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慢性血液病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的效果分析

2014-07-24 05:37梁月娜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血液病医护人员入院

梁月娜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广东 江门 529000)

慢性血液病在血液系统疾病发病率中占一定的比例,包括血液系统肿瘤、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血液病、遗传性血液病等,患者常伴有较多负性精神心理特征,可表现为焦虑、抑郁、妄想、多疑问、敏感、睡眠障碍、对治疗丧失信心、不配合治疗等,甚至有自杀倾向,这将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并间接加重原发病病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是否正确认知心理状况及予以适当的干预,可影响患者的预后及转归。对我院2008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血液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8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名慢性血液病为研究对象,年龄20~70岁,中位年龄为45岁,男27例,女33例,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9例,地中海贫血(均为输血依赖)10例,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入院48h内对患者采用Zung的抑郁症自评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60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2.5±2.3)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3.8±1.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入院时焦虑和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30例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护患关系 首先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就必须在面对患者的过程中保持同情、尊重和真诚以及接纳的心态,用心和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自我概念在沟通过程中得到确认,并在沟通过程中对患者情感进行仔细了解。在交流过程中语言交流和对患者的同情态度能够使患者抑郁以及焦虑情绪得到良好的缓解。并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面对患者所表现出的抑郁以及焦虑情绪,对于患者在病程内的消极心理,医护人员要抱着理解的心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患者良好的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1]。

1.2.2 病情传达 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清楚的告知疾病的性质以及疾病对患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同时包括对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案等,并将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仔细告知患者,使患者内心的疾病控制感增加,也能够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疾病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得到良好的缓解[2-3]。

1.2.3 心理治疗的合理使用 在慢性血液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的合理使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患者对病情时常会产生诸多的不良认知,认为患病之后会对整个家庭造成严重经济负担,这些不良认知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迅速降低,抑郁程度也因此加重,因此要及时对患者实施行为认知治疗,如下为具体步骤。①首先对患者仔细介绍慢性血液病地相关知识,对患者错误认知进行迅速纠正,指出现今大众对慢性血液病的错误认知;②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加强沟通,掌握患者的认知以及态度,使患者自我消极思维得到迅速改善;③在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采用积极的语言,严禁采用消极的话语和消极的口吻与患者交流;④患者在思考问题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患者学会换位思考,使困扰患者的问题能够被重新从多方位进行思考,找出最有效的解决途径[4]。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后48h内采用Zung的抑郁症自评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观察,患者在4周后再次接受测评,比较两组患者前后两次的抑郁、焦虑情况。并组间比较4周后抑郁、焦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用()表示,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4周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血液病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患者心理会因为病情受到诸多影响和创伤,抑郁、焦虑是患者临床心理最为常见的表现,若治疗过程中忽视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会直接对患者治疗的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心理干预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因素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治疗丧失信心、不配合治疗等,甚至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来讲,心理干预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4周后抑郁、焦虑评分对照表 (,分)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4周后抑郁、焦虑评分对照表 (,分)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组别 n入院时 4周后 入院时 4周后观察组 6060.89±3.9330.23±2.1461.01±5.2629.24±2.15对照组 6061.09±3.9545.24±3.5959.82±5.1345.54±3.19 t 0.2780 27.8188 1.2546 32.8211 P 0.7815 0.0124 0.2121 0.0078

上述研究结果清楚显示出,两组患者4周后抑郁以及焦虑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4周后,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P<0.05)。充分说明心理干预护理对慢性血液病患者抑郁以及焦虑的改善作用远远高于常规护理,在临床治疗、护理中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5]。

[1]傅晓燕,孟馥,谢晓恬,等.心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12):1096-1097.

[2]王倩,鲍红霞.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疾病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5):347-348.

[3]田金满,杨荣雪,张婧婧,等.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初诊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情况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0,32(6):755-756.

[4]庞久玲,张静涛,刘军,等.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25-326.

[5]汤月芬,施慎逊,陆雯,等.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2):83-89.

猜你喜欢
血液病医护人员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通 知】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