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载荷作用下埋地天然气管道受力特性

2014-07-23 06:24同济大学刘东京周伟国滕卯寅潘新新
上海煤气 2014年2期
关键词:管顶内压受力

同济大学 刘东京 周伟国 滕卯寅 潘新新

关于管道受力分析,国内外主要研究在特殊工况下的管道受力特性,如地层塌陷、地基沉降、冲蚀破坏等条件下的管道受力分析。天然气管道通常埋设在路面以下,直接或间接作用在埋地管道上的载荷主要有管道结构自重、填土压力等恒载,以及交通载荷、地面堆载、管道内压等载荷。其中,内压、土载、外载是埋地管道最主要和作用最频繁的载荷。土载在有限元分析中一般作为静载考虑,载荷计算依据各层土的性质。内压波动和外载(或交通载荷)即为交变载荷。交通载荷按照随时间是否变化,可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两大类,本文主要对管道的动载荷模型进行研究。

对于深埋天然气管道,可将车辆轮胎载荷近似地简化为路面集中点载荷;线载荷也是对真实轮胎载荷的近似,可用于平面分析模型中;面载荷最接近于轮胎的实际接地轨迹,一般用于三维浅埋的埋地管道分析模型。由于城市燃气埋地管道埋设深度不会很深,为了满足某些特定环境下管道的铺设,还要在强度要求下尽量浅埋,因此三维模型采用矩形面源载荷进行处理。

1 有限元模型

1.1 建模方法

(1)几何模型。管道采用各向同性的线弹性体模型;回填土部分采用弹塑性体模型;地基若是条件好的硬基,则采用线弹性体模型,若是土性差的基础,则采用弹塑性体模型。

(2)土体模型。管土相互作用的回填土模型,根据实际填土情况简化为三层,由上至下依次为面层、基层以及地基层。地基层的土壤性质由现场环境决定,基层为埋管周围回填土,多采用砂土或者原状土,面层为原状土或者路面混凝土。

(3)单元模型。采用空间8节点协调单元,管道和土体均采用固体单元。

(4)约束模型。模型底面采用链杆支座,不允许有垂直方向的位移;模型各侧面对法线方向进行约束,填土表面属于自由边界。

(5)接触模型。管土接触采用有限元摩擦接触模型。分析土体与埋地管道结构相互作用时,认为管土接触面为非完全接触,径向位移相等,环向发生滑移。回填土与地基接触面认为是完全接触。

1.2 算例模型

(1)管道参数。假设管道计算管长与管沟长度均为6 m,管径325 mm,壁厚8 mm;钢管的材质Q235钢,弹性模量2.1×1011Pa,密度7 800 kg/m3,泊松比0.3。

(2)回填土参数。在计算模型中,回填土为亚粘土,其弹性模量为3 450 kPa,密度1 900 kg/m3,粘聚力为32.0 kPa,摩擦角为18.3。地基土呈自然平衡状态,容重等于0。

(3)载荷参数。钢管最大内压为2 MPa,交通载荷外载以动载形式作用于管道上方,载荷作用区间简化为0.4×1.2 m的矩形,外载最大为0.5 MPa。土载在有限元分析中作为静载考虑,载荷计算依据各层土的性质。

2 结果与讨论

2.1 移动载荷

假设移动载荷为恒幅载荷0.3 MPa,管道埋深0.8 m。移动载荷从管道一侧开始施加,随着时间的增加,外载作用位置向管道另一侧转移,当到达另一侧时,载荷沿着原作用位置逆序返回,记为一个周期。由图1和图2可知,当载荷初次通过管顶时,管道各点竖向位移振荡减小,稳定后再次返回原作用点时,管顶位移由于产生土体的缓冲作用,竖向位移较载荷初次作用时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在管道两端处,管侧应变值最大,管顶和管底应变值相对较小;当移动载荷作用在管道上方时,对管顶和管底应变的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受力影响发生在管侧位置。

图1 移动载荷对管道两端各点竖向位移的影响

图2 移动载荷对管道两端各点应变的影响

2.2 内压变化

内压波动采用三角波进行模拟,在一个周期内,内压从初始最小值0 MPa上升到最大值,然后又线性变化回初始值,管道埋深均为0.8 m。分别考虑在不同外载作用下,内压变化对埋地天然气管道受力特性的影响。

2.2.1 外载0 MPa,内压最大0.4 MPa

由图3和图4可知,随着管道内压的波动,管道两端各点应变值也相应变化。在内压最大时,管道各点应变达到最大值,管底竖向位移同样最大,管顶和管侧竖向位移最小,且管侧竖向位移变化幅度明显小于管顶;在内压降到0 MPa时,管顶竖向位移大于管侧和管底竖向位移,且管底竖向位移最小;在内压达到0.4 MPa时,管道两端各点竖向位移呈相反变化。

图3 外载0 MPa内压0.4 MPa对管道两端竖向位移的影响

图4 外载0 MPa内压0.4 MPa对管道两端应变的影响

2.2.2 外载0.3 MPa, 内压最大0.8 MPa

由图5和图6可知,在管道中心位置处,管顶和管底应变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内压最大时出现波谷,且均随着内压的增大而减小;管侧应变相对较大,且在内压最大时达到最大值,应变随内压的增大而增大。管顶、管侧、管底处竖向位移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呈波浪式起伏变化,且变化范围随内压增加逐渐减小。

图5 外载0.3 MPa内压0.8 MPa对管道中心位置竖向位移的影响

图6 外载0.3MPa内压0.8MPa对管道中心位置应变的影响

2.2.3 外载0.1 MPa,内压最大2 MPa

由图7和图8可知,管道受内压作用,竖向位移变化规律与内压最大值为0.4 MPa、0.8 MPa时基本相同,但竖向位移相对较小;载荷作用时间越长,竖向位移变化趋势越稳定,最后趋于平缓。管道各点应变为周期性变化,管顶和管底应变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内压增加,先小幅降低,然后逐渐增加,在内压最大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降低,在与初始拐点对称位置出现曲线的第三个拐点,此后应变逐渐增加。管道中心处管侧应变高于管顶和管底的应变,且随内压的增加,应变逐渐增大,在内压最大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小。

图7 外载0.1 MPa内压2 MPa对管道中心位置竖向位移的影响

图8 外载0.1 MPa内压2 MPa对管道中心位置应变的影响

3 结语

当移动载荷作用在管顶上方时,对管顶和管底的应变影响不是很大,主要作用产生在管侧位置。管顶竖向位移变化较为显著,当载荷初次通过管顶时,管道各点竖向位移先振荡减小,稳定后再次返回原作用点时,管顶位移由于产生土壤的缓冲作用,竖向位移较初次作用时有一定程度的减小。随着管道内压的波动,管道各点应变也相应变化,在内压最大时管道应变达到最大值,管顶和管侧竖向位移则最小,管侧竖向位移变化幅度明显小于管顶。

猜你喜欢
管顶内压受力
城镇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安全埋深分析
改进型双胶圈钢制承插口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工艺技术探讨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污水管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埋地穿路钢质管道承受竖向载荷的计算方法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腹腔内压升高对血管外胸腔积液的影响与相关机制
内压作用下的磨损套管外壁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底排药受力载荷及其分布规律
Supreme与Flexible喉罩通气罩内压对气道漏气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