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海门市委副书记、市长 杨曹明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海门经济“升级版”
◎ 中共海门市委副书记、市长 杨曹明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国家战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作为江苏长江以北第一个全面小康达标市,海门一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四个有”:有需求、有优势、有保障、有追求。
有需求:海门在发展阶段上处于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创新需求旺盛。近年来,海门抢抓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级战略叠加优势于一身的机遇,各项建设全面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持续走在苏中苏北前列。2013 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40 亿元,财政总收入140.21 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61.17 亿元,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列南通各县市首位。国际经验表明,人均 GDP 超过 10000 美元的地区,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将呈现递减趋势,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当前,海门处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发展阶段,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有优势:海门在加快创新发展上有扎实的基础,创新条件优越。近年来,海门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方面走出了具有海门特色的创新实践之路。七度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建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成为苏中唯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成功获批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城市”。两新产业快速发展:2013 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710 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 44% ;实现新兴产业产值 470 亿元,同比增长 31.1%,发明专利总量超过 1500 件。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海门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企业 150 家,已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涌现了以中兴能源装备、通光电子、回力橡胶、冠东车灯等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的科技型企业,涌现了 29家凭借行业过硬技术、参加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的龙头企业,涌现了 50多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的龙头产品、中国单打冠军。拥有省级以上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 15家,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7家,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百分之百。创新平台特色显著。我们按照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高新区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一批科技园区。目前,海门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其中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1家;政府投资建设的孵化器5家,企业投资建设的孵化器3家;专业孵化器2家。建成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在建加速器2家,省级科技产业园2家,形成了综合性园区与专业性、特色性园区联动发展、政府举办园区与企业兴办园区齐头并进的喜人格局。
有保障:海门在支持创新发展上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创新保障有力。在政策扶持方面,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关于实施“东洲英才”计划的意见》、《关于组织实施“企业聚才”工程的意见》和《海门市产业人才发展 523 行动计划》等重要政策文件,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创业资金扶持、创业税收优惠、科技项目资助、住房补贴和岗位津贴发放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对于顶尖创业人才,最高给予 500 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创业初期3年内根据投资规模、产业质态、经济效益等具体情况,提供 20% ~ 50% 的贷款贴息,并由企业注册所在地负责免费提供不少于 200 平方米的创业场所。对于顶尖创新人才,最高给予 100 万元的项目资助 ;对于重点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 1000 万元的项目经费支持和 500 万元的资金补助;对企业紧缺人才,给予一次性 10万元奖励 ;同时,对于来海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每月 1000 ~ 6000 元不等的岗位津贴和 10 ~ 100 万元不等的购房补贴。在金融支持方面,成立海门市东洲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设立 30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与江苏银行合作,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贷款,去年贷款规模达到 3900万元。同时,光控(海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中节能南通合同环境管理投资基金中心等创投机构、南通高特佳汇金投资基金已在海门注册设立,将为科技型成长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政府服务方面,开辟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绿色通道”, 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和考察疗养,热情为企业、人才提供“保姆式”、“契约式”服务,真正使海门成为创新创业人才成就事业的宝地、创造财富的乐土、幸福宜居的第二故乡。
有追求:海门在加快创新发展上明确了具体目标,创新追求远大。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把创新发展作为新的增长极,坚持创新第一驱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竞争力,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海门经济“升级版”。一是高规格打造科技承载平台。加快海门科技产业园、复旦软件园等科创载体建设,高起点打造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引智成果示范基地等平台,全力培育一批智力密集区。进一步优化海门高新区和临江新区的发展规划,全力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打造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支撑、资本要素等为重点的服务平台,加快升级为省级高新区。二是多渠道激发企业主体作用。积极鼓励企业加快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平台建设,通过开展自主研发、联合攻关、委托开发、接受技术转让等途径增加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确保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 2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 1.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进一步健全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合作机制,鼓励企业与大学大校大院大所共建科技园区、研发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引导企业更加自觉抓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开发运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同时,发挥好政府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质量节、科技人才节等活动来促进技术与资本的融合,通过强化要素保障来营造企业发展的宽松小气候。三是大力度汇聚高端优秀人才。实施“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扩大人才总量与优化人才结构相结合、内生培育人才与外源引进人才相结合、政府主动引才与市场自发聚才相结合。坚持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相契合,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加快集聚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专家,省“双创”人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领军人才,掌握核心技术、熟悉国际市场规则的科技型企业家。同时,建立人才集聚度、产业融合度、科技创新度、项目贡献度“四位一体”引才评价体系,推动优秀人才向最重要的领域、最急需的行业、最合适的岗位集聚,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往、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