的,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抗生素的耐药性[3]。临床医师必需根据当地的抗生素耐药性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在对克拉霉素高耐药性或对克拉霉素及甲硝唑均耐药的地区不应选择三联疗法。在桂林地区,甲硝唑耐药率仍高,阿莫西林耐药率低,可能与部分女性患者有妇科炎症经常使用甲硝唑有关,对于那些无青霉素过敏史且为女性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Hp耐药性是影响根除治疗的主要因素,对Hp的耐药机制需深入研究,喻海忠等[8]总结了各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为Hp耐药性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1]胡伏莲,周殿元.幽门螺杆菌基础与临床[M].2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9.
[2]Wayne PA,NCCLS 2004.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disc susceptibility testing[M].Four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M100-S14).
[3]Chao-Hung Kuo,Fu-Chen Kuo,Huang-Ming Hu,et al.The Optimal First-Line Therap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Year 2012[J].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21-8.
[4]唐艳波,徐美华,张桂英,等.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及耐药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8(25):30-32.
[5]曹春宇,金海,汤武亨,等.舟山群岛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67-968.
[6]Luigi Gatta,Nimish Vakil,Dino Vaira,et al.Global eradication rates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sequential therapy [J].BMJ,2013,7 :1-14.
[7]Qasim A,Sebastian S,Thornton O,et al.Rifabutin-and Furazolidone-based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ies after failure of standard first and second 1ine eradication attempts indyspepsia patients[J].Aliment Phamacol Ther,2005,21:91-96.
[8]喻海忠,许国莹,陈巧林,等.幽门螺杆菌耐药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