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郭兴华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同时也给我们构建起一座扑朔迷离的神秘殿堂。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道德经》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体系,等等。但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古典思想的内部尽管存在诸多差异,但它们在深处分享着一些共同的原则。《周易》哲学正可谓最具代表性的东方哲学的共同原则,它典型地呈现了中国文化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周易》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指万物有形象之前的“恒道”,它是作为宇宙最高规定性的永恒的原则和根据;“形而下”则是指万物成象之后的“可道之道”,它是已经进入了名言领域的世界之内的各种存在者。而《周易》哲学的奥秘就在于,它以“象”的方式,把终极的“恒道”与作为存在者的“器”贯通在一起。换言之,想要把握宇宙最终的原则(道),则必须以“易象”的方式观察“器”的世界。
与“易象”的思维方式相应,中国式审美经验以“观”与“感”为基础。人便在观其所感、感其所观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甚至宇宙万物的和谐。阴与阳、小与大、柔与刚、静与动,所有这些元素都在这种对易象的观感中交响和流转,它是在身心和物我的两个层面都达到终极平衡的生命存在状态。
由于“易象”具有弥纶天地的广阔性和深度,所以它覆盖着包括个体、社会、道德等在内的宇宙的方方面面,它形成了一个审美化的宇宙。在中国,哲学的最高形态往往是以美学出现的,包括儒道释在内的中国主流思想,追溯其根源处,无不是一种美学的形态。这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特殊性,而《周易》之易象,则以最凝练简明的方式,道出了中国哲学把世界审美化的核心机制。从“易”到“象”,再从“象”到“易”,均具有无限的生发性和延展性,这既是《周易》的奥妙所在,也是易学精神历经几千年生化不息的奥妙所在。
自中国书画具备独立审美意识起,《周易》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书画的审美诉求,我们总能在那些经典书画作品中,品味到“大道无形器有形”的审美意蕴。
易象与自然之间有着至为紧密的关联。老子曰:“道法自然。”《周易·系辞下》记载了圣人制作卦象的最初时刻:“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通过取法天地鸟兽等自然万物,易象最初便诞生于人与自然的接触和交感之中。自然在价值体系中的至高地位,奠定了中国艺术尤其是书画艺术的理论基础。而与自然最为切近的山水画,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也就不难理解了。
“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象哲学为中国山水画艺术所提供的根本原则,毋宁是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气之哲学。如果把“器”视为“有形”,那么“无形”便可视为“气”,“形”代表有形的、实在的、阳性的、物质的、物象的;“气”代表无形的、虚的、阴性的、精神性的、内涵的。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均由形入手,关注有形的象,同时关注无形的气,从而化无形为有形,再化有形为无形,追求形气合一,进而和人格理想达成一致,深刻了悟“感而遂通天下之智”的境界。
《周易》的这种以气化流行来解释生命活动的宇宙论,最终指向了中国绘画美学的一条至高原则:气韵生动。对于一个画家来说,面对自然他应深深地感受到“眼前无非生机”。所以中国山水画一直注重写生的意义,“写生”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写下生机、写下气韵。正如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古人写生,即写物之生意。”在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中,除了观察和想象,更注重人的生命与自然的观照,通过对事物之意象的把握,而进入“气”之流行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画家企望在山水画中揭示自然山川的真意,画出自然山川的本质,虽然它可能并不写实,但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最深刻意义上的自然之“真”。
黄宾虹曾言:“学画者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今人者,食叶之时代,师古人者,化蛹之时代,师造化者,由三眠三起成娥飞去之时代也。”这种化蛹成蝶的过程正是在写生中逐步完成的。写生,根本上是让我们直面自然。当然,此真实之自然,乃是以“象”的方式呈现在我们心中的,故作为主体,只有通过“澄怀味象”方能把握自然的真义。
经过20世纪的狂热和躁动,进入21世纪,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渐趋理智,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发掘须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笔墨是记录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及美学思想的载体之一,它不是一般纯粹意义上的技法,不是对自然形色的再现与描摹,而是在几千年文化积淀中形成的美学精神,是“大道”的承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精髓。
以山水画为代表的中国艺术,以笔墨之自然合天地之自然,体现的是一种阴阳辩证的传统思维方式,阴阳虚实暗合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本性。笔墨境界讲究的是以笔运心、因心造境。绘画要师法自然,更要“澄怀观道”,发掘内心。正所谓:“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气韵源于心境,发于笔端。这种“技进乎道”的艺术哲学,是在如今整个全球文化的语境下,中国艺术得以真正自立的基础。如今整个社会思潮的动向,都在表明,重新返回中国艺术的传统中去,才是中国当前艺术的出路。
但我们强调回到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中去,并非是保守的姿态,相反,在这种回归中可以开出一个更新的境界。这是因为,在进入这个传统的过程中,每个时代的人都带着自己的问题,都带着其独特的视域,各有其面临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正因为如此,传统在每个时代都变换了面貌。
而在这个“自然”已经横遭蹂躏的时代语境中,再强调深入中国山水画中去,毋宁是极为重要且必要的事情。因为中国山水画所连接的那个中国艺术、哲学的伟大传统,才是中国人的根基,才是中国人所安身立命的最后处所。
让我们回归“大道”,迎接山水画的新机。