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岁强
2012年6月6日。下午上网时,发现尔雅老师转发的凤栖梧老板马寅桦老师的微博。微博上说,在未来的28天时间里将变卖书店。看到消息后我很震惊,简直有点不敢相信。凤栖梧书店师大店于2007年10月开业,那时候我刚上大一。可以说从它诞生之日起,我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突然看到它即将停业的消息,难免有很多的遗憾,有很多的惆怅……
凤栖梧书店是马寅桦兄弟俩共同创办的,兰州东方红广场附近的那间店面,是最早的凤栖梧书店,后来在银川和兰州安宁(西北师大附近)又开了两家分店,那时候估计是凤栖梧最辉煌的时候。我对于广场店和银川店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是对师大店就非常熟悉,并且有着很深的感情和渊源。
凤栖梧师大店位于西北师大往黄河边走的一条马路边上,位置相对偏僻,或者说是环境安静,符合读书人的心境。店面大约百十平方,装修简洁典雅,以经营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且全都是特价书。虽然书的出版年代较早,但是价格便宜,并且图书的质量都很不错,所以有很多爱书人、读书人经常光顾。
还记得第一次去凤栖梧师大店的时候,那时我刚到兰州不久,我们学校就在离书店不远的地方,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初次前往凤栖梧书店应该是和朋友第一次去黄河边上,在半路看到一间书店,门头的喷绘上写着大大的“凤栖梧”三个字,一下子就让人很提神,感觉这应该是一个有修养、有氛围的书店,就改变了先前直奔黄河边的念头,进入了书店。毕竟在上大学之前接触的很多书店,都是以卖教辅参考书为主,加之高中时候做了太多的习题,买了太多的教材,对于书店的概念还停留在以卖初、高中考试辅导材料为主的阶段。和之前见到过的很多堆满教材、青春小说的书店相比,突然进入一家满是文学、社科类图书的书店,加之书店的装修和图书排布整齐有序,书店一角的音箱中播放着舒缓的音乐,这样的书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并且吸引了这么多年,一直到现在,在外地工作了,我依然对这家书店念念不忘。
在凤栖梧师大店买第一本书的时候相当纠结。纠结的原因不为别的,而是金钱。虽然凤栖梧的书都是打折的,但我还是为买第一本书犹豫了很久。那时候刚上大一,自己的零花钱少得可怜。一次在书店看到一本余光中先生的诗集——《等你,在雨中》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的精装本,内容和装帧设计没得说,摆在书架的最上端,五五折。我在书店第一次发现这本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它(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学习诗歌创作了),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但是在打算买的时候,却因囊中羞涩,只得悄悄地将书放回原处。之后我再去书店,每次都会翻看那本书,直到我第三次在书店拿起那本书的时候,才决定买回去。从此以后,我对买书有了一种特别的爱好,基本上每次到书店都会买些书回来,仿佛不买书就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一家不错的书店似的。工作后到外地出差,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书店,都会去看看,那样才会觉得不虚一行。
和凤栖梧师大店存着一份割舍不下的情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在2010年秋天的时候,曾经在书店做过一个月的临时工,那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书店每天早上10点开门营业,晚上9点以后打烊,马寅桦老师在附近大学找了几位大学生做店员,具体负责书店的管理和销售。我因为闲得无事,也去了书店做店员,一方面可以挣点工资(虽然不多),另一方面可以在书店看看书,和书待在一起。现在想来,后者绝对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书迷,或者可以叫作书痴了,即使自己饿着肚子,也会买喜欢的书回来。
2012年4月的时候我到兰州出差,在忙完所有的工作后,便约了大学同学见面,吃完午饭后我们一起去了凤栖梧,一进门感觉就有些不对劲,和之前常去的凤栖梧有了差别。看店的是一个中年人,据说是马寅桦老师的亲戚,另外传说自2010年年底开始,书店就很少有附近的大学生做兼职店员了。看店的中年人自我进门后就一直戴着耳机盯着电脑,不知道在做些什么。我在书店转了一圈,发现没有新进的书(按照书店以前的规矩,新进的书都在一张桌子上,其余的书则摆在书架上),但既然来了书店不买几本书,于我来说是过意不去的。当然,逛实体书店最大的乐趣在于感受一种气氛,如果能在偶然间淘到一本自己钟情的或者感兴趣的书,那就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书架上有些尘土,仿佛好久没有打扫了,这让我多少有些难过,为这些沉默的图书,也为曾经给自己留下的美好记忆。在书店中转了两圈,终于找到了两本书——一本是方成的《画外余音》复旦大学出版社;另外一本是史冷金的《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舍友知道我有逛书店淘书的爱好和习惯,但是他新交的女友并不知晓,90后的小姑娘看我专注的神情貌似很奇怪,半开玩笑地说没想到你们还喜欢这个?我笑而不答,舍友便给她答案——我们老五是爱书之人!
今天下午在微博看到书店即将关闭的消息,又在豆瓣看到了马寅桦老师发起的“灵魂之光——在兰州读书写作”,他计划从5月26日开始清仓,到6月24日全部结束,并且在5月26日的时候请了作家韩松落、马步升、邴哲、尔雅、诗人王强,艺术家杜元,评论家杨光祖、刘春生等到书店做交流。马寅桦老师在活动介绍中写道:28天,卖掉一座书店!28天,兰州文艺大展!看似说的很豪迈,却多多少少透漏出些悲壮的情怀。这些在兰州甚至全国赫赫有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的到场交流,仿佛是为这间他们曾经喜欢的书店来一场盛大的告别。
作为一个爱书之人,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在当下却越来越遥远。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造成的冲击是致命的,这两年在很多报道中都看到一些知名的实体书店纷纷倒闭,杭州的“光合作用”、上海的“季风书店”、天津的“沪文书店”、北京的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很多的实体书店纷纷宣布关门,这给所有的爱书人造成了不轻的心理伤害,让大家在情感上无法接受。虽然在网络书店也可以买书,甚至更方便快捷,但是那些在一排排书架中俯身淘书的感觉却一去不返,丢失的是一种味道。
前不久刚刚看完了薛原、西海固两位老师主编的《独立书店,你好!》,对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独立书店(民营书店)的兴衰更替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看到了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很多的人对实体书店情有独钟,让我觉得实体书店继续存在还是可能的,网络书店不一定能够将整个实体书店挤垮。但是在看到马寅桦老师发布的微博后,还是很震惊,有很大的遗憾,毕竟是自己最熟悉的一家书店要关门了。
马寅桦老师在微博中说自己对书店的事情还是比较乐观的,认为网络书店提供了很多的可能,网络打破了垄断和不平衡,是这个时代最有利的推动者。我赞同马寅桦老师的观点,但是从情感上来说,我相信他比我有更多的不舍,毕竟那是他一手操办的书店。还记得他那时候的QQ签名一直是“管着凤栖梧书店的书和店”,现在书店要关门了,他的遗憾肯定比我更多。
马寅桦老师把书店关闭前的活动定为“灵魂之光”,相信在他内心深处是有很多想法的——那些关于图书、关于思想、关于归属和追寻的问题。于我而言,我不知道以后再到兰州的时候,除了回母校看看之外,还能到哪里去?那个曾经带给我美好记忆的凤栖梧书店,当我下次前往黄河边上的时候会是一家卖什么的店面?我必将失去五年前第一次遇见它时的那种莫名的兴奋。灵魂是需要寄托的,对于一个读书人、爱书人来说,他曾经钟情的书店不存在了,他的灵魂应该在哪里安放,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应该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