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行至水深处,更要巧渡河。2014年的主旋律,依然是改革。在任何领域,从来都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和举措,在职业教育领域,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领悟、解读和践行,同样应与时俱进,惟变所适。
2014年3月,中国职业教育释放出一连串的向好信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中国教育改革如何深入推进成为与会中外嘉宾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会上指出,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是中国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战略切入点之一,关键性的举措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而推动整个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随后召开的2014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以一以贯之的思路确定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调。
新信息、新理念纷至沓来,引发了职教人情绪的涌动和期盼的热情。本刊编辑部对两次会议中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重要讲话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重要精神等相关信息进行梳理、摘录,为我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提供借鉴、指明方向。
态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
特征一:以就业为导向,特别是要服务好青年就业。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正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胆改革创新,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统计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院校,高于“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这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一个贡献。
特征二:建立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的使命是支持国家完成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技术技能积累。按照这样的要求,要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类型并且是主要的类型,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制度,打破原来职业教育“断头路、终结性”的格局,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特征三: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体系建设全过程。
在办学体制上,强化行业指导、深化企业参与,将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工作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交给行业组织,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需求、职业需求。
特征四:构建开放立交、内外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习者职业发展为目标,按照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思路,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发展,特别是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招生考试评价制度,实现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次选择,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
特征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一方面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社会经济需求自主办学。另一方面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办学,支持举办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职业院校。
举措:着力推进三个重点领域的改革
第一,大力提升现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完善中高职衔接体系。
着力加强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生均拨款标准,加大对中西部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并深入地推进职业院校治理结构、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中高职毕业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适当提高应用技术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职毕业生的比例。
第二,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一部分办学定位不清,专业特色不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的地方本科高校。这种低就业率、低就业质量的状况,不仅直接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直接影响数百万家庭的民生福祉,甚至导致一些家庭因教返贫,更影响到国家的长远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和应用型高校的经验,通过试点推进、示范引领,以2000年以来新设的600多所本科高校为重点,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更加直接地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第三,要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增强职业教育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为所有社会群体的就业和每一个劳动者职业发展提供服务。我们将着力完善资助政策体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建立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着力拓宽职业教育覆盖面,将升学高中毕业生、农民、新生代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进城农民工有机融入城镇化。着力发挥职业教育的扶贫作用,按照精准扶贫的思路,会同有关部门努力使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有一个有技能、能够稳定就业的孩子,真正实现脱贫。着力拓宽一线劳动者的职业发展通道,扩大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招收一线劳动者的比例,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社会公平。
亮点: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
我国即将出台方案,推动高考模式变革。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
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之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以技术为基础。
与之相适应,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相关统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鲁昕副部长如是说。
方向:2014年工作部署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任重道远,要抓的工作很多:一是抓紧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的制订工作。修订《职教法》已列入计划,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二是由省级政府统筹,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遴选一批行业背景较为突出的本科院校,与优质高职院校通过课程体系相互对接,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三是深入推进中高职衔接,重点推动中高职课程衔接和学制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发布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指导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五是组织开展国家和省两级本科院校转型试点,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六是加强标准体系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标准体系。七是鼓励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系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2014年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落实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各项部署,推动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抓好职业教育关键制度建设,大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具有职教特点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促进农村、西部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扩大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创新,推动开放大学创新发展和电大系统转型升级。
后记:任何教育改革都是要让受教育者受益,这是最基本的原则。2014年的开春季节,职业教育的改革思路,让人看得很清楚,也让人有些激动。
如今,我省已经确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的宏伟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气象,也会面临新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有知难而进的决心,并迅速找准切入口,就会让我省职业教育以前所未有之势跃进。
我们看到,国家和我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每一次动作,都指向学生的发展,回应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庄严承诺。这些闪耀着改革光辉的思想,将像一道道光亮,在职业教育笃行致远的旅程中,指引我们无畏前行。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