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学科方式促进教师专业的创新发展

2014-07-23 17:20周永良
江苏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专业

周永良

学科内培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师专业视野的窄化。教师在本学科中钻得深,甚至对教材的“边角料”也如数家珍,但缺乏对其他学科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框定在狭窄的范围。二是教师创新后续力不足。创新是一个教师专业生命的源源不绝的动力。长期耕耘于一个学科中,教师的学科创新空间日渐减少。因此,寻求教师专业创新发展的新突破口,需要我们打破原有学科内培养的固定形式,尝试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跨学科的研究就是通过整合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或专门知识模块的信息、技能、观点、概念或理论,来提升多元的学科理解或解决单一学科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其方法和关注点都是多元的。另外,不同学科之间具有一定的文化共性,不同学科的教学理念、方法之间也具有一种教育共性,可以成为实施跨学科项目的纽带。“跨学科方式”需要着眼于不同学科,利用不同学科的差异及共性,以多学科的视角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跨学科方式下,不同学科教师的视角、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学科内容、信息的交流,都构成了教师教学创新的催化剂。随着研究的深入,传统学科内的教学研究获得创新的难度逐渐加大,而学科交汇地带能涌现出大量的值得研究的新问题和创新点。这些新问题和创新点,对于受过长期的学科训练而形成思维定势的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有助于他们跳出自己的学科范式,突破某一特定的理论立场,形成新的认识。这正是教师专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所在。

一是方法交叉和理论借鉴。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各有特色,老师们可以通过比较、移植、辐射等方式进行教学方法的聚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理论借鉴主要是指不同学科教师知识层次上的互动,通常表现为本学科的教师在学科知识层面向相邻学科的求借和靠近,或向相邻学科进行渗透和扩张。教师需要有计划地通读其他学科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并经常进行校内外跨学科听课,详细记录对每节课的学科理解和方法感悟,提炼对自己学科有用的元素,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利用并不断反馈矫正。

二是问题拉动和基地建设。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同样具有复杂性,这些都不是单靠一门学科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学科的共力。问题拉动就是以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中心所展开的多元综合过程,在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的过程中,不同学科教师多维互动,智慧增值,并激发创新的火花。学校的跨学科课程基地就是这样一种问题拉动下的多学科共建项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在基地的创建及配套校本课程的编写中,各学科教师共同谋划,在多学科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实现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团队共赢和文化交融。一所学校往往有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之分,不同学科的师资有很大差异。以优势学科的名师作为跨学科研修共同体(如跨学科的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广泛吸纳各薄弱学科的教师参与,就构成了以学校为单位的跨学科研修平台。领衔人的作用是在教育理念上进行引导,指导教师向其他学科“借力”的方法,帮助构建“学科借力模板”。领衔人帮助各位成员明确向其他学科“借什么”“怎么借”及“借后如何”等问题,并指导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系统思考方法论及教科研成果的规范表达。对于教师个体来说,参加“跨学科”的学习和教研,相对于以往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专业的重要创新路径。跨学科的教师团队的形成也是一个不同文化背景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不同特质的学科文化通过教师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学习进而相互吸收、渗透、整合,不断融为一股强大的、具有创新性的力量。因此,需要强化跨学科团队中的多学科文化交融,使其对教师专业的创新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江苏省常熟市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专业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部分专业介绍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