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波讨源,古评今释

2014-07-23 07:51张福圣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首诗诗人诗歌

张福圣

所謂诗论题,也称为“前人评点赏析”,就是在一首诗歌的后面列出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谈论对这首诗的理解。命题者在诗歌材料的后面给出一些诗评家的观点或评论,有的观点或评论属于宏观的文艺观点或诗论,有的则直接对该诗词做出具体的阐释,然后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诗作发表自己看法的命题方式。这类命题难度较大,考查的范围也较广,它往往涉及到诗词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几个方面的考查。所以要想正确解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读懂题干中的诗论评析,吃透所给观点的内涵,分析设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表述时要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要紧扣评论关键词。这类题型通常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主旨及表达技巧等各个方面,需要学生先对评价内容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诗论题的设问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单一问

有人认为这首诗(或其中的某一联某一句)具有……的特点,请结合该诗(或其中的某一联某一句)说说你的理解。如2013年湖北卷第14(2)题: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2013年北京卷第12(2)题: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此类题型,观点单一而鲜明,只需考生对号入座进行具体阐述。

2. 开放问

①有人评价这首诗……,也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哪种看法?如2011年辽宁卷第9题: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诗的前两句,有的版本作“什么”,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如2006年福建卷:首联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这类题型,观点开放,可赞同,也可否定,需要考生首先表明观点(“好”或者“不好”),再进行具体阐述。

无论是“单一问”还是“开放问”,它在题型设计上多采用古评今释方式(即就后人对某首古人评论的诗发表意见,表示看法)来命题。做题时先要初步了解诗论评析句本身的含义,这样才便于对症答题。当然,诗论涵义许多时候只须明白其基本大意,答题时不需在题中答出来。

典型例题(2013年江苏卷第9题)

醉 眠

□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诗歌解读】

本诗以“醉”为中心,通过对醉眠过程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寂寞的情怀:初夏之时,诗人谪居深山之中,忍不住思绪悠悠,青山寂寂,夏日炎炎,昼长难度,于是独酌花间。虽已是残红点点,也足以让人陶醉;耳听得好鸟声声,仿佛成催眠曲曲,此情此景,诗人免不了多喝几杯,不觉之间睡意顿生,好在竹凉席是现成的,鸟语花香更是助人入梦。在睡梦中,诗人的思绪并未停止,诗兴亦信马由缰,于是佳句亦奔涌而来,遗憾的是诗人醒来之后,提起笔想把那些梦中频得的佳句写下来时,却又只剩下片鳞只爪,不知从何写起了。

诗歌以“醉眠”为题,描写了独酌—醉眠—梦醒的过程。结句中“忘筌”采用《庄子·外物篇》中“得鱼忘筌”的典故,表现乍得忽失的惆怅,有一种自嘲的意味,在这种幽默的调侃中,散发出淡淡的苦涩。

【解题指导】

步骤一:读懂诗论内涵,了解命题的考点。考生首先要读懂题干中的诗论评析,吃透所给观点的内涵,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本题的诗论—《宋诗钞》对唐庚这首《醉眠》的评价是“芒焰在简淡之中”。我们可以从对“芒焰”“简淡”的理解来明确这一评价。“芒焰”是很形象的说法,我们可以从题干中得知“芒焰”即诗人在字里行间所传达出来的“激烈的情感”;“简淡”即“简单、平淡”“激烈的情感蕴藏在简单平淡的表述中”正是评价所要表达的意思。

步骤二: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评价内容。

首先结合诗句,分析“芒焰”这种“激烈的情感”体现在何处:从注释我们得知,此诗为诗人谪居惠州时所作,虽然其居住的环境清幽、生活闲适,但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其实是不满的—世味之门已对自己关闭,想一探究竟也无从探起;梦中虽频得佳句,拈笔之际却忽已忘言—诗人难忘世事,幽愤不平之气跃然纸上,“门掩世味”“拈笔忘筌”等词句正体现了诗人的“芒焰”所在。

其次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简淡”的特色:首联从时空的角度写起,营造出一个群山怀抱、远离尘嚣的幽深之境;颔联以“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谪居生活的轻松自在,没有名利的诱惑,没有人事的搅扰,简简单单,朴实无华。

步骤三:总结评价内容,分析作用效果。最后,再次回到诗论,总结回应结论。这样条理强的答题,无疑会给阅卷人以思路清晰的感受,从而为自己争取到更为理想的分数。

【参考答案】

“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解析:

步骤一:读懂诗论内涵,了解设题的考点。

诗论内涵—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指的是诗歌风格;考点—主要涉及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

步骤二: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评价内容

“飘逸”的风格源于词人大胆的想象—“阆山通阆苑”,思想感情超凡脱俗以及语言洒脱灵动。

步骤三:总结评价内容,分析作用效果

猜你喜欢
首诗诗人诗歌
《上课没人抢》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人”老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愤怒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